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2-07-15 01:48:33

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摘 要: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5种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此来确定小麦最佳施肥位置及氮肥种类。试验结果表明,控释肥一次性撒施旋耕处理的小麦产量与尿素一半撒施旋耕、一半追肥处理的产量接近,且均较高。控释肥条施于种子正下方或侧下方的处理小麦产量显著低于控释肥一次性撒施旋耕的处理,但均优于传统尿素全部撒施后旋耕播种的施肥方法。因此,在生产中可以推广采用控释肥一次性撒施旋耕的方法施用氮肥,既可以提高小麦产量还能够减少劳动量。

关键词:小麦;施肥方式;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106.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12-0101-03

Abstract Five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ways were tested to determine the best fertilizer placement and nitrogen species for wheat through plot trial in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heat yield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applied one-time with rotary tillage treatment was higher and close to that of urea applied half with rotary tillage and half dressed. When the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was applied underface or below the side of seeds, the wheat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to the treatment of one-time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with rotary tillage, and both them were superior to the treatment of broadcasting all traditional urea with rotary tillage. Therefore, the one-time broadcasting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with rotary tillage could be applied in production, which c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 wheat yield but also reduce the labor.

Keywords Wheat; Fertilization methods; Agronomic characters; Yield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化学肥料严重过量施用的现象,由此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采取新的措施来减施增效[1-3]。国际上在粮食作物化肥减施方面的研究重点为研制环保型缓控释肥、降低缓控释肥生产成本,并探索通过农机配套优化施肥位置提高肥料的空间有效性、减少肥料用量、降低成本的技术途径。此外,在美国、英国等还开展了以肥料精量一次性施用为核心的精准农业研究工作。应用缓释性肥料和专用肥料,并采取针对性的施肥技术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施肥落后现状的唯一途径,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4-8]。本试验采取精准施肥和缓控释肥结合的方式,研究改良后的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及小麦品种

试验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大崔村进行。供试土壤类型为潮土,质地为粘土,0~30 cm耕层土壤容重为1.21 g/cm3;pH值7.97,有机质含量15.95 g/kg,有效磷12.58 mg/kg,速效钾88.00 mg/kg,硝态氮19.72 mg/kg,30~60 cm和60~9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为13.35 mg/kg和10.73 mg/kg。供试小麦品种为济麦22。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见表1),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20 m2。

控释肥A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包膜尿素,所有处理氮磷钾养分投入量相同,磷肥用重过磷酸钙,钾肥用颗粒状硫酸钾,磷钾肥全部作为底肥基施。各处理的养分投入量等具体情况见表1。

1.3 播种及田间管理

试验区666.7m2小麦播种量为20 kg,行距20 cm。除施肥方式外其它田间管理同大田。2012年10月27日播种,2013年6月14日收获。

1.4 测试项目及方法

在整个生育期,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后小麦的各项农艺性状,主要有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在收获期,将收获的5 m2小麦从根部贴地处割下,每个样方的小麦单独扎好、计产;每小区另外收获1 m双行的小麦,称量总重,然后单独脱粒后,称量籽粒重量,根据两者之差计算出小麦秸秆产量以及氮肥偏生产力,计算公式为:

氮肥偏生产力(kg/kg)=施氮处理产量(kg/hm2)/施氮量(kg/hm2)。

同时取部分代表性的籽粒和秸秆样品进行烘干,磨细过筛,测定氮含量。另外分0~30、30~60、60~90 cm不同土层采集土样分析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土壤硝态氮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小麦的春季最大分蘖与基本苗数量相差不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小麦播期较当地常规晚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冬季温度低,达不到小麦分蘖的气候条件,播种量又大,出苗密集,因此小麦分蘖不多。基本苗和春季最大分蘖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处理5>处理1>处理4>处理2,以控释肥撒施旋耕的处理最高,全部尿素撒施旋耕的最低。公顷穗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处理1>处理5>处理4>处理2,以控释肥撒施旋耕的处理最高,一半尿素追施处理的公顷穗数次之。株高以处理1最高,处理2最低,控释肥处理居中。穗粒数以处理2最高,处理3最低。千粒重则以处理1最高,处理5最低。

2.2 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处理1、处理3、处理4的小麦生物量较高,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最低,处理1与处理2、处理5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

2.3 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小麦收获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各处理表层土的硝态氮含量介于14.26~19.04 mg/kg之间,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图1)。控释肥处理的硝态氮含量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控释肥能够缓慢释放氮,从而减少氮的淋溶损失有关。处理2的表层土硝态氮含量高于处理1,可能是由于处理1产量较高,小麦收获带出的氮量较高有关。

3 讨论与结论

通过在茌平潮土一季的小麦试验表明,控释肥一次性撒施旋耕处理的小麦产量较高且与尿素一半撒施旋耕、一半追肥处理的产量接近, 控释肥条施于种子正下方或侧下方的处理小麦产量低于控释肥一次性撒施旋耕的处理,但均优于传统尿素全部撒施后旋耕播种的施肥方法。已有研究表明,控释肥的养分供应均衡持续[9,10],而且肥料距离根系近有利用吸收[11],同时也为一次性完成作物的播种施肥提供可能,对作物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12, 13]。本试验在小麦生产过程中施用控释肥,不仅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而且有益于土壤硝态氮的保持,还能够减少劳动量,同时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参 考 文 献:

[1] 朱兆良, 金继运.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2): 259-273.

[2] 李庆逵, 朱兆良, 于天仁. 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M].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5.

[4] 杨青林, 桑利民, 孙吉茹, 等. 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方法[J].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39(7): 690-692.

[5] 张民, 史衍玺, 杨守祥. 控释和缓释肥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化肥工业, 2001, 28(5): 27-30.

[6] 刘海林, 林钊沐, 罗微, 等. 控释肥料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热带农业科学, 2014, 34(5): 33-38.

[7] 赵秉强, 张福锁, 廖宗文.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战略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10(5): 536-545.

[8] 樊小林, 刘芳, 廖照源. 我国控释肥料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2): 463-473.

[9] 王应君, 王淑珍, 郑义.肥料深施对小麦生育性状、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9): 276-280.

[10]邵蕾, 王丽霞, 张民, 等. 控释氮钾肥对海棠氮、磷、钾利用率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9): 2309-2316.

[11]赵斌,董树亭,张吉旺. 控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0, 36(10): 1760-1768.

[12]符建荣. 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 7(2): 145-152.

[13]于淑芳, 杨力, 张民, 等 控释尿素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氮素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 29(9): 1744-1749.

上一篇:黑暗中的一课 下一篇: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