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胶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15 12:05:52

通络胶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通络胶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行基础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服通络胶囊,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血液动力学及炎性反应介质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QTd平均值小于对照组,6-keto-PGF1α的含量高于对照组,TXB2的含量小于对照组,CRP和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通络胶囊;疗效观察

在临床上,非Q波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常难以区别,且治疗方法近似,所以往往并不着重进行鉴别诊断,而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冠脉内有不稳定的斑块存在,其发病机制是不稳定斑块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痉挛、破裂,造成出血或形成血栓[1]。急性冠脉综合征疾病急骤,病情严重,大部分会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造成患者猝死,是临床心内科和急诊科的急重症[2]。本文以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就通络胶囊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中的作用与意义做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1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71人,女性35人,平均年龄(62.11±12.57)岁,要求患者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无心肌梗死史。诊断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病情已稳定。所有患者按照入院病历号末位奇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之间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都予以基础治疗,包括溶栓、抗凝、扩血管及调节血脂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增加通络胶囊,口服,每日18例,分3次或6次服用。对照组使用安慰剂。以4周为一疗程,在一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前列腺素(PG1α)和血栓素(TXA1)进行测量,但由于此两种物质的存在状态不稳定,所以用其代谢产物代替,前列腺素采用6-keto-PGF1α代替,TXA1用TXB2代替,比较两组患者此两种成分含量之间的差异。同时,在所有患者结束一疗程治疗时,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对患者的QT离散度进行测量(QTd),每个导联测三次,取平均值。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另外,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极有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了比较。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epidata双向核查录入计算机,并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值比较使用t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电图及代谢指标之间的比较 QTd能反应患者心电图最大QT与最小QT的差值,QTd=(QTmax-QTmin)/RR,本研究结果显示,增加服用通络胶囊的观察组患者QTd平均值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keto-PGF1α和TXB2代表着体内的PG1α和TXA1含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6-keto-PGF1α的含量患者高于对照组,而TXB2的含量小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之间的比较 为检测患者经过1个疗程后体内的炎症反应情况,我们对炎性反应较为敏感的CRP和TNF-α含量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增加服用通络胶囊的观察组患者在CRP和TNF-α含量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络胶囊的主要成分为三七、姜黄等,具有活血通络、化瘀通阳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并显示出了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3]。在本研究中,我们从心电图、血液动力学及炎性介质三方面,就通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增加服用通络胶囊的观察组患者QTd平均值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朱兴雷,赵鹏.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J].山东医药,2010,50(5):100-101.

[2] 付作林.冠心病的分型诊断与临床决策[J].山东医药,2011,51(23):111-112.

[3] 袁玲艳,赵永慧,赵嘉琳,等.续断通络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96-98.

[4] 符史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8):3508-3509.

[5] 孔庆福,王元业,张令刚,等.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及炎症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4):209-212.

[6] 张智琳,洪永敦,李小兵,等.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急性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痰瘀证炎症指标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64-1565.

上一篇:结核性脑膜炎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后的疗效及预后... 下一篇:瑞芬太尼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不全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