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息化建设发展概况

时间:2022-07-15 06:14:41

物联网信息化建设发展概况

摘要:介绍了西宁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从无到有,从简单到逐渐发展成规模的过程及成果效益。2014-2016年期间,西宁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得到了青海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资助。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化;无霜期短;温室观察参数

西宁市位于我国北部东经101°49′17″,北纬36°34′3″高寒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无霜期短,不利的气候条件制约着设施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对作物的生长环境实现了实时监测和调节,非常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设施农户在实现农业运营中使用的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控制系统,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农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思想、理念、方法,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实现了对设施农业信息化管理,提高生产质量和管理效益,精确测量设施环境,利用实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帮助农民提高生产质量,最终实现农民致富。

1西宁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初期

2009-2012年期间,经农牧厅信息中心的支持,青海省物联网建设,当时主要进行环境观测传输,数据传输到手机以后,管理人员及时可以了解温室环境变化,同时可以根据不同蔬菜品种,设定不同的生理管理温度区间,以供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环境变化,进行人管处理,同时管理达到极限值后及时报警,提醒管理者进行人工干预温室的不利环境条件。同时也发送一些随生产季节出现的技术、管理方面的知识。全省安装150余台/套(西宁68台/套)设备,选择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南16台/套、陶北村51台/套、农科院2台/套。以上温室环境监测物联网安装后,春提前、秋延后以及冬季生产管理,有了一个可知温室环境变化的管理平台,只要你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查看手机管理平台,就可以实现“顺风耳”、“千里眼”,对农作物生产的温室环境有了一个可了解的平台,生产管理有了一个可靠的抓手。2011-2012年春、夏、冬三季分别调查统计发现:68台/套设备完好率分别为95%、92%、90%,完好率平均92.3%;农户使用率分别为86%、83%、81%,使用率平均83.3%。比普通温室平均提早上市6.3d,增产率平均21.3%,收益率提高18.6%。

2西宁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中期

2012-2015年期间,全省发展设施温室物联网近1000余栋,西宁市共有新旧温室物联网170台/套,其中西宁市新建温室物联网106台/套。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1台/套装配(视频监控系统1套)、农科院实验基地4台/套、湟中多吧黑咀村49台/套(1套风速测定仪)、西宁佳蔬农业生产开发公司23台/套(1套风速测定仪)、西宁市蔬菜研究所4台/套、湟中宏大蔬菜生产基地25台/套,平均每个温室占地0.8亩,累计新旧温室物联网使用近136亩。2014-2015年春、夏、冬三季分别调查统计发现:170台/套设备完好率分别为93%、92%、91%,完好率平均为92%;农户使用率分别为88%、86%、89%,使用率平均87.7%。比普通温室提早平均上市8d,增产率平均为27.3%,收益率提高23.5%。2015-2016年春、夏、冬三季分别调查统计发现:480台/套设备完好率分别为95%、93%、94%,完好率平均为94%;农户使用率分别为92%、91%、89%,使用率平均为90.7%。比普通温室提早平均上市11.3d,增产率平均为37.5%,提高收益率32.3%。

3西宁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后期

在2016-2017年3月以后,经过上级部门的不断下达,农业物联网项目试验不断得到装配完善,到2016年底,全省装配物联网达2000余台/次,其中能达到一般控制的有1000余台/套(手动控制卷帘、卷膜)。较高物联网半自动化控制600余台/套(手动控制卷帘、卷膜以及部分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物联网智能自动化化控制300余台/套(手动控制卷帘、卷膜、补光、水肥一体化、音频视频,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以及部分智能化自动控制)。目前,高度智能自动化控制的不到100余台/套,实现高度智能自动化(8路控制以上)的少之又少。西宁市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得到青海省科技厅《蔬菜生产信息化技术普及应用》项目的支持,新旧温室物联网建成650台/套,新建480台/套,主要建设在湟中宏大公司240台/套(半自动化设备),青海葛源农业开发公司173台/套(半自动化及部分视屏、音频专家互动系统),湟源顺泰农牧业开发公司23台/套(智能自动化及部分视屏、音频专家互动系统),西宁城北旭丰、碧合、惠田、汇丰、大通县老爷山、泉尔湾、等基地安装44台/套(智能自动化及部分视屏、音频专家互动系统)。平均每个温室占地0.8亩,累计新旧温室物联网使用近面积近136亩。

4设施农业物联网实际应用效果

智能化物联网控制系统,通过服务终端手机、计算机,观察温室参数、控制温室设备,实现卷帘、卷膜、水肥一体、补光全自动化控制,实现远程视频监控、远程设备控制、远程自动程序更新、自动种植数据远程下载等功能。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主要包括云平台数据中心、网关站控制器、温室节点控制器、温室采集节点、温室开关节点、网络摄像头、显示屏、手动控制器、温室附属设施等构成。主要概括为“六路控制”,即自动补光灯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上卷帘系统、自动下卷帘系统、自动监控系统,视屏、音频专家互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经过反复调试,该系统运行流畅,操作简单灵活,大大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精准度,实现了全天候时时监测和远程操控;成本低廉,多棚共用一套软件平台系统,成本较低,并且一次投资,多年使用。本系统采用多个大棚共用一套管理控制平台,因而节约了不少成本。同时也大大减少在增加大棚时软件方面的工程与维护。

5今后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思路

5.1发展农业设施物联网是一种生产重大变革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产业,它参与到温室管理系统后,对温室生产引起了颠覆性的变革,人们想象中的自动化、智能化就可以得以实现。也就是温室生产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温室物联网是一个有力的抓手、一个平台。

5.2发展农业设施物联网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生命力

人们重视传统农业生产,忽视现代温室物联网管理系统,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农村文化层次差别大,应用程度不一样。特别需要用电脑、手机操控,有些人不会用,自动、智能设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温室物联网的好多功能有待推广、开发,比如:温室环境管理后台托管、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产品网上电商,以及种植面积网上显示、价格上报指导等等。发挥视频、荧屏的作用,实现远程农业培训、指导,把过去一个专家指导几个棚、几亩地,转化为几百棚、几千个棚或几万亩,把专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值。

5.3设施农业物联网与一带一路建设

短短几年时间,农业物联网发展突飞猛进,有些生产园区尝到了科技带来的丰收与喜悦,设施农业物联网像磁石一样紧紧抓住了他们的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好了效益,具有原创性、高实用性。希望今后与欧亚大陆一带一路与农业物联网紧密连接起来,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家柯.物联网及其发展策略探讨[J].广西通讯技术,2010(3):1-5.

[2]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6):1-4.

[3]程曼,王让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物联网与地理信息统计,2010(10):22-27.

作者:徐红星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上一篇:高校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原因 下一篇:城市对外文化传播形象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