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愁中的美丽的黎波里

时间:2022-07-15 04:21:46

即使是在胡姆斯的普通一角,廊柱上的镂空雕花都是顶级水准。

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国家利比亚,实在是一片引人觊觎的宝地。或许是深得上帝厚爱,这个北非小国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占尽天时地利:阳光沙滩、地中海、古城遗迹、撒哈拉沙漠、清真寺、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到意大利、英法殖民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的建筑群,还有柏柏尔人(当地土著人)和阿拉伯人遗留下来的风土民情。大千世界,历史更迭,都在这个小小的利比亚集中的体现出来了。

沙漠中的古城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三种色彩:房子的门窗全是绿色,奔跑中的骆驼是白色,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是金色。的黎波里位于撒哈拉沙漠北部边缘、地中海南岸的一片绿洲之中,享有“地中海白色新娘”的美誉,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里奇异的自然风貌。的黎波里市区不大,整洁干净,树木花草竞生,加之地中海海风吹来阵阵潮湿温润的空气,让人感到舒爽惬意。漫步在城市中心的大道上,路边葱翠的椰枣树仿佛在欢迎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有人在悠闲漫步;有人坐在路边的咖啡座上高谈阔论;孩子们在街心花园的喷泉旁玩耍嬉戏;贩卖鲜花的商人们用丝线把花朵串成花环向游人兜售,芬芳的花香夹杂着海风,简直是最天然的空气清新剂。

的黎波里整座城市分成新旧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老城区保持着古老的阿拉伯东方色彩,新城区则完全是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都市。新城坐落在西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宽阔笔直,两旁棕榈成荫。城内建有众多的街心公园,园内绿树锦簇,繁花盛开,喷泉喷涌,如一颗颗透明珍珠散落各处。地处绿洲,气候宜人,怪不得人们将这座城市称为“沙漠中的旅游城”。

计算起来,的黎波里已是一座拥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公元前七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建起了三座城市,分别为奥萨、布雷撒和莱普蒂斯,统称为“的黎波里”。在希腊文中,“的黎波里”就是代表“三座城”的意思。多少年来,这座城市历经沧桑,但是不断的征战似乎并没有使这个国家沉沦,而是留下了那些承载历史的文物古迹,铸就了一座不可复制的千年古城。拜访的黎波里老城,一定要请当地居民指点。因为老城内不规则的路网弯弯曲曲,民居建筑风格又非常相似,很容易迷路。

经过一座巨大拱门就进入了极具阿拉伯特色的老城区。旧城区最多的古迹便是清真寺,有建于公元10世纪、重建于17世纪,最古老的查梅勒清真寺;有始建于1736年,著名的卡拉曼利清真寺;有建于1883年,最大的古尔吉清真寺。它们多以白色的外墙为主,有连续的券廊,高高的尖塔,几何图案的装饰物。从破败的屋顶上空看到高耸的尖塔,一派神圣。老城的集市很有意思,带着显著的阿拉伯风味:街道狭窄弯曲,货摊排列拥挤,部分街道上面盖有顶篷,防雨防晒,可以全天候售货。逛逛这里的店铺也是很有意思的事:陶器和琉璃制品的技艺是摩尔人特有的传统手艺,手工挂毯也很有地方特色。一路前行,经过修修补补的水泥地面,繁华喧嚣的集市,绿色的铺门,简易的遮阳架,高墙深院的住宅,精雕细刻的古寺,与身着长袍的男人女人擦肩而过……此刻呈现在我们眼前,活脱脱就是一幅阿拉伯古城的风景画。

去胡姆斯朝圣

既然到了的黎波里,不得不去一趟胡姆斯(KHOMS)朝圣。胡姆斯是利比亚最著名的古罗马遗址,距的黎波里50公里;与的黎波里80公里处的撒布拉塔(SHABRATHA)、第二大城市班加西附近的夏哈特(SHAHHAT)形成利比亚著名的三大古罗马遗址。其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就是这座拥有近2000年历史,大莱普提斯帝国的遗址胡姆斯了。建于公元一、二世纪,一度是古罗马最大的城市,罗马皇帝塞维鲁就出生于此。哪怕只余如今这些高耸的浮雕檐匾、倒下的巨石圆柱,宽敞的园中大道,敞亮的露天广场,已足显昔日的宏大与辉煌。

进入大门,迎面而来是一个雄伟的凯旋门,端庄大方,修饰精美,正对昔日大道,也是当时重要的交通关口。后面的路似乎四通八达,游人们也好像没有规律,东走西奔结伴而去。据说当年生活在这里的古代人,会先去角斗场或露天剧场,然后逛市场,或者去大浴池,洗涤之后去神殿,最后再经过凯旋门“凯旋”。正在我犯愁自己的行走路线时,当地的朋友建议说,应该趁着有劲,先去需要走、需要爬的地方,最后到露天剧场,坐赏大海、静观内景、回味经典。实际上,遗址在四世纪时曾被地震大范围破坏,后边挖掘出来的内容,也没有特别的规律,只是说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性、社会工业化的水准罢了。所以,不用安排特别的路线,不用遵照什么规律,游客可以自己确定主题,包括景区里说英语、法语或西班牙语的导游,都是可以随便调整的。

顺着路标,我来到一个教堂。看起来平平无奇,可里面柱子上的镂空雕花却是顶级水准,即使拿现在大理石雕刻的技术,也未必能完成。我正在感叹前人的智慧时,一群小女孩打闹着冲进了教堂,一边跑一边笑,不过很快被身后大人捉住,低声训斥着拉走了。教堂或许已经空置多年,人们的敬畏仍在啊。临近的大神庙,里面一片狼藉,可能是因为当时地震的破坏。然而几排高墙却巍然屹立,其上的大理石雕刻栩栩如生,野兽图案清晰可见;一排排柱子也孤傲而整齐地站立在那里,像一群老迈而威武的卫士守护着大殿。倒是那些披着头纱,手抱婴儿的阿拉伯妇女为这里增添了一些生气,只见她们扭扭捏捏,有些害羞的躲出别人视线,照上几张美景留存。

不知不觉来到了我自定路线的最后一站,露天剧场。背靠大海,石阶登天,舞台有前台后台,分区十分均匀协调。四个穿着红色服装的小姐妹在石阶上爬上跑下,好像四只小蝴蝶在飞翔;怀抱婴儿的,由心爱的人陪着,在舞台上缓缓散步;另一群调皮的阿拉伯小女孩,聚集着打闹;两个穿着防暴制服的年轻警察,与我们打着问候。他们坐在露天剧场的最高处,审视着视线内的一切,保护着这里的人们无忧的欢乐。无论你是以何种心情一路爬上,当你到达顶端,顺着围墙的缺口看出去,眼神都会固定而凝注:那是一望无边的大海,湛蓝湛蓝,特有的“地中海蓝”,碧水连着天,一艘邮轮从海平面那边徐徐驶来,船体在阳光反射下温柔的粼粼闪烁……

上一篇:贾世杰:LV可以贵 下一篇:胡亚捷 我想和电视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