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尝试和探索

时间:2022-07-15 02:48:25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尝试和探索

摘 要: 在语文中渗透生活化教学,为学生过去觉得枯燥而乏味的信息增添不少光彩,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前提保障,也是现代语文教学应积极完成的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呢?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她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我们只有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智者,更做生活的主人。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的意义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在生活中寻找教育,为了生活而进行教育。”将小学语文生活化正符合这项观念。新课标的“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语文课程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等规定中都显现了生活化教学的思路,表明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小学生愿意关注与自己关系比较紧密的事物,生活化的教学思路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有兴趣、有动力进行语文学习,还可以激励小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将生活化的思路展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将课堂变成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生活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掌握学习 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

1.生活化教学要稳步推进,逐步实现。传统授课模式在今天具有明显不足,但也有可取之处。因此,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推进中,首先要做好对原有教学模式优点的继承,不能够完全否定以往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更不能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现象。同时在生活化课堂的打造中,会面临很多新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生活化教学改革要稳步推进,扎实有效地做。

2.生活化教学不能够违背小学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必须遵循的最高标准。课标就像指挥棒,指向哪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就打向哪里;课标像尺子,能够衡量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否落到实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生活化改革中,要依据课标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依据课标创新现有教材。

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尝试

1.再现课文中的生活片段,仔细品味。第一,再现生活,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有些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在学习这类课文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如教师可以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使其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表演过程中,学生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合作意识增强了,表达能力提高了,对所扮演角色的心理体验更深刻了,从而对课文理解更深入了。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时,教师应借助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化。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更是语文与其他学科、领域知识的综合,强调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综合”的内容丰富,范围深广,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的各个领域,融合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决定了语文需要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推动学生走进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接合点,让现实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丰富教材。

2.加强课堂互动,解答学生相关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实际事件,可以让语文教学变得简单化,从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看法,进而阐述观点。因此,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实施进行防范,教师必须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合适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争辩,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提高小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当学生感到疑惑时,教师要将其看做教学重点,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做出解答,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结合实际生活学习语文,可以对语文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便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3.善用想象,发散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想法还处于理想状态,这种理想基本上是不切合实际的,然而正是因为有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才使得教学过程虽然有一定的困难,却更显得童真未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时刻注意到这一点,利用学生的童心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发挥想象力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进行留白的补充,也就是故事的扩写。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课文的延伸,用浪漫美好的想法进行故事扩展,用所感所悟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掌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更符合教育生活化的准则,从而正确地将生活与知识完美融合。

4.作业布置生活化。作业练习是知识巩固的重要措施,对后面的知识复习十分关键。教师在布置作业练习时,要秉持“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原则,所设置的作业应当尽可能源于生活或者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即使所选取的练习题是在教材课本后面的,也应当进行一定的处理,从中挖掘与生活的联系,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作业设置。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比如让学生在假日尝试做志愿者、导游、解说员等综合性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涛.以文化意识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考试周刊,2014.104.

[2]潘姣姣.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学园,2014.30.

[3]尤著君.小学语文生活化思路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4.10.

上一篇: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下一篇:浅谈医学计量的重要性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