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苜蓿品种对豌豆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时间:2022-07-15 12:50:46

摘要: 研究了甘农3号、甘农5号、陕北、游客、俄罗斯5个苜蓿品种在15、18、21、25和28 ℃及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5个苜蓿品种对豌豆蚜成若蚜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成若蚜发育历期均以陕北苜蓿上的最长,在各温度下甘农5号苜蓿上的最短,在各温度下,2个品种间均差异极显著(P甘农3号>游客>俄罗斯>甘农5号;5个供试苜蓿品种上豌豆蚜的存活率以俄罗斯和陕北苜蓿最小,甘农3号和甘农5号最高。

关键词: 苜蓿;豌豆蚜;存活率

中图分类号: S 541.0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500(2012)06005204

苜蓿因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而被誉为“牧草之王”。但近年来苜蓿虫害尤其是苜蓿蚜虫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苜蓿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我国危害苜蓿的蚜虫主要有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豆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pisum)和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3种[2] 。豆无网长管蚜(A.pisum)亦称豌豆蚜,是苜蓿上常见的重要害虫,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3],同时也是甘肃省苜蓿种植区的优势害虫种群。蚜虫多聚集在苜蓿的嫩茎、叶、花器等部位,以刺吸口器吸取汁液,被害植株叶子卷缩,蕾和花变黄脱落,并影响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和产量,严重发生时田间植株成片枯死[4]。蚜虫分泌的蜜露可以引起叶片发霉,影响牧草的品质,最为严重的是蚜虫传播苜蓿花叶病毒,其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蚜虫直接危害的经济损失[5]。

在我国防治蚜虫常使用化学杀虫剂,既污染环境又会使蚜虫产生抗药性[6],利用抗虫品种防止蚜虫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害虫综合治理中重要的措施之一[7]。我国牧草育种工作特别是抗虫育种起步晚,现有的国内苜蓿品种的抗蚜性也尚未调查摸清,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苜蓿抗蚜甚至抗虫品种选育工作的深入进行。为此,笔者于室内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了5个苜蓿品种对豌豆蚜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实现苜蓿蚜虫的持续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材料

1.1.1供试虫源田间采集豌豆蚜成虫,在实验室种植的感蚜苜蓿品种上自然感蚜繁殖,试验前采集初产豌豆蚜无翅孤雌胎生若蚜供试。

1.1.2供试苜蓿品种供试甘农3号、甘农5号、陕北、游客、俄罗斯5个苜蓿品种,由草业学院苜蓿抗蚜品种选育项目组提供。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条件试验在ZPQ280智能人工气候箱内进行,分别设置15、18、21、25和28 ℃ 5个温度,光周期L∶D=14∶10,光照强度9 230 lx,相对湿度为80%。

1.2.2饲喂与观察方法每个品种设5个温度梯度,每个品种每个温度下接30头初产若蚜,每10头为1个重复,即3个重复。采摘苜蓿复叶,平铺于直径为3 cm的小培养皿内,一皿一苜蓿复叶,用棉花蘸水包叶柄保鲜。在每片复叶上接1头初产若蚜进行饲养,每日8∶00和20∶00定时观察,记录发育和死亡情况,直到成蚜全部死亡为止,统计成若蚜的发育历期,计算接蚜5、10 d后的存活率。

上一篇:分泌吲哚乙酸洽草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种子发... 下一篇:蓟马为害对不同品种苜蓿体内可溶性蛋白和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