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健脾法对脑瘫大鼠血清的TNF\IGF-1及脑细胞的影响

时间:2022-07-15 12:18:13

补肾健脾法对脑瘫大鼠血清的TNF\IGF-1及脑细胞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脑瘫大鼠应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后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及脑细胞的变化及改变规律。方法:对19只SD大鼠,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脑瘫空白对照A组,补肾健脾法治疗脑瘫B组以及接受安慰剂治疗脑瘫C组,然后在0、7、14、21、30天分布测量各组SD大鼠血中TNF-α、IGF-1等细胞因子,然后处死后取脑组织观察镜下脑细胞。结果1、TNF血清浓度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TNF在脑瘫接受安慰剂C组含量最高,脑瘫空白对照A组最低,而接受补肾健脾法治疗的实验B组为中间值;而IGF-1含量则表现为脑瘫接受安慰剂C组含量最低,脑瘫空白对照A组最高,而接受补肾健脾法治疗的实验B组为中间值。2、脑细胞镜下检查:提示接受补肾健脾法治疗的脑瘫实验B组其镜下脑细胞含量较接受安慰剂的脑瘫C组含量高,部分脑瘫B组老鼠脑细胞有增生现象。结论:补肾健脾法治疗脑瘫大鼠,能够显著改善其内环境中参与脑组织破坏与修复相关因子的浓度水平,表现为TNF血清含量的降低及IGF-1含量的升高,而且对脑细胞死亡及增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临床对脑瘫的早期治疗及干预。

【关键词】补肾健脾法;TNF;IGF-1

脑性瘫痪根据中医的理论是先天胎禀不足、后天失养所致,而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中医的“黑匣子”治疗,对原理缺乏明确的实验室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治疗的优越性。

本文通过对脑瘫大鼠的补肾健脾法治疗,探讨脑瘫大鼠中TNF、IGF-1等细胞因子、镜下脑细胞数量变化情况,从而明确补肾健脾法对内源性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实验动物:

Sprange-Dawley大鼠19只,其中雌性10只,雄性9只,均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PF级别。

1.1.2试剂:

IGF-1试剂盒产品编号EK0377,敏感度

1.2实验方法

1.2.1实验分组

根据随机分组原则把19只SD大鼠分为A、B、C三个小组,其中A组为脑瘫对照组5只,B组为接受补肾健脾法治疗的脑瘫组7只,C组为接受安慰剂的脑瘫组7只。

1.2.2建立动物模型

根据“张敬东”的脑瘫制作模型方法建立SD大鼠的脑瘫模型。方法如下:痉挛型脑瘫模型组大鼠暴露右侧顶骨和额骨交界骨缝,以此骨缝为中心,钻开0.8cm×0.5cm左右方形骨瓣,取掉骨瓣形成颅骨开窗,切开硬脑膜及大脑皮质,用神经剥离子小心挖出大脑皮质及部分大脑髓质。对照组大鼠不挖出大脑皮质及部分大脑髓质。

1.2.3TNF、IGF-1等细胞因子的检测和镜下脑细胞观察

对实验B组大鼠每日灌饲以脾肾双补汤,在0、7、14、21、30天分布测量各组SD大鼠血中TNF-α、IGF-1等细胞因子,然后处死后取脑组织观察镜下脑细胞死亡、部分脑细胞增生和胶质细胞增生情况,其中以C组镜下脑细胞最少一只为+。

1.2.4数据的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实验计量数据均用X±s表示,镜下脑细胞数量采用计数计算。各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者t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检验水准为a=0.05。

2结果

2.15只无脑瘫模型SD大鼠(无服药)血清IGF-1平均含量0.583 pg/ml, 7只脑瘫模型SD大鼠(服药)血清IGF-1平均含量0.175 pg/ml, 7只脑瘫模型SD大鼠(无服药)血清IGF-1平均含量0.122 pg/ml, 5只无脑瘫模型SD大鼠(无服药)血清TNF-a平均含量0.123 pg/ml, 7只脑瘫模型SD大鼠(服药)血清TNF-a平均含量0.296 pg/ml, 7只脑瘫模型SD大鼠(无服药)血清 TNF-a平均含量0.421pg/ml。

2.2A、B、C三组SD大鼠的血清IGF-1,TNF-a分别进行统计学秩和检验,发现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A、B、C三组SD大鼠分别处死后行高倍镜下脑细胞计数:其中A组高倍下脑细胞计数平均为++++,B组高倍下脑细胞计数平均为++,C组高倍下脑细胞计数平均为+-++。(图1)

图1、不同组间的SD大鼠处死后镜下脑细胞改变

3讨论

脑性瘫痪,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中枢性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疾病,由于病因较多,因此确切发病机制也很复杂,但最近研究显示,脑瘫发病时机体的内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变,特别是一些细胞因子包括免疫炎性因子如TNF,IGF-1等参与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近年来的研究也显示,免疫异常与脑瘫的发生密切相关,它可能是脑瘫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1,2]。大量研究表明,免疫炎性因子通过复杂的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影响其他炎性因子的功能和合成,并诱导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起到触发和调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的作用[3]。TNF是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多肽类免疫炎性因子,是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的主要分子,在免疫和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脑缺血缺氧损伤的病理生理方面研究中,也发现IGF-1对脑损伤有保护作用[4],Guan[5、6]等研究表明,放射标记的IGF-1在脑缺血性损害后,可以通过白质束及血管周进入脑实质的活动增加。当缺氧缺血时,脑内IGF 基因表达立即下降,导致IGF-1 下降和酪氨酸激酶活力下降,使其作为细胞存活的信号丧失,促进神经元的死亡和线粒体的损伤,而导致大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7]。孙杨[8]等研究发现,在脑瘫患儿血清中,其血的TNF含量与正常患儿比较,有明显的异常,主要为TNF含量明显增加,杜娇娇[9]等测定脑瘫患儿血清的IGF-1,也发现其血清含量较正常患儿明显增加,而本文的研究也提示,在脑瘫大鼠中,其血清的TN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而IGF-1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而中医治疗脑瘫,已经有较长时间,根据中医的理论,脑性瘫痪主要由于先天胎禀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气血虚弱或受寒,阴气不运,肌肤失其温煦所致。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特点之一,由于肾主骨,骨生髓,髓生脑,脑髓不足,导致行走无力,智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脾主肌肉、筋骨,脾虚导致肌力下降,行走不便,而运用补肾健脾法,既能通过补肾弥补先天不足,又能通过健脾法来增加后天的失养、气虚问题,而且文献也提升运用补肾健脾法治疗此疾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0、11]。本文的实验研究也提示,对于脑瘫的大鼠,通过给予补肾健脾法治疗后,其机体内环境有明显改变,对于一些参与脑损伤的免疫和炎性因子细胞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TNF在脑瘫大鼠应用补肾健脾法后,其含量逐渐下降,同时IGF-1在应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后,其含量有明显升高,两者的血清含量与脑瘫安慰剂组比较,其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对于补肾健脾法如何调节这些因子的血清水平,以及具体是那个化学成分主导和参与了这些调节,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给予证实。另外,由于脑瘫是脑细胞的不可逆损伤,但在应用补肾健脾法治疗的大鼠中,其大鼠处死后脑细胞镜下含量部分高于对照组,有些脑细胞部分增生明显的征象,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目前我们认为是补肾健脾法能够减轻一些脑细胞的凋亡和进一步损伤加重,对于能否逆转脑细胞死亡,目前没有实验室证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观察。

参考文献

[1]Kadhim H , Sebire G.Immune mechanism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palsy:implic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T lymphocytes[J] Euro J Pediatr Neuro,2002,6(3):139-142.

[2]Koman LA, Smith BP, Shilt JS. Cerebral palsy[J].Lancet,2004,363(9421):1619-1631.

[3]Turnbull AV, Prehar S,Kennedy AR.Interleukin-6 is an afferent signal to the 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 axis during local inflammation in mice[J].Endocrinology,2003,144(5):1894-1906.

[4]张勇等.γ-氨基丁酸与脑缺血损伤[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9,9(6):30-32.

[5]Guan J Willim CE,Kinner SJ,et al.The efect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2,and des IGF-1 on neuronalos after hypoxicischmic brain injury inrats:vidence for a role for IGF binding proteins[J].endocrinology,1996,137(3):893-898.

[6]Richard H.Selinfreund.Leslie AC,Blair insulin-like growth-factor-I induce sarapid increase in calcium currents and spontaneous membrane activity in clonalpituitary cells[J].Molecular Pharmacol,1994,45:1215-1220.

[7]M.Gotz.The specification of neuronal fatc:a common precursor for neurotransmitter subtypes in the rat cerebral cortex invfitro Eur[J].J.Neurosci,1995,7(5):889-893.

[8]孙杨,文芳等. 免疫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在脑性瘫痪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2):93-94.

[9]杜娇娇,张丽华等.脑瘫患儿血清IGF-1、GLU、GABA含量的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0,15(2):2-4.

[10]窦群立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瘫的临床研究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11(26):25-26.

[11]刘振寰等.传统医学康复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与评估 中医儿科杂志 2005,12(2):22-25.

资助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8CA06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药用软胶囊的生产工艺技术创新 下一篇:善宁抢救上消化道出血30例患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