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在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14 11:47:45

教会在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教会在中西方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教会与中西方高等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影响的研究,反思教会在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为我们认识现代大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会教育,高等教育,中西方大学

教会在中西方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欧洲中世纪,教会为大学的诞生提供了基础,也影响着大学的发展。在中国,教会与大学的联系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教会的传入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考察教会对中西方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对我们认识现代大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会与西方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中世纪大学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起点。教会与中世纪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罗马衰亡后,教会垄断了黑暗时代的教育。基督教最初反对世俗知识和教育,但教会为了传播基督教、诵读圣经、理解教义,又需要世俗知识,因此,基督教对教育日渐重视起来,并垄断了高等教育。

基督教最初在修道院开展教育活动。由于早期教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因而具备了办学校的经济基础。在基督教教会的努力下,陆续出现了一些修道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公元1179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召开第三次拉特兰会议时指示,要求所有教会大力兴办学校。公元12世纪,仅法兰西修道院就附设十七所学校,管理学校成为该国修道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中世纪大学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从一些以教育质量著称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巴黎大学就是从巴黎大教堂学校发展起来的。

教会在控制大学的过程中,规定着大学的教学内容,经院哲学支配着大学教授和学生探求学问的方法,各科知识都是用经院哲学中沿用已久的公式或语言进行讨论。但是,大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在努力摆脱教会对其的束缚。

到中世纪后期,教会日益腐败,改革的呼声和行动更加频繁地产生。16世纪,在人文主义的刺激下,欧洲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这场改革运动中,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的教育改革,虽然都是出于宗教的目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起到了普及民众教育的客观作用。普及民众教育促进了教育乃至社会世俗化的进程。

二、教会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并不带有宗教色彩,教会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联系从19世纪末教会大学的建立开始。所谓教会大学是指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在中国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是西方列强打开近代中国国门后想进一步控制中国的产物。

1877年,第一次全国传教士大会以后,教会学校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教会大学也应运而生。至20世纪20年代,西方基督教教会在华创办的教会大学有新教创办的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金陵大学等。

教会大学作为有别于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大学,为培养超过传统封建士大夫的人才,在办学模式、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对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教学内容上,教会大学一改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提倡中西并重,在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上有了很大改变。教会大学重视宗教教育、英语教育和科学教育。此外,教会大学还非常重视学生的课余生活并组织一些社团活动。同时,教会大学还开设体育课,强调通过体育锻炼强健学生体格,并要求男女学生都要参加。在教学手段上,教会大学提倡实验和教学实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会大学对科研一直予以高度关注,不但重视自然科学研究,同时也重视社会科学的研究。在办学体制上,教会大学实行学分制,除本科以外还设有专科,并招收研究生。在教育对象方面,教会学校招收女子入学,并开办女子学校,这使清末女性不仅有了接触西方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的机会,而且也有了出国求学的机会。

三、教会在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会为大学的诞生奠定基础

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黑暗时期。这时被保留下来的基督教因独尊的国教地位逐渐达到了它的历史顶峰。基督教和世俗政权紧密结合,基督教神学成为人们唯一的意识形态,几乎垄断了各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基督教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世俗知识的重要性,为了便于传播基督教的其思想和教义,基督教开始在修道院中开展教育工作。随后各国教会开始广泛地开办修道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这种大规模大范围地开办学校,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巴黎大学是教会学校发展到大学的典型代表。巴黎大学起源于11世纪末期在巴黎出现的那些学校。在12世纪将要结束的几十年内,那些学校正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云集到巴黎,他们常常来自遥远的地方。这种几乎失控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在各方的互相妥协的情况下,巴黎大学应运而生。

教会在大学产生之初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会在教育方面的推动与发展为高等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于教会对中世纪大学产生与发展做出的功绩,克里斯托弗曾作过高度评价:“大学的创建和新兴宗教教会的形成,同样构成了中世纪教廷为基督教文明的智慧组织所作的意义深远的设计,并成为历史上规模恢弘的文化规则的杰出例证之一,这已是毫无疑问了。”

(二)普及民众教育,扩大教育对象

宗教改革运动之前,教会为了传播其思想教义,大力兴办学校,虽然带有强烈的宗教目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促成了教育的普及,在一定意义上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教育。

宗教改革过程中,新旧教派在传播各自宗教观点的同时都毫无例外地注重对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层民众的教育,无疑在客观上促进了民众教育的普及。随着大量大学的兴起,入学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多。教会在传播其宗教思想的同时,也在为普及民众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中国,教会学校的建立,为中国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教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开设自然科学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来学习研究。同时,教会学校还招收女学生,开办女子学校,扩大了教育对象,促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三)限制教学内容,禁锢思想

虽然教会在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教会办学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其宗教思想。因此,教会在所办学校的课程设置上有着很大的限制。在中世纪大学中,都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和哲学四科,而神学处于最高地位。

巴黎大学在教皇的严格控制之下,天文学和音乐等“四艺”科目被明文规定禁止研究和传授;教皇赫诸纽斯三世规定,学生只能学习教会法,不但禁止讲授市民法,而且教会法本身也无法得到科学的研究。在大学中,教学从属于教会,大学创办人即该城市的主教。因此,大部分中世纪大学的统治思想是一种与自然科学精神各个不入的宗教神学。像哥白尼和伽利略等人所遭受的迫害都说明了宗教神学对科学探索的不容忍的态度。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允许科学精神在大学里滋长就意味着统治大学的宗教神学的让步和动摇,在这当时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中世纪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宗教对大学的发展起着限制的作用,对人们的思想有着禁锢的作用。虽然在其后的时期内,大学在通过不断地与宗教教会的抗衡中,逐渐摆脱出来,但神学对大学的影响仍然存在着。

综观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教会对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尽管教会在大学产生之初是为了传播其宗教思想,作为其统治的工具,但在大学与教会的不断抗衡与斗争中,大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为现代大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对以后大学的历史发展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海峰,史静寰.高等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希尔德德里德-西蒙.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3]杨海燕.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影响[J].史志鉴研究.2010(15).

[4]陈沛志,王亚平.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J].世界史研究.2008(8).

[5]高桂娟.中世纪大学与基督教文化渊源关系考略[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5).

[6]刘宝真.教会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中国市场(文化教育).2011(5).

上一篇: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探究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