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地区大棚蔬菜传染性病害发生特点与田间判别方法

时间:2022-07-14 11:05:42

川东地区大棚蔬菜传染性病害发生特点与田间判别方法

随着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建设步伐的加快,毗邻重庆的川东地区多数县(区)把提升蔬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经济作物产业的主攻方向,以大棚为主要设施的保护地蔬菜栽培应运而生,且发展势头强劲。但大棚栽培是在人工设施环境下进行,与露地栽培的环境条件有区别,大棚栽培既有利于蔬菜周年生产和供应,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还为露地蔬菜提供了大量的菌源和虫源。尤其是早春晚秋日照少、夏季高温高湿的川东地区,大棚条件与露地栽培有较大差异,其传染性病害的发生也有较大变化。部分菜农和业主未正确认识和掌握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病害的发生特点和田间识别法,不能采取对应的防控措施,往往造成较大损失。笔者根据近几年实地调研和生产实践经验,就本地区大棚蔬菜传染性病害的发生特点与田间判别方法谈点浅显的看法。

一、大棚蔬菜传染性病害的发生特点

1.病菌的越冬条件优势露地栽培因冬前番茄、黄瓜等植株被清除,病原被毁或通过冬季严寒而大为减少,对第二年的病害的发生起到部分制约作用。而大棚设施栽培,同年蔬菜连续种植,病菌可在大棚的土壤中繁衍或在茄、瓜果类蔬菜上辗转为害,如番茄晚疫病在大棚发生逐年加重。

2.土传病害加重棚架等保护栽培设施,建成后一般使用10~15年,有的甚至更长,难以换地搬迁,又不易轮作,连续多年单一种植,引起病原菌积累,尤其是土壤中土传病害的病原菌大量积累。因此,大棚内蔬菜的土传病害十分严重,如为害多种蔬菜的枯萎病,菌核病、疫病、蔓枯病、灰霉病以及根结线虫病。

3.植株生长势减弱,抗病性下降大棚中的光照较棚外减弱,不利于植株同化物质的积累,植株生长势弱,抗病性差。另外,塑料薄膜过滤了阳光中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尤其是早春和晚秋日照更少),更有利于病菌的繁殖。由于光照条件的改变,致使在露地栽培中的一些次要病害,在大棚中上升为重要病害。

4.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大是大棚蔬菜的一个主要特点。棚内水分不易散失,温、湿度高,特别是川东的春、夏、秋三季,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降低时,相对湿度提高,植株叶面结露,对于黄瓜、番茄等一些热容量大的蔬菜,叶面和果实可形成水膜,造成高湿的环境,极有利于病原真菌、细菌的萌发、侵染和繁殖。如灰霉病、菌核病在露地栽培时均属于次要病害,现已成为大棚中的重要病害。

二、大棚蔬菜主要传染性病害的田间差别方法

1.真菌病害

(1)病状多数是点发性病害。以茎、叶、花、果上产生各种各样的局部斑最为常见,病部多呈斑点、条斑、枯焦、炭疽、疮痂、溃疡等;其次是凋萎、腐化以及各种变态、矮化等畸形。如:白菜霜霉病、萝卜炭疽病、甘蓝软腐病、花椰菜灰霉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枯萎病、茄子绵疫病、茄子晚疫病、茄子菌核病、茄子白粉病、辣椒猝倒病、瓜类蔓枯病等。

(2)病征病部中、后期大多长有霉状物、霜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等。

(3)田间分布及发病条件 发病初期常有发病中心。多随大棚通风风向传播蔓延趋势。高温高湿、苗势嫩绿、披叶郁蔽、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等都有利于多数病害的发生。

(4)传播和侵染主要借气流传播。真菌孢子落到寄主上,萌发芽管直接贯穿表皮侵入,在生长季节中,病菌繁殖迅速,重复侵染多次发生,病害得以蔓延扩大。

2.细菌病害

(1)病状主要表现为组织坏死(斑点和叶斑)和萎蔫二大类型。多数是点发性病害。以条斑(平行脉)、角斑(网状脉)、腐烂、枯萎、畸形等类型最为常见。病部多呈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对光观察有透明感,腐烂组织常黏滑并有亚臭,枯萎组织的切口常有泌出混浊液。如:大白菜软腐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豆类细菌性斑点病等。

(2)病征病部是高湿时分泌出淡黄色溢滴,即菌脓,干后呈鱼子状小胶粒或呈发亮的菌膜平贴于病部表面。

(3)田间分布及发病条件发病初期也有发病中心。多有随工作人员行走的方向传播蔓延趋势。苗势嫩绿、披叶郁蔽和水涝最有利于发病。

(4)传播和侵染植物病原细菌田间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灌溉水、流水、昆虫、线虫和人的农事操作活动等;而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的调运等。病原细菌接触寄主后,经由伤口或自然孔口(气孔为主)侵入致病。病原细菌由于繁殖迅速,在生长季节中辗转传播,不断进行重复侵染。

3.病毒病害

(1)病状多数是系统侵染的全株性病害。初发时常从植株个别叶片或枝条开始,随后发展至全株。以枯斑、花叶、黄化、矮缩、簇生、畸形、萎缩、坏死等为常见。一般嫩叶比老叶更为鲜明。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如:花椰菜毒病、茄子病毒病、辣椒病毒病、黄瓜病毒病、丝瓜病毒病、波菜病毒病、芹菜病毒病等。

(2)病征病部外表不显露病征。

(3)田间分布及发病条件分布分散,病健株明显交错,无发病中心,但棚边四周有时常较重。病情常与某些昆虫发生有关,或随种植年限而加重。早种和干燥环境往往有利于多数病害的发生。

(4)传播和侵染除可通过汁液摩擦传染和嫁接传染外,许多病毒还能借昆虫介体而传染。在传毒虫媒中,以蚜虫和叶蝉最主要,特别是蚜虫,是许多蔬菜病毒的传毒介体。

4.线虫病害

(1)病状叶片均匀发黄,生长衰弱,叶片稍萎垂,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根部变成膨肿成瘿瘤、虫瘿、根结、胞囊。病状以局部畸形为主,为害部位大多数在地下根部,少数为害地上叶片或籽粒。如:番茄线虫病、茄子线虫病、黄瓜根结线虫病、芹菜线虫病、生菜线虫病等。

(2)病征病部外表一般见不到病征。

(3)田间分布及发病条件田间分布多随种植年限而加重,初发年份,田间常成团成块分布,以后多随土壤传播而呈分散。气候干燥利于症状的表现,通气性良好的沙壤土有利于发病。

(4)传播和侵染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土壤、水流和农具等。远距离传播主要借寄主植物种子(混有虫籽粒)及无性繁殖材料的调运。

(通联:①四川省营山县农业局637700②九五五三八部队)

上一篇: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盐源县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