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美寻梦遍三湘

时间:2022-07-14 09:11:09

我喜欢旅游,也爱读游记之类的文字。日前读到湖南作家叶梦新出版的散文集《行走湖湘》,她对湖湘大地秀美山川的描绘,对名胜古迹文化内涵的追寻,令人大开眼界,顿觉耳目一新。透过一篇篇美文,恰似跟着叶梦走遍三湘四水,认认真真地读了一回湖湘。

叶梦是当前国内有影响的一位散文作家。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篇《羞女山》(载《青春》1983年12期)使这位女工出身、自学成才的作者在文学界声名鹊起。自此之后,陆续出版了《小溪的梦》《湘西寻梦》《灵魂的劫数》《月亮・女人》《月亮・生命・创造》《风里女人》《遍地巫风》等散文集,多次获散文大奖,不少篇章出现在权威的选刊、选本或教科书上;有些当代文学史还单列论述叶梦的散文成就。在散文界或热爱散文的读者中,叶梦有广泛的影响并受到好评。

我喜欢叶梦的散文是从读她的山水游记开始的。“游记”的基础当然在“游”。但是叶梦的“游”具有某种开拓性和探险性。她“游”人之所未游,“写”人之所未写,创作上不断开拓新的题材领域,给读者提供一方新的天地。在女性散文作家中,叶梦是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和坚强的跋涉者。据说她20多岁时,一个单身女子“走西口”,深入新疆阿尔泰腹地的私人金矿去采访;南疆打仗时,她争着到云南前线,在炮火中的战地穿行了一个多月;她的足迹遍及三湘四水,不知多少次走进湘西深山老林和人迹稀少之地探寻古迹、采访山民。这部散文集《行走湖湘》,就是她20多年来沿着湘、资、沅、澧4条大河,走遍三湘大地,特别是探访那些偏僻的、没有被开发的奇山异水而创作的优美山水游记。这本书是一个女作家的生命个体对于山川风物的解读,是她拾美寻梦的文学记录。

“美是到处都有的,关键在善于发现它。”叶梦的创作印证了法国美学家罗丹的这句至理名言。叶梦走遍三湘四水,不是一般的游山逛水,而是着意于去发现美,拾摭美的碎片。她作为一个记者,也是一个作家,深入到湖湘大地许多人迹罕至的角落,访古探幽,开掘一些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实则很有文化内涵的美好事物。在古老的道州,美丽的潇水,流淌的濂溪;在资水上游新宁的良山,中游的梅山蛮地;在峡谷中的安化;在湘西的门户天门山,湘黔接合部的德夯峡谷,在这些貌似荒凉之地感受到古代文化和地域文化之美。我们在《行走湖湘》中读到,叶梦在宁远的文庙那些古树和石刻,大成殿前青石坪周围古朴生动的浮雕造型中,感受到宋朝的艺术品位和大气的艺术品格(《从这里走进宋朝》);在紫金山下的古老村落龙村,她从石头的牌楼、拴马的石桩,仿佛看到了沉重的历史剧的开场(《紫金山下的古村落》);在探访小沙江那神秘的瑶山时,她从节日的乡场、“坦奈摆”之夜、庙山寨的月亮、盘歌丛木水等风土人情中,体验到瑶族群落的人性美与人情美(《小沙江,那神秘的瑶山》)。即便是像出土文物那样的隆回梅山,她从那蛮悍的瑶民中,也看到了他们的骁勇强悍的梅山峒的山蛮性格。对于人们所熟悉的风景名胜,叶梦也能找到新的视角,发现它独特美的所在。她写没有拍电影《芙蓉镇》之前的王村,把笔触放在古老寂寞的石板街,写流泻在石板街上的瀑布,写赶场天的热闹景象,写牛角岩的奇特(《王村散记》)。她不仅写猛洞河,还写了以前很少人涉足、“比猛洞河更有味”的娄水河。她写出了这条从黑沉沉的高山峡谷中泻出来的绿得要命的小河的动人神韵(《风雨娄水河》)。叶梦的这些游记,形象的美、韵致的美、意境的美,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弘扬人文精神是山水游记的精髓所在。因此,写山水不应忽视写人文。平庸的山水游记往往失之于只客观地描写山水景物,而缺乏对与之相关的人文景观的体察与探求。叶梦的这部《行走湖湘》,无论是“潇湘之旅”、“资水河流”,还是“沅澧寻梦”,所描写的篇章几乎都充盈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叶梦从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出发游山玩水,所到之处总是不忘去探访当地的人文景观。因此,她的山水游记在对秀美山水的描绘中,总能感悟美好的文化,从而表达出自己的主观心境,体现出充分的人文精神。她的《道岩:胸有七窍的山》和《月岩的宇宙演示》,似乎主要不在于描绘道岩山体内的巨大溶洞和酷似一枚月亮的月岩,而是通过这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的溶岩,探寻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生存环境,以及他的哲学理论出发的根源,表现出周敦颐思想和人格精神产生的背景。《东门村的发现》也是如此,作家沿着道州古老的街道到城外的东门村,看老房子,看祠堂,从“浮邱子”三个字引出了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因为何绍基,祠堂就有了光彩,也因为何绍基,才有了门前的汉白玉的石鼓”。作家把一片乱糟糟的稻草之中的文物赋予了宝贵的艺术生命。《浯溪玩字》写人文景观,她把浯溪的碑林写得有声有色。她感悟到:“浯溪遭遇了元结,便有了浯溪碑林。”从而把人物和景物有机地联系起来,给历史上这个“文化沙龙”赋予了永恒的生命力。

往往有人误解,以为在散文中写出了老房子、石板街、状元碑之类,就有“文化”了,其实并不尽然。游记散文不能简单地记下所见所闻,把陈芝麻烂谷子堆在一起就以为有了文化内涵。即使访古,刻板地记下陈旧古老的实物也没有多大意义。我佩服叶梦的眼光和艺术笔法,她往往善于把一些表面看似很普通的东西表现得极富人情味,极有艺术感染力,显得很有韵味。比如作者写道州的“雪萝卜”、武冈的“凉薯”和长寿的“酱干”。道州的雪萝卜水灵灵,红皮之下是水汪汪的白心,那个脆比雪梨强,味道实在要赛过北方的雪梨,使得她们“为一个萝卜就缴械投降了”(《雪萝卜的诱惑》);作家游历武冈,不仅写出了资水岸边富有皇城韵味的武冈县城的格局,而且特别描写了在吃的方面的特色,写当地作家鲁之洛“关于哪里的凉薯最好吃问题”与郭沫若的争论,这就把“吃”写得有文化色彩了。她笔下的武冈的“吃”简直会引起观者垂涎欲滴的效果。这样写来,原本一些看似平庸的东西就提升到了某种文化层次,这样的文字就不是商业广告,而是艺术品了。

文章切忌随人后。写游记,特别是写那些历史悠久、知名度很高的名胜古迹,往往容易人云亦云,很难写出新意。叶梦则不然。她善于从独特的视角、用新的语言写出这些风景名胜的特色,让人识旧如新。比如写岳麓山,她着重写了岳麓山的雪。从御书楼的左檐口远眺岳麓山,雪雾迷蒙,水雪搅得周天寒彻。这样的景观有一种气势,一种撼动心灵的力量(《甲申岳麓山拜雪》《玉树琼枝的诡异世界》)。写岳阳楼,不是人云亦云,仅仅面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发表一些感慨,而是把岳阳楼看成“是一个永远不落的文字擂台,它提供了一个文字比武和操练的舞台。”她通过岳阳楼所保存下来的丰富的人文景观,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人的物质生命的短暂使人们生出一种永恒的渴望,借助江山胜迹……以各种方式流传下来。杜甫、范仲淹、欧阳修、何绍基……还有许多诗词楹联。因而她悟出,人们观赏岳阳楼无疑是参加了一次文字的盛宴(《岳阳楼:文字的盛宴》)。

叶梦写山水不是平平淡淡地写景观,而是通过景观追求文化色彩,追求情致韵味,表达自己的美学理想,实际上也是人生寻梦。叶梦的游记散文很少世俗化的文字。她只是力图通过这些山水文字表达自己淡泊的人生哲学。她在潇湘大道河边看月,当水陆洲浓黑的树影挡住城市的高楼时,顿使她产生回到几百年几千年前的错觉,使她感悟到“月夜的湘江确实是放逐心灵的一块牧场,是一个心灵的休闲地带。”(《月夜湘江》)当她走进九嶷山的群山之中,顿时感悟到,“这个世界隔绝了外面世界的喧嚣,这里的山、水、石、月都远离了尘世,在我的印象中,仿佛是在另一个世界了。”(《苍梧夜月》)这种超然物外的感受,使她得到了心灵的净化。《羞女山》是叶梦的成名作,也是她山水游记的代表作。羞女山是资水边一座陡峭如削、状如裸女的峰峦。作家不仅用优美的文辞写出了羞女山酷似裸女的外形的秀美,更重要的是通过它的“形”写出了她的“神”,通过形神兼备的秀丽景色倾诉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她发现,“这羞女山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是大地的女儿。她是造化本身,这正是古往今来艺术家苦心追求的,然而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她是露宿苍天之下,饮露餐风,同世纪争寿,与宇宙共存,她才是真正的艺术,永恒的艺术。”(《羞女山》)作家把对山川的赞美之情表达到了极致。《羞女山》所表达的体验,也许正是叶梦真实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

美哉!中华大地上壮丽的三湘四水,在作家的笔下达到了永恒!

上一篇:搭建适用培养体系 实现大学写作跨越 下一篇:给作者补白 为读者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