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部控制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4 06:54:27

浅议内部控制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都已经在日常管理中引入内部控制的管理概念,然而由于时间短、经验少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机制虽然在医院部分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较好,但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题和不足,对医院当前及未来的管理建设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限制。文章简单分析和总结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并研究和探讨内部控制机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开展,不仅给各地公立医院经营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也给医院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医院采购、行政管理模式等的改变,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公立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越来越突显出来,成为公立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项资产管控内容。在该种情况下,亟需建立完善、高效的资产管理机制和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以此来提高公立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薄弱

公立医院的领导层长期受到传统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导致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关注和重视不足,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意识,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控制观念,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依然沿用过去简单、落后的管理控制模式,从而导致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充分满足当前公立医院的经营发展需求。

(二)管理工作规范性差

公立医院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其基本流程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而且缺乏规范性制度。其中,一些部门在医疗器材申请时缺乏正规的手续,而且设备因操作不规范而受到损坏,以致于公立医院在维护和更换医疗设备时又花费很多的经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在报废、折旧办理手续上,存在着一些漏洞,甚至审批手续不完整,即便固定资产被转移到其他医院也无法发觉。同时,公立医院在采购固定资产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很多国企对采购部门均有监督管理机制,然而很多医院在固定资产采购时监管力度不够;对医疗设备投用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不足,而且事后效益跟踪分析缺乏,加之管理流程规范性差,以致于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漏洞百出.

(三)缺乏信息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平台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各行业组织机构普遍采用的经营管理手段之一。而在我国的许多公立医院中,虽然已经在门诊、住院等科室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仍然偏低,在固定资产采购、入档、保管等许多工作上仍然沿用过去传统的人工方法,容易在统计核算时出现诸多工作错误,造成管理效率低等很多问题。而有些公立医院虽然已经将固定资产工作纳入到医院整体信息管理系统中来,但只是简单的进行数据资料的录入、归档、盘点等,受到环境、技术、人员等限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发挥不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

(四)监督管理与奖惩制度不完善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严重浪费现象并非鲜见,其中很多医院未设置使用权限,尤其是医疗器械和设备的随意利用缩短了固定资产的服役寿命。同时,医院奖惩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加之固定资产的应用部门对员工的约束力不够,以致于工作人员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产生一种懈怠感,工作积极性和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二、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机制的应用措施

(一)提高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内控意识

公立医院管理层要结合当前我国的医疗市场新形势,通过认真了解和学习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机制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内控机制在医院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提高和强化固定资产内控意识,摒弃落后、过时的陈旧管理观念,积极采纳、创新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的新观念、新模式,从而更好的强化内控工作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工作中所起到了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二)强化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通过不断加强信息建设,这有利于固定资产的数据信息集成与共建共享,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在于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的配置、利用以及处置和报废等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同时,还要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程序,掌握资产信息以及资产管理;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以此来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及其科学合理性,而且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常态化、系统化以及流程化和标准化。在此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可靠性。

(三)加强公立医院资产预算管理控制

通过对现有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对资产进行评估和处置。比如,医院固定资产配置过程中,应当合理编制审核预算管理,减少和避免重复建设现象出现。在处置资产过程中,应当依赖资产评估来减少资源浪费或者长期闲置。同时,还要全面推进制度化减少,加强各关键环节的控制,以此来提高资产处置的科学合理性以及监督管理的实效性。

(四)强大审计监督管理力度

实践中,应当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内外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以此来有效减少固定资产浪费,有利于提高资产利用率。内部审计机制建立的核心在于,对资产配置情况、利用以及报废等进行定期盘点,既要保证账实相符,又要对具体的数据与实物是否相符进行审核。同时,还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紧紧围绕着外部化监督以及内部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大做文章。

(五)建立内外交流沟通机制

实践中,应当构建顺畅的沟通渠道,实时对外披露,及时反馈固定资产及其管理信息;强化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加大信息沟通力度。在内部信息交流沟通过程中,公立医院应当充分考虑构建跨级沟通机制和渠道,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沟通障碍,拓展信息沟通以及传递渠道与路径;同时,还要加强组织内部的沟通交流,增强信息对称性,从而为医院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对于公立医院的突发事件,建立紧急上报机制和通道,以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性以及传递的实效性。在医院外部沟通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和健全信息披露及其管理制度,加大网站建设力度,以此来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公立医院必须要强化提高在职固定资产内控人员在业务素质、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通过对他们进行定期的、专业的教育培训,提高固定资产内控人员的知识储备、业务素质、技术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等,及时认识和掌握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新理念、新知识、新制度、新方法,强化他们的资产核算能力、预测评估能力以及业务素质水平等,从而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固定资产内控管理人才队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公立医院对内控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实践中应当加强创新和改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琼.内部控制机制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6(07).

[2]石晓燕.内部控制机制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

(作者单位:洛阳市中心医院)

上一篇:第六届大赛亮点:激发双创活力 下一篇: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SICIS)中手法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