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南地区石窑民居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07-14 06:01:50

冀中南地区石窑民居的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冀中南地区的石窑民居的分布及现状,通过走访鹿泉市封庄村,概括和分析了当地石窑民居的情况,可使读者对冀中南地区石窑民居有所认识.结合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为窑洞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冀中南地区;传统民居;石窑;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Stone Cave Dwellings

in the Middle and South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at Fengzhuang Village Luquan City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Stone Cave Dwellings in the Middle and South Hebei province, by visiting Fengzhuang Village Luquan City,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the local Stone Cave Dwellings , can make the reader to recognize the Stone Cave Dwellings in the Middle and South Hebei province. Combined with the beauty of rural constr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policy, provides a new though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aves.

Key words: the Middle and South Hebei province;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Stone cave-Dwellings;

1前言

随着人们对降低能耗、节约用地、保持生态平衡、寻求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人类不由地把目光转移到了窑洞民居这一建筑形式上,因为它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气候、造价低廉、有利于再生与良性循环的优势,最符合生态建筑原则。然而,传统窑洞的通风不畅、采光不足、潮湿阴暗、空间狭小等缺点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需求,故弃窑建房成为一部分人的追求。

2 现状分析

(1)石窑民居的演变

石窑建造的年代分四个阶段:1909年以前的百年老宅、1909年—1949年(解放前)的石窑、1949年—1978年(解放以后)的石窑和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以后)建造的石窑。

1909以前(百年老宅) 1909—1949年的石窑

1949年—1978年的石窑1978年以后的石窑

图1 冀中南地区石窑民居的演变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百年老宅院落成“一”字型布置,“一明两暗”三开间的窑洞坐北朝南,外墙采用块石砌筑,泥土勾缝。屋顶形式为平屋顶,铺设一层片石,顶部用灰、渣铺设,防水效果不好,一般用于晾晒作物。当地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因此檐口指向院内,雨水顺着坡度向院内自由排放。门窗采用木质形式,别具特色。

1909—1949年的石窑院落成“L”型布置,院落的东、西方向增加了辅助用房。外墙表面平整、美观。屋顶防水、防潮、隔热效果都比之前效果好。当地有供奉神灵的习俗,因此,石窑的外墙上设佛龛。

1949年—1978年的石窑外墙采用的料石更加规范化,一般厚度在0.3m左右,表面光滑、平整,外墙用水泥砂浆勾缝。解放以后,建筑单体的尺寸大幅增加。

1978年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砖混结构的房屋成为人们乐于建造的房屋形式。因此就出现了窑房混搭的院落形式。新的建造技术和设施的普及,对于传统聚落面貌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现代感的石窑门窗材料已有木质改为铝合金和塑钢。窗户的尺寸也有所增加。

(2)存在问题

石窑民居面临着被遗弃的危险,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念的改变

现代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人追逐潮流,人们认为过去的、陈旧的、传统的东西都是过时的,应该抛弃的。像窑洞这种建筑形式被认为是老辈子过穷苦日子的符号。所以人们更愿意让自己的居住环境更加现代感。

2 空间狭小、采光较差

窑洞的开间一般在3m左右,进深在5m—7m不等,现代年轻人跟喜欢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屋里布置现代的家具,同时,窑洞进深较深,天然采光不均匀。因此,人们更愿意选择现代的房屋形式。

3 夏季室内潮湿

夏季窑洞里的温度令人满意,但是普遍反映室内潮湿,90%的石窑中因潮湿而毁损墙面,尤其是后墙。许多石窑都修补过,估计修补周期为7年左右。

3 更新建议

为了保留和传承窑洞民居这一绿色的生态建筑形式,我们具体给出了如下建议:

1.提高人们居住认识、改变群众落后观念

冀中南地区窑洞民居的价值即在当代,更在后代。保护窑洞民居就是保存地域记忆、保持“文脉”延续,是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每位当地居民都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窑洞民居的思想意识,放眼未来,从长计议。

2.优化平面布局、改善天然采光

改善传统起居条件,分离动、静功能分区。此外,功能的设计应符合传统的生活方式。围绕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通过合理的设计,增加天然采光,减少建筑能耗。

既有石窑民居的改造

根据原有住宅的平面来进行的改造,主要的两种类型,从图中可以看出方案一平面呈“凹”形状,方案二为“一字型”,从节能角度考虑,平面构成越复杂,其能耗将会随之增大,且类型一所能直接接受到的太阳热量要少于类型二,是从冬季防风角度考虑其又体现了独特的优势。

(a)改造前(b)改造后

图2 方案一平面布局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a)改造前(b)改造后

图3方案二平面布局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新建石窑民居的更新改造

窑洞建筑的进深有的高达10m左右,窑洞后面的采光不如靠近窗口的部位好,然而进深过大,利用率不高,只会浪费空间。所以,这个更新方案实际上是把进深过大的窑洞进行了功能分区,把次要空间放在采光较差的部位,及改善了功能分区混乱的缺点,又将厨房、卫生间集中布置在主要活动空间附近,缩短了交通流线。

图4 方案三平面布局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改善通风不畅,解决潮湿问题

设置通风竖井,上不留有排风窗,下部与室内想通,在建筑内部形成了空气流动,降温降湿。根据土壤水的能量原理,在黄土下设置砂层,不仅具有良好的阻水性,使砂层以上土体持水能力增加,而且具有减少渗透的能力,使入渗面湿润速度和入渗率明显减少,保持稳渗阶段。

4 结论

在当今,除了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造富有时代感的居住建筑之外,在全球资源匮乏、能源日益紧张和城市面貌雷同的情况下,在河北地区发展节能生态的新式窑洞是必要的,而且应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保留富有河北特色的窑洞建筑。

参考文献

[1] 侯继尧,王军.中国窑洞[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09

[2] 赵晶,赵靖.传统山地民居生态经验对新民居建设的影响—以太行山区民居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39~9241

[3] 胡冗冗,石峰,何文芳.,李万鹏。陕南山地民居的演变与发展[J].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9.12

上一篇:比重试验数据处理程序 下一篇:浅谈酒店的节能减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