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外交”对中巴关系的影响

时间:2022-07-14 03:43:42

“灾难外交”对中巴关系的影响

摘要:2010年8月巴基斯坦暴发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作为巴基斯坦友好邻邦的中国,成功与巴方一道开展了一次成功的灾难外交,从而实现了中巴政治、经贸、军事、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全方位合作,巩固了中巴两国“全天候”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两国关系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

关键字:巴基斯坦洪灾; 灾难外交; 中巴关系; 贸易协定

前 言

巴基斯坦是中国山水相依的邻邦,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自1951年中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在中巴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的合作交往已经深入到经济、军事、能源等各个领域,真诚、友好和“全天候”的中巴友谊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巴两国政府和人民心中。2010年8月,巴基斯坦全国多数地方普降大暴雨,暴发的洪水使河流冲破河堤、洗刷街道、击打水坝,淹没了数以千计的居民房屋,造成巴基斯坦建国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受灾人数到达千万。灾情一暴发,中国政府第一时间给与积极的响应与援助,充分运用“灾难外交”达到巩固中巴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的目的。

一、 何为灾难外交

随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增强,外交也出现了各种各样新的形式,文化外交、网络外交、科技外交等等。灾难外交,这一新兴概念也在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下应运而生。当然,只有相互依赖的国际背景这一条件就引出灾难外交还过于牵强,它的出现和兴起还存在一系列必要条件。

第一,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规律的降水、飓风等强烈自然灾害频发,对一国或多国造成严重损害。

第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饥荒、高传染性疾病等社会问题在欠发达国家仍有发生,而受灾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难以独自应对灾难。

第三,某些跨国性生态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如国际烟雾污染事件、国际性河流水体污染事件等,灾难波及的范围超过一个国家的范围,往往需要各国合作努力应对灾难。

就具体而言,灾难外交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迈克尔・格兰茨教授于2000年2月18日在“超越时空的飓风:从加勒比海地区哥伦布以前的美洲信仰到现代科学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提出。其后,英国剑桥大学学者伊兰・凯尔曼和库克斯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所谓灾难外交,就是一国或多国以灾难为契机,通过对受灾国或受灾地区的援助,施行人道主义救援的外交行为,以达到巩固双边关系或缓和双边矛盾的目的。灾难的发生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损失难估计性,所以当灾难突然来袭时,对直接受灾国而言,损失一般巨大,甚至超过一国现有经济水平承受能力。此时,在当今这种各国相互依存的“地球村”国际背景下,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各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他国(免灾国)会主动对受灾国进行援助。有时互有冲突矛盾的国家之间,也会利用“灾难”这一契机开展合作,以达到缓和矛盾,减少冲突,问题和解的目的。

二、灾难外交在巴基斯坦洪灾的应用

灾难外交的开展必然涉及两个必不可少的主体,受灾方和援灾方,灾难外交就是一个双向的运作过程。

在此次巴基斯坦洪灾中,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的互动协作,是成功运用灾难外交加强两国关系的典型实例。

对受灾国而言,可以首先主动展开灾难外交,国内政府及时向国际社会提供灾难的相关数据,加大媒体宣传,建立便捷的通讯网络,呼吁国际援助。在实际中,巴基斯坦政府一方面严密监测印度河的涨落情况,举全国之力,利用一切资源,包括动用部队,陆军、海军、空军24小时转移和运送受灾居民;一方面利用官方外交、社会媒体等渠道报道灾情,清点损失,向国际社会通报最新情况。巴基斯坦大使馆及时开设救灾账户,以接收国际援助;巴总理吉拉尼请求国际社会向巴基斯坦灾民提供紧急援助,呼吁联合国等有条件的红十字医疗组织对巴基斯坦人民进行救护和帮助。作为受灾国,巴基斯坦这样的举措充分运用了本国开展灾难外交的手段,不仅向世界树立了公开透明的对人民负责的国家形象,而且也为中国及相关国际组织了解情况、分析数据、展开援助行动提供了有效方向指南,不得不说这是巴方运用灾难外交的巨大胜利,也是受灾国主动开展灾难外交的典范。

对援灾国而言,援灾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驻受灾国的外交部、领事馆可以主动向受灾国政府传达本国政府的态度,表示慰问,并对开展援灾工作进行沟通;继而,援灾国政府或有关机构可以通过派遣救援队,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运送救灾物资,资金支持等多重手段开展灾难外交。中国在运用灾难外交对巴展开救援方面,成果显著。灾情发生后,中国是第一个援助巴基斯坦的国家,也是第一个运送救灾物资的国家。不仅给与资金和物资的支持,中国还派“中国国际救援队”快速到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卡拉奇等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对受灾居民展开救治,中国救死扶伤的行为使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深受感动。

这次中巴两国针对巴基斯坦洪灾的成功的灾难外交,离不开巴方政府的积极主动和透明真实信息的透露,更离不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援助,从而更进一步加深了中巴两国亲如一家的“全天候”合作伙伴关系,为日后中巴两国经贸、军事、能源、教育方面的合作打开出口。

三、中巴“灾难外交”的影响

灾难的发生是不幸的,但现代社会中“灾难外交”的运用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巨大效果。灾难外交不仅对受灾国自身有减轻灾难损失,辅助灾后重建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国家间交往也起到或推进或缓和的影响。

灾难外交对国家关系的良性贡献在此次巴基斯坦洪灾对中巴关系的推进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灾难为契机,中巴两国从政府到民间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这种沟通的方式和手段不仅适用于“灾难外交”的发生过程中,而且更有助于灾后两国关系的发展。从短期来看,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紧急派出医疗救援队前往巴基斯坦受灾区,帮助救治伤员,实现了两国人员的直接交流;中国大使馆在中国银行特别设立救灾账户,以接收国内民间的善款,中国第一时间将救援物品运往巴基斯坦,实现了财政物资方面的交流。中方积极的举措不仅体现了大国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更坚定了中巴两国互信的基础,为今后两国长远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创造条件。从长期来看,巴基斯坦的灾后重建更需要中国的技术和人员支持,重建道路、桥梁、房屋、电讯、工业等各个方面,离开了中方的支持将会是巴政府的重大损失。因此,在这些领域中方可以加大对巴的投资力度,为双方经贸的发展做出贡献。

2010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出席中巴商务合作峰会,签署了约200亿美元的贸易和商业协议。在发表讲话时,总理特别提到中方愿兑现承诺,积极参与巴灾后重建,帮助巴基斯坦人民早日重返家园。在讲话结束时,更用一句中国谚语“岁寒知松柏,路遥知马力”,再次强调中巴两国的深切友谊。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说,中巴关系强劲,中国曾多次在巴基斯坦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可见中巴友谊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巴总理吉拉尼也用“患难见真情”来形容中巴全天候的合作友谊。由此,灾难外交在推动中巴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如前所述,灾难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难预测性,因此灾难外交并不是国家关系发展需要依靠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为积极主动开展灾难外交做好充分的理论、现实和舆论准备,是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加强与他国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试论物理教学的情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