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鹤峰县奇峰关村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14 02:19:13

恩施鹤峰县奇峰关村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奇峰关村经济发展现状,阐述了奇峰关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了奇峰关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奇峰关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奇峰关村;经济发展;对策

1 奇峰关村经济发展现状

奇峰关村位于恩施市鹤峰县太平乡西部,全村总面积16,888亩,其中,耕地1,441亩(水田865亩),林地12,000余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308户、1,053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人均粮食产量450公斤。该村地处二高山,平均海拔1,100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年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年总辐射量为9,000千卡/cm2,日照时数1350小时,年均气温15摄氏度,无霜期230天以上,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2 奇峰关村经济发展有利条件

奇峰关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1)经济总量和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19.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10.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五年来,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4%和13.2%。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近几年,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本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道路建设方面,完成通组公路硬化8.8公里,新修通组路4.1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的交通运输困难的问题。(2)在水利建设方面,新修田间机耕路4,400米,流域治理4,200米,新修农田灌溉沟渠5,100米,解决了全村农田机器开新、农田灌溉难的问题;新建蓄水池3,800立方米,设安全饮水管道8,800米,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

3)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年来,奇峰关村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多业并举,充分利用土地流转的形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全村已建成现代烟叶农业基地800亩,实行集中烘烤、集中分级、自动排灌标准化自控卧式烤房24栋,育苗大棚8个。(2)建成占地面积6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个,自动化控制大棚4个,塑钢大棚50亩。(3)建成林、茶苗圃基地340亩,简易大棚140亩。

4)水产养殖初具规模。在当地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形成了以鹤峰县宏达大鲵生物科技驯养繁殖中心为核心的大鲵水产养殖产业,现在全村养殖大鲵近1200条。

3 奇峰关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奇峰关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农民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存在较为严重的“等、靠”思想。据调查,部分农民具有较强的创业精神,但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农民缺乏农业科技知识,不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管理保证增产增收。同时,有些村民在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等、靠”思想,“等政府救助、靠政府补贴”的思想比较严重,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农村青壮年大规模流失,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相对不足。农民失地后,全村大部分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摆脱了土地对他们的束缚,选择了外出务工,向城市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本村留守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使得开展特色养殖、大棚蔬菜种植、自主创业、发展“农家乐”等的农民相对缺乏。同时,本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所占比重很少,农业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步伐缓慢。

3)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在调查的过程中,很多农民群众反映了“贷款难”的问题,特别是有些农民创业者,有较好的创业项目,但是苦于没有足够的信贷支持。例如,奇峰关村鹤峰县宏达大鲵生物科技驯养繁殖中心已养殖大鲵8年,中心现有大鲵800尾,初具规模。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完善产业链,发展大鲵繁育基地,该中心需40万元的资金投入,由于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只能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或者农户小额担保贷款。由于贷款金额相对较少,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4 促进奇峰关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民技术培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发展畜牧业、中药材及茶叶、水产等优势产业发展,同时开发农业多功能,重点开发扶持“农家乐”发展。乡、村要改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法,办好“田间课堂”、“流动课堂”和“示范基地课堂”,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效果,着实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

2)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各类商业银行向农村延伸机构,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外资金融机构以多种形式支持农村金融发展。农村信用社要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加大对农村高效创业项目信贷投放力度。理顺农村宅基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关系,探索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意愿的新型抵押。

3)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回归创业。同时,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基础上,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一批养殖大户,通过他们带动村民逐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同时,大力培育种养殖合作社,聚沙成塔,形成规模效应,促进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形成规模效益和区域性的主导产业优势,从而带动本村的经济发展。

上一篇:政府对临空经济的政策支持研究 下一篇: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