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研究

时间:2022-07-14 02:13:43

南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研究

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是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国际地位的日益凸显,世界的焦点从最早的中国功夫到近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到今日的中国文化,汉语热已蔚然成风。

随着对外汉语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对外汉语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对外汉语教育的研究领域,汉语语音的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目前我们的第二外语教育以英文为主,所以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研究主要还是以中文和英文为对比语言背景的研究,而对于母语非英语,但能熟练使用英语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南亚留学生的语音研究还不够全面。

笔者所在高校自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教育留学生,现已招收了500余名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留学生。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所在教研室对每届留学生的原始语音资料做了收集与整理。通过对比分析每一届留学生不同年级时的语音情况和不同届的留学生相同年级时的语音情况,比较学习中文发音的共性和个体差异,结合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探讨出南亚留学生汉语语音教学的具体、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总结出南亚留学生汉语语音教学的有效模式,以启示和帮助南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同时,因为各国留学生的汉字偏误同大于异,这种基于第一手资料的综合考察对于其它国别留学生群体的汉字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笔者在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下:

一、声母问题

翘舌声母zh、ch、sh、r相对于欧美学生大多数是舌头卷曲的程度总是不够,南亚学生的问题更明显地表现为舌头卷曲的程度总是过了。

二、韵母问题

南亚学生的韵母发音辨识度不高

三、音调问题

三声的问题

四、练习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练习存在的问题

单字或者词语拼读音韵调的问题都不明显,但是读一个连贯的句子、成段阅读时就明显能发现存在的问题。比如:韵母ue和un混淆,分不清楚。

(二)实践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汉语语音研究方法虽然日趋科学,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1)研究实力不均。目前,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中,声调研究的数量要高于其它语音研究。汉语音节是声、韵、调相配合的一个整体,研究应系统化。(2)静态研究占主导地位,缺少动态研究。目前的研究几乎都是共时的静态研究,有些涉及了双音节词的变化,但动态研究较少。

南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具有普遍性、长期性的特点,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认知和记忆方面的困难,折射出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等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解决发音调值不准确的问题,即明显区分四个不同声调的问题。

(2)解决拼音方案中韵母“u”和“ü”,“un”和“en ”,“iu”和“ou”,“eng”和“ong”发音辨识度不高的问题。

(3)解决拼音方案中声母“b”和“p”,“m”和“n”,平舌z、c、s和卷舌zh、ch、sh、r发音辨识度不高的问题。

改进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建议如下:

(1)生活语言学习与专业语言学习相结合。

(2)长期地跟踪调查研究,保持持续性。

(3)在长期的持续跟踪研究中,学生能得到教师个体化的教学策略的影响,从而改变学习的状况。

(4)比较中国学生的汉语发音来进行南亚留学生的语音偏误分析研究,能从专业的动态发音的角度纠正南亚留学生的语音偏误。

笔者通过收集大量语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南亚学生语音偏误的共性,探求语音偏误产生的原因。建立短期内提高留学生汉语语音水平的有效途径,探索体现汉语趣味性、实用性的高校汉语语音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周静,尹琪.南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对策\[J\].现代语文,2010,(10):137-138.

\[2\]张瑞芳.蒙古留学生汉语语音分析及教学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21(9):111-113.

上一篇:《电子线路CAD》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