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生不息

时间:2022-07-14 12:02:41

2007年是PC配件市场蓬勃发展的一年――事实上,每年春节前后,我们回首过去一年的DIY市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而在今年,这样的感觉相对来说要更强烈一些。去年的升级专题中,我们曾为四核处理器的高高在上而遗憾,Pentium4631单核处理器还荣登了单核处理器推荐榜。而今年,理论上已经服役40多年的单核处理器产品则唱起了离歌――尽管AMD在低端市场依然铺有为数众多的单核货源,但相同价位的英特尔Celeron处理器已经推出了双核版本,单核概念已经在消费者心中逐渐淡化。曾经高处不胜寒的四核处理器,如今也以平民化的价位深入到了主流市场。更加令人欣喜的是,新一代英特尔45纳米双核处理器的“加量不加价”和AMD首款四核产品的横空出世,为红火的DIY市场增添了两道靓丽的风景线,也为用户今春的配件采购提供了更多选择。

让用户开始考虑PC升级需求的原因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那就是“性能”。只有当用户对PC当前的表现不尽满意时,升级采购的计划才会浮出水面。而用户对PC现有配置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升级目标性能期望值的高低差异,又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升级选择:其一是以当前配置为基础,适当调整个别配件的配置水平,其二是全盘否定当前配置,直接更换整套PC。

就地升级,物尽其用

用户升级采购PC配件的频率始终跟不上硬件厂商更新技术、换代产品的步伐。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几乎没有人愿意花天价请回时下最热门的、技术最先进的产品,然后在几个月内目睹产品大幅度贬值。硬件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是厂商技术实力的比拼,而用户升级PC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对应用需求的理解和产品的市场动向。简单地说,当用户明确了自己需要用PC来干什么,便可以根据现有的配置状况,对各个PC配件酌情进行更替――理论上说,无论你的PC是不久前刚刚购买,还是已经服役了好几年,都能够通过有目的的更换配件而焕发新生,且能为PC注入新鲜血液的,并不只有刚上市的新产品才能做到。当然,在预算允许的前提下,我们还是推荐用户尽量购买技术规格较为先进的产品,这样不但可以让PC在某方面的性能实现大幅度提升,同时也能获得更长的生命周期。

作为PC架构的基础组件,同时也是拆装最麻烦的部分,主板往往是“最后”才需要更换的。如果主板上的各个接口规格并没有落伍,几项主要技术指标也还没有达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那么暂时还没有更换主板的必要,将资金投入到其他配件的升级采购上能获得更高的边际收益率。如果你面对的是物理接口方面的瓶颈,例如各种扩展接口的数量不够用(如PCI插槽,SATA接口等),或是缺少某种扩展接口(如1394接口,光纤/同轴接口等),那么更换主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可以顺道将主板芯片组的技术规格提高一个台阶。

无论你将要升级何种配件,明确主板接口的规格是非常重要的。我的一位朋友兴冲冲的买了4条DDR2内存想要为PC扩充内存容量,但拆开机箱仔细一看才发现主板提供的4条DIMM插槽中有两条是DDR2,另外两条却是DDR。这种故事在我身边不断的重演,作为一名硬件编辑我深感自责。考虑到目前Socket 478接口(英特尔平台)、Socket 939接口(AMD平台)、AGP显卡和DDR内存已经退市,因此我们建议那些尚使用着以上各种设备的用户放弃配件升级的计划,重新购买一台全新的PC,也省去了考虑接口规范的麻烦。

忘记过去,全盘更替

正如上文提到的,如果PC目前的性能水平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且配置状况不便于升级,在预算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购置一台全新的PC。目前的硬件水平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对于新购买的PC,即便硬件配置较低,也可以拥有不错的性能表现――当然,用过去的性能标准来衡量现在的硬件设备并不合适,同样,现在购买PC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性能需求,更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无论你的预算情况如何,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来搭配PC配件都是必须遵循的规则。对于预算有限的低端用户,合理安排各个配件的预算可以在PC的性能表现和可升级潜力之间做出很好的权衡;而对于手头比较宽松的那部分用户,按需攒机是最大限度发挥PC功用的不二法则。最好的配件组合在一起一定是性能测试中表现最抢眼的PC,但却不一定是一台最合适的PC。对于较高端的“特殊”应用环境而言,在相关配件上投入更多预算可以让PC在相应领域中的表现更加自如。至于具体如何选择配件,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详细介绍。

无论你的PC有多老旧,要彻底放弃它都需要一些勇气,但倘若始终活在过去,便永远无法享受现在和将来的惊喜。一台全新的PC不仅能让你的使用体验更加舒畅,也许还能带你走进全新的应用方式。

案例一:“只是想让PC更快一些”

这句话是我在询问用户PC升级目标时经常得到的回答。这部分用户基本上没有特别的应用需求,日常办公、上网娱乐等是他们的主要应用模式。

随着软件的升级(Office 2007已经是公认的资源占用大户)和耐性的日益减少(Windows登录进度条、开启Word文档的等待图标、缓慢的病毒扫描过程等无不一再挑战他们的忍耐极限),他们不得不挤出有限的预算来为PC加速,希望PC的反应“能快一些”。

对于这种情况,最简便、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升级方式就是扩充内存。目前DDR2内存的价格已经触及历史底线,省出一顿中档餐厅的晚餐消费就能买到一条1GB容量的DDR2-667内存。考虑到构建双通道内存的需要以及奇数(三条内存条)数量的内存条在大多数主板上所存在的稳定性问题,我们建议单条内存容量从1GB起跳,双通道2GB为佳。尽管对于大多数单任务环境而言,2GB内存相对于lGB的提升并不大,但在多任务应用方式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后,2GB内存带来的性能提升对于硬件配置水平较低的PC而言还是很明显的。除此之外,随着WindowsVista操作系统的人气越来越高,将内存升级N2GB也是流畅运行Vista系统的基本保证。

任何一种应用操作的表现都与CPU的计算能力挂钩,因此提升系统响应速度的另一个有效方案就是升级CPU――对于低端用户而言,更换CPU的效果更是立竿见影。对于目前仍使用单核处理器的用户,升级至双核处理器是必须的。尽管单核处理器还没有完全退市,但双核产品如此低廉的价格已经让我们找不到拒绝它的理由。与单核处理器相比,双核处理器在执行效率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即便是规格相对较低的入门级双核处理器,也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的日常多任务应用需求。当 制游戏视频,把你在魔兽世界竞技场的英勇无畏记录下来与好友分享;在游戏过程中将CD压制成MP3文件,或者对游戏录像进行编码和压缩……类似的应用模式还有很多很多。为你的游戏PC搭配一颗高端的CPU,可以让游戏模式更加多元化,这种“流行”的多任务游戏方式显然要比单一而单调的“单线程游戏”有趣得多。

案例四:“为PC插上数字家庭的翅膀”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不止一次的提到了多任务应用环境,一种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还很新鲜的应用模式。事实上,目前的硬件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越了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增长速度,阻碍他们寻找并适应全新应用模式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用户自身积极性的因素,更多的限制来自配件搭配并不合理的PC。

早在两年前的升级专题中,我们就已经向大家介绍过一位美国同事的数字家庭生活,在当时看来甚至可以用“奢侈”来形容的硬件设备相信《个人电脑》的读者们都有印象。时隔两年多,PC配件及设备的性能水平已经今非昔比,而价位也跌进了寻常百姓家,但环顾四周,真正享受着数字家庭全方位便利的用户却依然少之又少。大多数用户在数字家庭应用模式方面的探索都是浅尝辄止,单机环境下的多任务操作基本上可以满足很多用户的需求。如果希望将PC作为数字家庭的枢纽,将多媒体娱乐方式散落到室内的每一个地方,除了要对作为媒体中心的PC配置进行一番研究外,还需要投入更多的预算来购置各种终端设备。打造全方位的数字家庭,需对下面几个要点有足够的认识:

CPU执行效率 作为媒体中心,PC的任务不再简单。它不仅需要完成用户在本地执行的各类任务(这类任务大多是多线程的),还需要为其他终端设备提供支持,因此CPU的执行效率对于媒体中心PC而言尤为关键。对于小规模的数字家庭环境,一颗高端双核CPU也许足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但若想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升级任务负载,只有四核处理器可以胜任。

无线网络 没有人愿意为了搭建高端数字家庭环境而对大量杂乱的电缆妥协――即便是在室内装修前就完成了封闭式布线工作,线缆故障的排除和维护也会令你大伤肝火。所以对于任何数字家庭环境。请注意“任何”二字,我们都推荐使用无线网络。无线网络不仅可以避免线缆的纠缠,同时也解决了各个室内终端设备的空间限制。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至今,几堵墙壁或隔断已经不会对无线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构成威胁,802.11n协议目前300Mbps的理论带宽让高清流媒体播放也不再困难。

存储介质 HD DVD已死,我们开始期待硬盘+蓝光的组合将如何为用户带来存储理念的变化。为了使存储系统不对系统性能造成瓶颈,组建RAID 0很有必要,而蓝光DVD则成为数字家庭用户备份数据的主要载体,无论是重要资料还是影音娱乐源。随着固态硬盘在移动计算平台上的应用,我相信内置硬盘将逐渐转型,由之前的存储载体转变为存储中转站。固态硬盘在读写性能上的优势可以提升系统性能,而随着蓝光的技术和产品的普及,刻录蓝光DVD将像刻录CD一样稀松平常。

噪音 为了一台高性能的媒体中心PC而牺牲了安静的起居环境得不偿失,如何控制散热风扇的噪音应该得到用户的足够重视。选用静音风扇、开启智能风扇转速控制和C PU节能选项,甚至引入水冷散热系统都是可以考虑的。构建数字家庭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噪音显然与这不搭边。

关于为数字家庭应用环境搭建媒体中心PC的攒机要素,后面的文字中将会有进一步的阐述。这里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组CPU在高强度多媒体应用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将这些数据与你的忍耐限度结合起来,便不难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CPU了。

低端攒机方案

细心的用户都能发现,目前在售的CPU,市场定位相近的型号在技术规格上的差异并不大。二级缓存和前端总线频率的细微区别,是为了明确CPU的市场角色,这些技术规格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只在一些对相应技术规格较为敏感的特殊应用环境中才能得到体现。对于没有太多预算压力的中高端用户而言,为了追求更全面出色的系统性能,往往会在这些技术规格上斤斤计较,但低端用户的应用类型相对简单,因此对PC性能的需求并没有苛刻到细抠前端总线频率的份儿上。

相对廉价的低端CPU可以通过超频获得较为明显的性能提升,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分钱一分货”的理论。但对于主板,一分钱换来的就是一分货,毫无疑问。作为PC升级潜力的决定性因素,主板的选择对于低端用户而言至关重要。

对于有超频想法的用户而言,一块400元左右的主板也许都可以偶然满足你的,但用户追求的并不是瞬间的性能极限,CPU在超频状态下的长时间、稳定的性能输出才是目的。知名品牌的产品也许在价格方面相对同规格产品并无优势,但质量和做工的保证会为日后省去许多麻烦。

为了为未来进一步升级做好准备,我们建议用户在主板芯片组的选择上尽量“追求时髦”,即宁可适当提高预算购买新近推出的芯片组,也不要压缩预算去购买规格落伍的产品。规格较高的芯片组对CPU和显卡等配件拥有相对更好的适应能力,是未来升级的长久之计。此外,如果用户有打算在未来拓展PC在多媒体娱乐方面的应用范围,最好对主板的扩展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大厂产品在较低的价位上很难提供令人满意的扩展功能,倒是二线品牌的低价位产品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令人欣喜的是,尽管部分二线产品在品牌优势上有所欠缺,但在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应该给它们更多的机会证明自己。

主流攒机方案

预算适中、对硬件技术略知一二,这部分消费者是攒机用户中最为“躁动不安”的人群。与入门级用户相比,他们的应用模式更加多元化,因此对PC的性能需求更甚;但与发烧友们相比,囊中羞涩的他们无力消费那些拥有漂亮测试数据的高端产品,于是总是竭力榨取现有设备的“剩余价值”。由于定位于主流市场的产品种类繁多,所以这部分用户的攒机选择也是最丰富的。

在主流价位段,主板的选择可以说是相对轻松的。入门级用户迫于预算压力,需要在大厂品牌和二线品牌、新旧芯片组规格以及扩展能力的丰腴程度等各方面仔细斟酌和权衡,主流用户则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包括华硕、技嘉和微星在内的一线主板厂商在这个价位上都有令人满意的产品,这类产品往往是因为价格回落由高端市场跌入主流价位,因此大都基于最新主板芯片组,用料做工和扩展功能设计均具有相当的水准。大厂品牌之间的价格差异往往来自细微的硬件配置区别,基本上不会对升级能力或性能造成明显影响,是选择忠于自己喜欢的品牌,还是愿意“能省五块是五块”,就由用户自己决定了。当然,这个价位段上也有一些二线

上一篇:改善使用体验从小处入手 下一篇:红蓝交错――13款光存储产品专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