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时间:2022-07-14 07:16:22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中央非常重视农民自办文化,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自办文化,是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为了加强我市的新农村文化建设,2009年初,笔者对吉安市农民自办文化做了一些调查,了解到吉安市农民自办文化的基本情况,产生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吉安市农民自办文化的基本情况

吉安市地处江西中部偏西、赣江中游,全市总面积25271平方公里,辖10县2区1市,213个乡镇,3145个行政村,470余万人口。全市农民自办文化初步调查结果:有农民业余剧团和民间艺术表演队241个,文化室和文化大院722个,文化书屋257个,农民自发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文化组织220个。这些农民自办文化主要是在“三农”优惠政策出台以后,大力发展起来的,这表明党的“三农”政策深入人心。

1.农民业余剧团、民间艺术表演队现状。初步调查,全市农民业余剧团、民间艺术表演队共241个,各县市区虽然均有一定数量的、有影响的表演队,但分布不均,大小规模不同,演出的场次也不等。

吉安市农民业余剧团、民间艺术表演队现状(表一)

2.文化室、文化大院现状。各县市乡村(含自然村)都分别设有文化室和文化大院,这些文化室、文化大院是在农村渐渐富裕起来后逐步建立的。出资形式也各有不同,有的是村委会集体出资建立,有的是集体和村民共同出资建立,有的完全是农民个人出资建立,还有的是有关部门资助、社会捐资和农民出资共同建立。

吉安市文化室、文化大院现状(表二)

3.文化书屋现状。农民富了,精神需求高了。书屋也随之产生,这也是农民精神食粮。各县乡村的文化书屋除了中央文明办、省市县扶持设立的以外,基本上是由农民自筹资金兴办起来的。

吉安市文化书屋现状(表三)

4.农民自发组成文化组织现状。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发组成的文化组织,也是农民自办文化的主要内容。这些农民自发组成的文化组织,大多是根据本村、本乡的特点产生的,在活跃农村文化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发展不均。有的县农民自发组成的文化组织数量较多,有的县却几乎空白。有的县把这一文化组织当作产业来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突出当地特色,又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吉安市农民自发组成文化组织现状(表四)

二、农民自办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农民自办文化能发挥农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不仅是“文化下乡”的观众,更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人。许多业余农民剧团,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农民主体作用。如遂川县大汾农民剧团几十年如一日,自编自导自演了一批深受农民喜爱的小戏剧,被称为“赤脚剧团”,先后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民基层先进团体”,被中国演出家协会授予“第四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最佳基层演出单位”。峡江水边镇沂溪农民剧团,2001年在曾招洪(退伍军人)的带领下,自发组织农民剧团,初起时的资金主要是发动农民自筹、团员修路、帮工所得报酬等形式创办起来的。他们“说身边事,唱身边人”,生产的节目多,内容丰富,深受广大农民喜爱。

2.农民自办文化在全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办文化虽然不属于国办文化,但是,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成为深受农民朋友喜爱的一种文化形式。永丰县有218个文化室、文化大院;青原区有138个文化室、文化大院,几乎村村都普及了文化室。文化大院近年来正在兴起,并进入建设高潮,为农民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阵地和场院所。新干县潭丘乡中洲村投资15万余元,将原有的大祠堂修茸改建成面积135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每年都要组织举办春节联欢演出,在当地产生重要影响,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获文化部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奖”。吉水县枫江镇南塘毛家农、毛志强,不取报酬,自带生活费,和当地农民群众共同投资20多万元,设计建一座面积2千多平方米的农民文化大院。吉安县万福镇曹煌春,自筹资金4万多元,在自家办起农民书库,藏书1.8万册,长年向群众开放。

3.一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特色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在农民自办农村文化活动中,各县重视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结合起来,组织起各种唢呐队、腰鼓队、民间剪纸组织等。许多业余文艺剧团,在剧团中排练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节目。如吉水的唢呐队、腰鼓队已成为当地民间艺术的特点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内容,在吉水的文峰镇、黄桥镇、盘谷镇、阜田镇、枫江镇、水南镇,农民唢呐队、锣鼓队达200多个。遂川珠田根据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五龙下海”,专门组织了一支表演队,经常在当地和乡邻表演,使其得到进一步保护和继承,这一项目也被列为省级保护项目。峡江巴丘镇西门农民剧团,将当地的民间灯彩《打蚌壳》列为演出的重要节目,一直深受农民喜爱。

4.农民自办文化推出的一些作品成为吉安市打造文化精品的重要成果。自办剧团和民间表演队的一些节目,为吉安市创作文艺精品提供了创作基础,取得重要成果。吉安县固江的民间灯彩《鲤鱼灯》、永新的民间《盾牌舞》,经县市文化馆和群艺馆联合发掘、整理、加工提高,先后参加“中国国际傩文化艺术周”“广东泛珠三角(9+2)民间艺术节”“上海博览会”“2008年全国农民艺术节”等演出,并多次获奖。经县市文化馆和群艺馆创作、创新,共同打造的永新小鼓《宝朵接婆》,2005年入选第五届中国曲艺节并参加开幕式展演获得表彰,2007年获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宝朵招工》2010年获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泰和沿溪剧团,1980年成立以来排演了一批节目,其中《二家人》《李老倌买鱼》先后在省农村业余剧团文艺调演中获二等奖和三等奖。2007年12月,吉水县水南镇农民业余剧团排演的《鹅缘》和遂川大汾剧团排演的小戏《新媳妇上门》参加全省农民剧团展演,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三、吉安市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和分布不均。从调查情况来看,总体发展的数量和趋势是可喜的,但从吉安市分布情况来看,还存在不足现象,总量偏低,发展和分布不均。如,农民业余剧团、民间艺术表演队总数占全市3145个行政村的8%,其中占5个以下的有4个县,仅安福县就达150个;农民文化大院、文化室总数占全市3145个行政村的23%,其中占150个以上的有3个县,永丰达218个,总数在10个以下的县却只有5个,甚至个别县市只有2个文化大院;文化书屋总数占全市3145个行政村的8%,其中安福县的文化书屋有58个,有的县却空缺。

2.资金不足,场所设施简陋贫乏。吉安市的农民自办文化绝大部分是自筹资金开展起来的,有的得到村级经济支持和扶持,有的是农民集体资金和个人资金共同兴建的。村里的文化大院和文化书屋有的是利用村里祠堂等场所兴办起来。但是,相当一部分自办实体资金有限,造成规模不大,设备简陋甚至短缺,进而影响到自办文化的发挥和效果。如峡江县水边镇沂溪农民剧团是在一个简陋的礼堂排练节目,礼堂年久失修,下雨天又漏雨,影响到排练和演出等。

3.人员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吉安市农民自办文化的有关人员大都是凭着执着、热情和爱好进入自办文化这个队伍中来,大部分没经过专门学习、指导和培训,专业水平和活动效果受到影响。如业余剧团的演员缺乏表演培训,文化室、文化大院的工作人员缺乏组织策划活动的能力,文化书屋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业务管理经验。

4.活动形式单调。吉安市的农民自办文化相对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需求来说,形式较简单,内容较单调。如剧团演出的节目,以传统戏剧为主,有些体裁和内容陈旧,而反映新的、现代题材的节目不多。文化大院的活动也以传统的形式为主,反映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劳动竞赛方面的形式较少。有些文化书屋藏书量不多,藏书的范围也小,特别是科技兴农方面的书籍较少。

四、农民自办文化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从吉安市农民自办文化调查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当前农民自办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认识,重视农民自办文化工作。农民自办文化大部分活跃在自然村,在当前,有些国办文化还没有深入到一些自然村的情况下,农民自办文化显得更为重要,它是国家发展农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乡镇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民自办文化的发展,将其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对农民自办文化的扶持政策,确保每年农民自办文化的发展目标得到实施,使其成为各乡镇党委和政府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

2.将农民自办文化纳入农村文化建设网络。现有的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网络是指市、县、乡、村四级建设网络,随着新形势发展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这四级文化网络还远远不够,应将农民自办文化实体也纳入农村文化建设网络,形成省、市、县、乡、村和农民自办文化实体六级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网络格局。这样,一方面将农民自办文化实体列入整个农村文化网络发展规划,在管理上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建立发展基金和奖勤基金,进一步支持农民自办文化的发展。通过对吉安市农民自办文化情况调查,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存在经费紧缺、设备贫乏的问题。要解决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全部通过政府财政解决困难较大。因此,应当成立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基金和奖励基金,以便解决农民自办文化资金困难的问题。基金的来源由政府负担一部分,经济部门支持一部分,社会力量捐助一部分加以解决。政府牵头由相关部门组成评审小组,每年定期对各农民自办文化实体进行检查评比,对成绩突出的农民自办文化实体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资金困难的提供一定的资助,鼓励它们不断创造优异成绩。

4.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班,提高农民自办文化骨干人员的综合素质。农民自办文化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市、县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等部门要定期、分类地举办农民自办文化骨干人员专业培训班,逐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开展的业务活动逐步规范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农民自办文化的培训可列入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中去,这样可以解决公益性培训班的有关经费等问题,使农民自办文化的队伍骨干培训班能常年定期举办下去,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使他们更好地为农村文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5.充分发挥农民自办文化的特点。农民自办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灵活、多样、适应性较强。农民自办文化不受各种形式和条件的限制,不像国办文化受到各种制度的限制,它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选定自己所需的人员。对有关人员的管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经济上也可自主决策,自主安排收支。业余剧团在编创节目方面,可根据群众需要,自主选择,编排一些积极向上、寓教于乐、农民喜爱的节目,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可以形式多样开展各种内容丰富的文艺项目,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服务,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随时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群众的需要,不受体裁、项目和范围等约束,多层次、多渠道满足农民的需要。

6.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应突出当地的民间特色。全国各乡村都有自己的民俗和民间文化特色,这些民俗和民间文化特色,都是团结当地农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利用传统风俗来表演当地特色文化,富有亲切感,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农民自办文化,要紧紧围绕当地有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和戏曲、灯彩等民间文艺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民自办文化的生机、活力和吸引力,使自身的特色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上一篇:反面教育初探 下一篇:新时期的中国人道主义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