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时间:2022-07-14 06:34:57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摘要: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科学合理的体系设置作为支撑基础。本文在培养创新人才机制的建立、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政策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需求,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教育转型时期的重要探索课题。按照我校“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大学外语教研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培训资源,初步形成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建立健全机制,加大领导层关注力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历来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学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及学校的生源特点,积极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在制度保障方面。学校为保障大学英语教学平稳有序推进,从以下三个方面不断完善了相关制度。

1.学校制定了教学名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优质课教师、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评选制度以及教学观摩、教学质量评价等有关实施方案。

2.建立了由教学督导、教师、学生组成的三级监控体系,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堂管理等方面对英语教师进行教学监控与评价。

3.学校制定了学风检查和辅导员听课制度,定期开展学风检查或不定期抽查,促进英语课优良学风的形成。

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在学校内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关注,根据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这一工作方针,校长指出:要着力建设“育人质量工程”,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同时,在管理机构方面,学校成立了由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副校长亲自领导英语教学改革工作,多次组织召开研讨会,研究落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解决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人文学院也成立了以教学院长为组长、公共外语教学部主任为副组长的大学英语管理队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稳定、服务意识强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队伍,保证了教学管理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

二、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积极开展教学科研

文秋芳教授曾指出: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学院根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制定了有利于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计划,对教师采取国内、国外培训相结合,短期、长期培训相互补的培训方式。学校经常派英语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骨干教师研讨会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修班,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英语教师出国访学。学校为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出台了相应政策和奖励条例鼓励教师开展积极的教学科研活动。每年都会有老师公开发表核心论文及省级论文,编写教材,参加省教育厅、科技厅、农垦总局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课题的研究。

三、以教育评估为契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及发展

1.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由传统课堂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授课内容提出问题,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下收集并整理资料,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原来单一的课堂封闭式教学逐渐向开放式教学转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由浅层理解向深层理解转变

在授课过程中,由传统的注重对单词及语法的讲授方法向对文章深层次理解转变,从而帮助学生挖掘作品的真正内涵,开阔视野,提高实际写作和欣赏作品的能力。

(3)由讲授语言知识向注重语言技能应用转变

教师在教学中由传统的注重语言知识传授向语言技能的培养转变,改变教师满堂灌现象,丰富学生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

(4)由单一学习方式向多元学习方式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获取知识。各教学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展所长、交流研讨、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调控,确保学习小组充分地发挥功能,促使学生共同协作创新。

2.稳定“3+1”联合培养办学模式

“3+1”联合培养办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学习三年,第四年经过选拔后到企业进行培训和实习。通过开展校际培训、交流和校企“3+1”合作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学校首先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完善教学计划;其次,通过校际间交流和合作,制定并实践科学合理的创新能力培训计划,全面提高学生基础能力,提高创新人才能力。

3.网络听说培训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打开“自助餐”大门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雅信达自主学习平台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形成了“多媒体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教”、“学”并重,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同时,借助平台链接内容,如普特英语网、听力快车和英语点津等英语学习网站,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面授和辅导答疑。为保障自主学习的实施,学校建立了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部分学院的网络教室、计算机公共机房以及使用个人电脑在寝室进行自主学习。

4.积极开展以“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为中心的质量工程建设

我校是省属农业类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差异很大。本着“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当时的英语教研室于2003年尝试开展“分层次”教学。近十年来,经过“四个阶段”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如今的“动态分层分类”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的发展阶段一览表:

第一阶段(2003.9-2007.9):

A层 (二表)、B层 (二表)、C层 (中外合作办学)

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二阶段(2007.9-2009.9):

A层 (二表)、B层 (二表)

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

中外合作办学,教材-《新体验大学英语》

第三阶段(2009.9-2012.7):

第一学期 二表(不分层次)

第二、三、四学期 A层 (二表)、B层 (二表)

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

中外合作办学,教材-《新视界大学英语》

第四阶段(2012.9至今):

二表A层,教材-《新通用大学英语》

二表B层,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

中外合作办学,教材-《新视界大学英语》

五、结论

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给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中,在合理的课程设置基础上,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使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从实践来看,通过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切实可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04).

[2]王晓丽,王丽梅.普通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06).

[3]杨淑娴.大学英语教学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06).

[4]王贵实.论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J].双语学习,2007(07).

[5]杨雁,陈玲玲.论大学英语的创新教学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04).

上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 下一篇:别传,抑或是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