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脏主情志论音乐疗法结合热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调节作用

时间:2022-07-14 05:58:51

从五脏主情志论音乐疗法结合热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调节作用

【摘要】目的以中医藏象学说中五脏与情志活动的关系为理论基础,初步探讨音乐疗法结合药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调节作用,以期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新的干预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五脏主情志理论”指导下的音乐疗法,结合药熨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药熨法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疲劳评定量表(FAI)及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变化,以及治疗后两组间的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86.05%,对照组69.44%。结论以中医藏象学说中五脏与情志活动的关系指导音乐疗法,并结合药熨法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五脏主情志理论;慢性疲劳综合征;音乐疗法;药熨法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于1988年正式命名的一种疾病:“有明显慢性疲劳感,休息后并不缓解,这种疲劳并不完全是劳累的结果,但却影响本职工作、社会活动以及个人日常生活”[1]。CFS是一种在当代快节奏生活方式下机体出现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以疲劳、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差、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征[2]。CFS在全球发病率极高,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城市发病率为10%-20%,专家、教授、知识分子、企业经理、领导干部的发病率高达50%[3]。

中医学中没有关于CFS的病名的记载,但疲劳作为中医临床中常见的症状,可归属于“虚劳”、“郁证”等范畴。藏象学说认为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我国《黄帝内经》更首先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本文以中医藏象学说为指导,观察音乐疗法结合药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干预的作用,以寻求一种新型、有效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方法,以便临床上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到我科治疗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158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90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7人,大专以上91人。根据随机抽样发抽取观察组86例,对照组72例。

1.2方法

1.2.1以五脏主情志论指导音乐疗法根据《内经》五行规律,运用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五种不同的音阶为主,针对不同病症进行治疗:“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如以脾虚为主证的患者,根据“虚则补其母”,可取徵调式音乐,如《汉宫秋月》《喜相逢》等。

1.2.2药熨法将中药威灵仙120g、独活20g、白芷20g、山奈20g、川椒20g、海盐30斤等研磨成粉加热至300度,取适量放入布包中,扎紧袋口,布包迅速变热,操作者在患者背部铺上中单后将药包袋置于患背部采用快速、轻盈手法来回推熨,药袋温度宜温热而不烫伤皮肤为宜。每天1次,每次30min,15-20d为1疗程。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藏象理论指导下的音乐疗法结合药熨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药熨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疲劳评定量表(FAI)及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变化,以及治疗后两组间的评分差异。

2结果

2.1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4年制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4]:(1)不明原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持续6个月或6个月以上,充分休息后疲劳症状仍不能缓解,活动水平比健康状况降低50%以上。(2)同时具备下述4条或4条以上症状:①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难以集中;②咽喉炎;③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触痛;④肌痛;⑤多发性非关节炎关节疼痛;⑥新出现的头痛;⑦睡眠障碍;⑧劳累后持续不适。

2.2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参照《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中医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标准探讨”[5]拟定。治愈:临床主症及兼症完全消失,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及工作节奏;显效:临床主症及兼症消失≥2/3;有效:临床主症及兼症消失≥1/3;无效:临床主症及兼症消失

3讨论

在五脏主情志论指导下,音乐的传递作用,能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6]。“五音疗法”按不同音调、音量、节奏、旋律等,对相关脏腑的作用不同而产生的情志变化。具体的说,宫音悠扬谐和,助脾健运,旺盛食欲;商音铿锵肃劲,善制燥怒,使人安宁;角音调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徵音抑扬咏越,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切,发人遐思,启迪心灵[7]。使用五音疗法,通过不同调式音乐的声波振荡,影响生物体内气的运动方式,分别顺应土气的平稳、金气的内收、木气的展放、火气的上升、水气的下降,进而达到气血运行的协调、有序与脏腑功能运行的稳态。热熨疗法则是利用温热作用将药物通过皮肤经络循环通达于五脏六腑,调理脏腑气血,振奋阳气,使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健康平衡状态。以五脏主情志论为理论基础指导下的音乐疗法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药物治疗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切实减轻负面情绪,促进机体康复,因此在治疗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音乐治疗途径复杂,往往因地域、种族、教育程度变化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音乐疗法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音乐播放的时间不宜过长(除特殊的环境需要外)。②适当音量。③长大曲目不宜使用,必须紧密结合藏象理论指导下的音频旋律,力求简单、动听。④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选择音乐。⑤发挥病人其主观能动性,可引导患者主动参与一些音乐活动如唱歌、器乐演奏、舞蹈、音乐游戏等。同时音乐疗法的开展既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与音乐修养,又能增加护理工作的乐趣;也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为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8]。音乐疗法的早期干预CFS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亚健康状态的患者进一步发展为疾病状态,从而减少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恢复其工作、生活、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纪文.中年人亚健康状态形成原因探讨[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1):9-11.

[2]周吉海,谭纪春.慢性疲劳综合征[J].日本医学介绍,2005,26(4):182-184.

[3]李艳华.悄悄走进的慢性疲劳综合征[J].老年健康,2006,(02):23.

[4]Jason LA.Nurses and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J].Am J Nurs,1998,98(5):16.

[5]林惠芬.中国音乐疗法的历史溯源[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56-166.

[6]黄淑芳.过度疲劳——预警疾病与亚健康状态[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1):11-14.

[7]林惠芬.中国音乐疗法的历史溯源[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56-166.

[8]靳瑞,刘刚,袁立霞.音乐治疗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及前景新释[J].中医药学刊,2005,23(3):400-401,406.

上一篇:32例原发性痛经中医药保健调理与观察 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