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宫颈炎137例临床研究

时间:2022-07-14 04:45:28

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宫颈炎137例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宫颈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7例门诊病人,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每次 0.3 g , 每日 2 次, 静脉滴注,疗程 7 d。结果按宫颈糜烂面积分型计总有效率分别为98.08%(Ⅰ度),93.10%(Ⅱ度)和96.30%(Ⅲ度);痊愈率分别为73.08%(Ⅰ度),70.69%(Ⅱ度)和70.37%(Ⅲ度);按宫颈糜烂深度分型计总有效率分别为98.97%(单纯型),85.71%(颗粒型)和78.95%(乳突型);痊愈率分别为92.78%(单纯型),33.33%(颗粒型)和0.00%(乳突型)。结论 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用于治疗糜烂型宫颈炎疗效确切, 用药安全。

【关键词】宫颈炎甲磺酸帕珠沙星】

中国分类号:R711.32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143-02

慢性宫颈炎为妇产科最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已婚妇女的一半以上,且它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应引起足够重视。慢性宫颈炎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 宫颈具有多种防御功能,但宫颈易受分娩,宫腔操作的损伤,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较差,一旦发生感染,很难完全清除[1]。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院应用甲磺酸帕珠沙星对137例确论为宫颈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发现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宫颈炎疗效确切, 安全性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宫颈炎137例,均为门诊患者,入选标准:患者均有白带增多或接触性出血症状,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表面失去粉红色光滑的粘膜,或表面凹凸不平,呈红色颗粒或乳突状,临床诊断符合宫颈糜烂型病例,排除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纳囊型病例,排除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不能排除妊娠可能的妇女,对甲磺酸帕珠沙星过敏或不能耐受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均予以排除。所有患者愿意接受临床随诊观察,治疗前均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TCT),所有病例既往无宫颈炎病史,2周内未应用抗生素或其他治疗方法。137例女性患者,年令18-49(平均24.67)岁;病程12-247天(平均28.96)。

1.2 方法 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商品名君普,保定三九济世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0.3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30-60分钟),2次/d ,共7天,停药及停药后7天进行检查,判定疗效。用药期间(包括停药观察期间)避免劳累,禁止性生活,治疗期间不得合并使用对宫颈炎有影响的其他药物,全部病人均按规定计划完成用药疗程。治疗前宫颈糜烂分型情况见表1。

1.3疗效观察及评定标准

1.3.1观察内容:由专人负责观察疗效,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症状改变,宫颈糜烂面积及深度的变化,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3.2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糜烂面愈合,宫颈光滑,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糜烂面积缩小大于1/2,中度转为轻度,重度转为中度,有效:症状体征稍有改善,或糜烂面积缩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15软件包,按宫颈糜烂面积及深度分型分别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入选病例141例,不同原因中途脱落4例。 其中按宫颈糜烂面积分型计Ⅱ度2例,Ⅲ度2例;按宫颈糜烂深度分型计单纯型2例,颗粒型1例,乳突型1例。

2.2疗效分析从表2、3可以看出患者经一个疗程治疗,按宫颈糜烂面积分型计总有效率分别为98.08%(Ⅰ度),93.10%(Ⅱ度)和96.30%(Ⅲ度);痊愈率分别为73.08%(Ⅰ度),70.69%(Ⅱ度)和70.37%(Ⅲ度),总有效率及痊愈率的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按宫颈糜烂深度分型计总有效率分别为98.97%(单纯型),85.71%(颗粒型)和78.95%(乳突型),间比较P

2.4随访结果 分别于停药后1个月到3个月内对治愈病人进行了随访(包括复诊)。复发病例按宫颈糜烂面积分型(Ⅰ度、Ⅱ度、Ⅲ度)计为2例(5.26%),2例(4.87%)和1例(5.56%),按宫颈糜烂深度分型为单纯型计5例(5.55%),P>0.05,差异无显著性。

2.5 不良反应 所有病例治疗过程末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有5例出现轻度腹泻,有2 例恶心呕吐, 3 例头晕, 1例皮疹.未给予特殊处理,并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

3 讨论

慢性宫颈炎的发病除与细菌感染有关系,还与衣原体,支原体,原虫及病毒感染有关系。一般抗生素类药物对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原虫的抑制及杀灭作用甚微,故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多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但由于耐药菌的产生,常需要大剂量持久应用,副作用很大。甲磺酸帕珠沙星属喹诺酮类药物,为帕珠沙星的甲磺酸盐 ,属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和DNA拓扑异构酶Ⅳ活性,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该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多数 G +菌和 G -菌以及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同时对衣原体、支原体有较强抑制和杀灭作用,副作用小,细菌耐药程度也要低于其他沙星类,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 甲磺酸帕珠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为轻度腹泻、恶心、呕吐、头晕、皮疹、AL T 轻度升高等, 均比较轻微,亦符合喹诺酮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类型[2][3]。我院通过应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宫颈炎137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甲磺酸帕珠沙星在治疗单纯型糜烂型宫颈炎不论其糜烂面积大小其疗效均非常满意,痊愈率高,复发率低,且用药过程末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该药使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此外甲磺酸帕珠沙星对颗粒型及乳突型糜烂型宫颈炎也有较好疗效,但治疗后痊愈率逊于单纯型糜烂型宫颈炎,可能与其糜烂程度深,愈合需要较长时间有关,是否通过继续给药延长疗程或加强停药后随防,观察其停药后续效应自然痊愈情况,有待进一此研究。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6.

[2] 鲍永霞邵玉霞吕福祯李家宁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呼吸道和泌尿道细菌性感染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 10 ( 10) 624-630

[3]谢黎东等甲磺酸帕珠沙星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 ( 9 ) 846-848

上一篇:结肠\直肠损伤术中灌洗Ι期吻合的治疗体会 下一篇:“四手操作”流程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