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血站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时间:2022-07-14 04:35:12

试论血站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血站后勤管理工作改革发展,有利于血站后勤保障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本文在探讨了血站后勤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五个方面对策以及鼓励血站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发展的构想。

[关键词]血站后勤管理;改革发展;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056

1血站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观念上的认识偏差

血站领导对血站后勤管理工作认识不足,血站的中心工作是采血、供血没有错,但是对后勤管理认为是无技术含量、低人一等的认识偏差,打击了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殊不知,血站后勤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管理体系,涉及血站人事、房屋、环境、物资、固定资产、污水处理、生活、交通运输、卫生、安保、消防、电气、物流、电离辐射保护、暖通冷气等方面工作,非专业人员无法胜任。

12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血站单位后勤服务队伍中有许多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的人员,他们来自各行业、分布各岗位,业务技能、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对血站工作需要较高层次的服务,专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水平越来越高,本科生、硕士生不断从事血站的一线工作。但后勤队伍在思想观念、管理能力、技术技能等方面很难与时俱进,与服务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13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格

固定资产管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比较薄弱,作为医疗事业单位的血站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服务设备没有充分发挥出使用效率,产生了浪费。比如有些血站后勤部门为了自身的方便,后勤服务不能集中统一办公,就是在一栋大楼内,也是自成体系,服务设备的闲置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二是固定资产管理不严。当前我国一些血站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很少提折旧,更谈不上计算损益。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管理上互相推诿,实物与台账严重不符,许多国有资产白白流失。

14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要调动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最为关键在于是否有行之有效的、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而一些血站单位行政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落后,行动迟缓,也正是由于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造成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的主要表现在虽有总体目标,但缺少具体量化考核指标。硬性指标过多,但像职工团队意识、职业道德、技术培训等软性指标未计入考核体系中。由于考核指标缺乏系统性,设置不科学,内容不全面,造成了后勤部门发展不均衡,局限了未来的发展。

2血站后勤管理工作改革的对策

21转变血站单位对后勤管理工作的认识

首先血站单位要构建较系统化的后勤服务体系,使后勤服务中心的职责更明确、内部分工更细致。现代血站后勤中心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后勤服务组织、规划与协调,涉及血站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到吃喝,大到采血、储血、供血的运输车辆安全,因此,要得到血站所有科室的协作与支持,有机融合一线科室与后勤科室的管理工作已是目前后勤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22加强培训,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

可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和要求,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培训,分别制定长远的培训规划,如可以与院校科研单位定点培养后勤人才;中期计划可以鼓励单位后勤人员到学校进修,改变知识结构,不仅加强专业知识,更为提高人员的基本素质;短期计划重点在单位内部实施,比如采取引进来的方法,请医疗行业或者血站单位内部的后勤专家、有经验的后勤管理者上课,通过短期的培训尽快改变当前后勤人员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技能。

23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

一要实行国有资产清查制度。后勤要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明晰产权,不能将国有资产在不同监管主体间无偿划转,对资产使用、运营、赢利等设账监管;二要严格内部财务监管制度。财务票据签字逐级审查把关;做到票据与购物清单相符,票据内容与办公标准相符,票据价格与市场价格大致相符。对票据价格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的商品来源进行回访调查;三是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对产出能清晰计量、竞争性较强的服务项目,如食堂等经营性资产,登记备案,外包经营,外包应严格依据合同并定期监督,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24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

后勤部门管理和服务机制理顺后,要逐步改变目前血站单位后勤人力资源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以岗位定员、竞聘上岗,可以采取社会公开和内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择优录取。

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后勤人员实行聘任制度,在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过程中增强后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对于绩效指标量化,以体现出后勤工作的独立分配、激励机制。要改变目前有些血站单位后勤人员工作业绩考核模糊、工作倦怠的状况,充分发挥绩效业绩综合效应,从工作数量上认真统计、工作质量上严格评定,并作为后勤人员的薪酬发放的依据,借鉴企业多劳多得的原则,切实调动血站单位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潜力。

25理顺后勤管理和服务机制

随着医疗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血站后勤管理与保障作为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形势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后勤管理能力成为了重要课题。虽然后勤工作涉及面广,烦琐复杂,很多工作都有滞后性和被动性,但随着血站体制改革和先进技术与设备不断引进,对血站后勤管理与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在改革背景下可以优化组织结构,精减人员。根据工作实际,笔者构想血站行政后勤分别为综合协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服务保障管理和房屋基建管理。综合协调负责对外联系,以及协调后勤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力资源负责人事聘用、培训、考核等相关工作;财务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政府采购等工作;服务保障负责交通、食堂、文印、会议服务、工会及各类企业管理等工作;房管基建部负责办公楼物业、家属小区物业、房屋管理、房屋基建等工作。创新血站后勤管理工作网等多种形式,构筑多方位、高层次的交流沟通平台,使血站后勤管理工作在推动血站健康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3鼓励血站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发展的构想

血站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血站后勤管理服务靠价值规律来调节,后勤服务工作依托于社会第三产业提供,以市场经济行为为血站单位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后勤服务与管理。在当前条件下,血站后勤社会化是指血站单位后勤部门,突破自我配套的封闭模式,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将单位后勤与社会服务行业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的综合性效益。

后勤服务社会化具体实施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剥离、稳步推进”的原则展开,即根据本站工作实际,对当前后勤工作状况作个整体分析,条件成熟的可以先行。具体项目有:房屋维修、供水、供电、采暖、电梯、消防等设施的管理及维护;日常保洁、垃圾清运、外墙清洗、消毒、灭虫等;树木花草种植、维护、盆景花卉租放等;安保门卫、内部巡视、前台接待等;员工就餐、外来人员就餐、接待用餐等;以及会议服务、广告宣传、项目代办等。运用市场机制,管好后勤,办好后勤,为血站单位提供高效、优质、低耗的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慧,李继明血站后勤管理的改革与发展[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0).

[2]杨梅谈后勤服务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和要求[J].中国输血杂志,2010(S1).

[3]林苏,于艳红,刘金娜浅议血站现代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卫生产业,2012(7).

上一篇: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工业产品再设计课程实验研... 下一篇:企业网络营销环境分析与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