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式笼养蛋鸡球虫病的防治

时间:2022-07-14 03:39:49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6-0030-01

层叠式笼养蛋鸡饲养模式为新兴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国内对此模式下的球虫病防控鲜见报道。绝大部分养鸡生产者、专家及学者均认为球虫病大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雏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笼养鸡、成年鸡则较少发病。根据笔者对层叠式笼养蛋鸡的饲养实践,认为需要对该养殖模式下产蛋鸡的球虫病予以足够的重视。目前国内层叠式笼养蛋鸡发展速度较快,笔者作为一个投产不久的30万只层叠式笼养商品蛋鸡养殖场的技术主管,经历了一例蛋鸡群暴发球虫病的病例,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了这一养殖模式下球虫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控意见。

1发病情况

2011年10月27日,笔者接到某蛋鸡场场长报告称该鸡场已经转入产蛋鸡笼的108日龄商品蛋鸡突然出现了较多死亡。笔者迅速赶赴该鸡场进行处置。该鸡场的蛋鸡养殖模式及饲养设备先进,采用全封闭式轻钢结构鸡舍,六层层叠式蛋鸡笼养设备,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集蛋、自动清粪(每层一条输粪带)、湿帘降温与机械通风,每栋饲养商品蛋鸡44 500只。笔者经过淋浴消毒进入鸡舍后发现笼中的部分鸡已经死亡,部分鸡精神萎靡,羽毛蓬乱,缩头闭眼、扎堆,白色粪便上带有暗红、鲜红色粪便。死亡鸡主要集中在中下层鸡笼,截至当天共死亡272只。

2剖检病变

将5只濒死鸡送到解剖室进行解剖,可见其盲肠肿大,粗如拇指,内有血凝块或血液;小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等器官无其他明显病变。

3诊断

取鸡盲肠中的粪便、刮取盲肠壁病变部位少许上皮组织置于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1~2滴,调匀,加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宽卵圆形或椭圆形卵囊。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镜检,初步诊断为球虫病。

4防治措施

针对病情,指导车间负责人迅速对全群鸡使用抗球虫药物进行防治。将自动加药器刻度值调至2%位置,使用克球(主要成分为30%磺胺氯吡嗪钠)进行喂服。药物用量:第1天用克球(100g药对150kg水)+多维;第2天用克球(75g药对150kg水)+多维;第3天用克球(50g药对150kg水)+多维,第4天用克球(50g药对150kg水)+多维+黄芪多糖。第5~6天用黄芪多糖+多维,第7~9天用克球(50g药对150kg水),每天均全天饮用。在当天用药后死亡10只,第2天死亡12只,第3天死亡2只,第4天死亡1只,病情得到了控制。

该场随后又引进两批蛋鸡,每批鸡苗45 000只。笔者对其提供如下球虫病防治方案:

(1)育雏期和育成期在每吨饲料中加入1%马杜霉素500g。

(2)20日龄至126日龄期间,每隔20d左右交替使用克球、球虫血痢净(主要成分为盐酸氨丙啉、磺胺喹噁啉钠、维生素K3、增效剂、黏膜修复剂等)、利来球清(主要成分为地克珠利)等,在转群前后各使用1次。

(3)平时搞好鸡舍的卫生消毒,加强鸡舍通风工作。

该场按此方案实施后,鸡场的球虫病仅零星发生,转入蛋鸡笼后没有再发生球虫病。

5小结与讨论

(1)本次盲肠球虫病暴发来势较猛,因防治及时,仅死亡297只鸡,病死率0.67%。因此,对于球虫病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很容易控制的。

(2)对球虫病的流行病学必须重新认识。普遍认为球虫病是地面平养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阶梯式笼养蛋鸡产蛋期间发生球虫病确实少见,但对于新兴的层叠式笼养蛋鸡来讲,球虫病似乎并没有通过笼养而得到改善。据笔者了解,球虫病在国内一些大型集约化层叠式笼养蛋鸡场中并非少见。

(3)对于层叠式笼养蛋鸡发生球虫病的原因,根据现场多次观察,可能是在层叠式笼养蛋鸡条件下,每次输送带输完粪后总有一些鸡粪残留其上,鸡啄食残留在输送带上的粪便而感染发病。

(4)层叠式笼养蛋鸡发生球虫病在国外也时有发生。目前在加拿大,球虫病对产蛋鸡的影响正逐渐增加。虽然真正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每个笼中蛋鸡数量增加以及粪便输送带的使用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关键因素。在巴西,由于蛋鸡场粪便处理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球虫病的暴发,即是由传统的粪便直接落地改为使用输送带系统。由此看来,层叠式笼养蛋鸡使用输送带清粪而发生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现象。

(5)层叠式笼养蛋鸡饲养密度高,通常为输送带清粪,输送带清粪后往往残留鸡粪,这不仅为鸡群通过啄粪而感染球虫带来了机会,同时鸡群啄粪也可感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影响了鸡群的健康。建议畜牧设备厂家应考虑对层叠式笼养蛋鸡的输送带清粪工艺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完善,如在输送带的末端增加冲洗、刷拭、消毒等设施,以防止鸡群啄粪,维护鸡群健康。

上一篇:一例哺乳仔猪腹泻的诊治 下一篇:各国洪水防控的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