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7-14 03:38:28

关于提升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 要:新课标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要在课堂中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进行充分地预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有效生成,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教学;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找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习过程是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在相互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非认知因素对智力活动具有动力、定向、维持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低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还处于非常不成熟的阶段,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依靠家长、教师。所以在他们学习的最初阶段,重视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数学教学,因为数学本身的抽象性较高,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帮助学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将起到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时刻要让学生感到每个人都在爱与关怀当中,想方设法和学生融为一体,帮助他们适应学校、适应课堂,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通过接触、了解,让学生摆脱生疏与害怕的困扰,为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交流氛围。而良好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作为教师本身,应做到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投入教学。而教师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能力、娴熟的演算与作图技巧必将激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坚定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认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实现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要主动的按照其自身的认识结构有选择性的感知外在信息,在大脑中建构该信息的意义。那么要引导学生准确、高效、主动的构建学习过程,至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准学生的邻近发展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等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高效的教学活动。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两个老师同样讲授“6的乘法口诀”,但是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师开始讲课时严肃的开门见山引出课程:“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6的乘法口诀……”下面的学生没有反映,老师就按照课前备好的流程开始上课,本节课的教学基本顺利。第二位老师同样开门见山的引出课程:“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学习6的乘法口诀……”,只是当他的话音刚落学生就开始七嘴八舌的回应:“老师,我会……”其它的孩子也开始附合。这时老师开始有几秒钟的措手不及,但是马上就镇定下来,顺着学生的话音往下引导:“既然大家都知道怎么背,那就请XX同学背一下吧。”于是学生开始熟练的背诵。背完之后,老师又接着问:“你知道这些口诀的具体含义吗?”被叫起来背诵的学生似懂非懂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于是老师就以这位同学似懂非懂的问题为切口,开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每个人挑选6个准备好的道具,摆出图形来验证口诀。等到本节课结束后,学生们不但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还找出了7、8、9的口诀规律。

三、丰富作业的讲评形式

作业的讲评,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显得单一枯燥,尤其是学得较好的学生,他们感到没挑战性,显得不积极。讲评时要注重讲评的形式,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要在讲评中发展学生能力。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低段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不让他们来表述反而会让他们觉得不舒服。在讲评时,教师适当放手,多让学生来说,并进行适当的表扬,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来编题给同学做,这样学生有兴趣,也能促进知识的巩固。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关注学生倾听的习惯。

(2)采用合适的方式呈现讲评内容。为了吸引学生兴趣,讲评的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灵活多变,比如:与生活联系起来用问题引入;利用课件呈现生动有趣的情境;适当地设置挑战题等。灵活的形式,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从而提高讲评的效果。

小学数学低段作业讲评的形式要符合低段儿童的年龄特征,真正让学生在作业讲评中乐学、善学。

四、设计多样的游戏形式

游戏形式单一陈旧是目前数学课堂游戏的一大问题。它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游戏的设计要不断地更新,游戏越有新意,学生的参与度越高,收效自然越好。如“认识物体”一课,事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些纸盒子,如牙膏盒,化妆品盒,饼干盒等等,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介绍自己所带的物体,并在小组里进行分类,加深概念,最后再让小组合作拼搭组合图形,这样的游戏形式很受欢迎,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游戏过程中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真可谓一举两得。又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下册“元、角、分”的练习中,我特意设计了“小动物卖文具”的超市购物游戏。事先做好几个小动物头饰,让学生带上头饰做售货员,还有的学生则当顾客,到文具店去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学生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与此同时,我及时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上的算式得出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兴致越来越高,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以外,“数学接力赛”,“猜一猜”,“小擂台”、“点将台”,“找朋友”,还有“对口令”、“看谁爬得高”、“开火车”……也都很适合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在选择时要注意切实符合教学内容。

总之,上述这些方法其实是课堂中的常规方法,但也同时体现出了课堂的有效性。由此可见,从常规入手、在实践中积累,提高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效率,才能打造出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烨挺.打造低段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J].数学教学通讯,2014(01)

[2]李素春.提高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30)

上一篇:论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