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成员积聚成长的能量

时间:2022-07-14 03:00:11

让每一位成员积聚成长的能量

名师的成长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名师孵化器的工作室,应该孵化什么?如何孵化?我们的做法是:

一、解读童心,让成员们感受教育的真爱

解读童心,就如良医号脉。只有号准脉,方能开准方。如何才能读懂童心呢?我们采用的是现场演练和现成案例剖析两种办法。现场演练,着重练成员的观察技术、解读技巧;现成案例剖析,着重看成员实践程度和实际水平。剖析的案例,一般选自成员每月的作业。下面。我以案例剖析为例,谈谈如何帮助成员提高解读童心的水平。

实例:高老师的《探究智力魔珠之旅》

高老师是刚从小学教导主任调任园长的幼教新兵,这是她入园后做的第一个童心解读案例。工作室成员带着“童心解读的价值与各板块要求”这个研究课题走进了实例研究现场。

首先,呈现案例。高老师结合PPT先介绍了观察对象的相关信息,再从案例摘要、案例背景、情境再现、对话与重温、行者思语、反思与分析六个板块作详细解说。

之后,大家结合研究课题发言。期间,有高老师的求助,例如:“‘情境再现’部分要求的白描记录法,我做得怎样?”“在‘反思与分析’部分,应该写些什么?有没有规定?”也有成员间的互动,例如:“为什么要观察这几个孩子?”“是带着目的观察还是先观察再说?”……此时,我一般以听为主。不时记录所思所想,因为我需要全面了解每位成员当下的观点,判断其观察、解读水平以及表达、交流能力。我这么做的结果是,大家充分享受到深度对话、激烈碰撞的乐趣。

最后,当大家趋向沉默,把目光投向我时。我除了由衷地表扬之外,就是和大家一起梳理经验,确定当下必须做到的要点。

1 每个案例应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观察基本信息单,含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具体的观察内容。这项工作,可以事先做好,也可以后续补做。上述案例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幼儿姓名:×××

年龄:(具体到月)

观察日期:2012年12月5日

观察与记录者:高××

观察地点:大三班智力区

观察时间:10:15~10:45

使用方法:取样观察法之目标儿童观察

幼儿人数:4人

成人人数:2人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对新材料的反应和使用情况

观察内容: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顺序和持久性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分为案例背景、案例描述、重温与对话、分析及对策四个板块。

2 案例形成的过程,是教师观察技术熟练的过程。主要观察技术包括:

技术一,会看会听。我们有如下要求:第一,迈过心理上的两道坎,一是认为“只听只看不说不做,就是不作为不称职”:二是“他肯定想……”的主观推断胜于静观其变的耐心等待。第二,观察需要技巧,如站位不可太近或太正向,不可长时间盯视,……总之,尽量不让孩子察觉教师在刻意观察他。第三,观察幼儿,就是仔细听其话、听其“音”,认真观察孩子的举止神情及作品,还有与谁(或什么东西)互动。

技术二,会记录。可以边看边记,也可以看后追记。记录。最需要的是客观、真实、详实,我们称之为白描。白描怎么写?一般采用纯文字、表格加文字、影像加文字以及平面图加文字等方式,且有两点基本要求必须做到:第一,不加任何主观臆断,避免使用“似乎”“也许”“我想”“他将放弃”之类带有猜测性或判断f生的词句。第二。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记录每个细节,无遗漏。

技术三。会和孩子对话。很多时候,我们是看不懂孩子的,这时找机会和孩子对话就显得十分必要。好的对话方法有:(1)和孩子一起玩,玩到被接纳后随便聊。(2)经允许后和当事人一起看照片或录像回放。一起静静地听教师读记录稿等。和孩子对话时。要有如下倾听行为:放下手头的任何工作,身体正对孩子。眼睛注视孩子。必要时抚摸孩子或用“哦”“真的啊”等简短语句回应。

技术四,会精准解读。观察的目的,是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这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都需要我们作出有理有据的判断。

二、差异课堂。让成员们欣赏生命的精彩

本工作室探寻的差异课堂,是指立足幼儿差异。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在呈现差异、捕捉差异、利用差异的过程中推进活动,在幼幼互学中推动个体发展的课堂。

为帮助成员理解差异课堂的概念,掌握差异课堂的操作要领,工作室采用了同课同构的研究模式,该模式的核心点是“四同一追”。四同:两位教师用同一份教案、相同的教学具,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分别执教同一个班(随机分成A、B两组);一追:根据A、B两组幼儿的学习情况倒追两位执教者的教育行为,看是否捕捉准孩子的差异,是否利用好孩子的差异。这么做的好处是相互照镜子,让大家排除教案、教学具及其他环境的影响,把注意力集中到差异课堂的特质、操作要领以及执教者的掌握程度上来。

实例:师徒同上大班综合活动“年历”

1 定课定人。

选这节课。基于以下两个理由:(1)这是我自创并经过实践证明的好课。(2)这是节做中学的课,意在让孩子获取使用年历的直接经验。这样的课堂,学习内容紧扣孩子的兴奋点,学习过程具有开放性。

确定师徒PK,有三个理由:(1)领衔人需要带头展示。(2)我对这节课理解最深、对差异课堂探索最早。(3)和我PK的,是曾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具有娴熟教学经验的王老师,我俩PK,会擦出更多的火花。

2 研在前。

首先是内化教案,理解设计意图。期间,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对话,二是抽样。对话,是和设计者之间展开的从教育理解到学习内容界定、学习方法设计、学习环节预设的深度交流:抽样,是通过三个样本了解孩子们在经验基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三方面存在的差异。做这两件事的最终目的是研析设计意图,预测孩子表现,能追问到每个细节;叩问自身观念,苦练自身功夫,能精细到每个行为。如找6月1日环节。我们预测孩子会出现如下差异:一是结果的差异,分别是“找对了、找错了、只对一半”三种。二是过程中的差异,如结果正确的孩子可能有“先找月再找日”“直接找下面写有‘儿童节’字样的数字”“跟别人学样”三类寻找方法的差异。由此,我们预设自己的站位及行进路线:先站在孩子圈外不远处的某个点上看孩子们“找还是没找”,再从绕圈巡视孩子“怎么找的”,必要时站到某个孩子面前重点看或问“怎么找的”。

接着进行小范围磨课。我和王老师以及本园业务园长、有兴趣的教师组成研磨小组。先在本园试教,看现场和录像,观幼儿学习情况,评执教者教学行为。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执教者反复看自己的录像,以达到真正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进一步优化教学的目的。

3 gL有据。

集中活动当日,观课者结合以下表格做好观察记录。我们提倡的观课位置是以孩子两侧为主,要求的观课思路是从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表现评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实效。

4 评出实效。

我们的评课程序有三:(1)执教者说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2)观课者结合研讨主题“差异资源下的生命课堂”评他人想自己,结构是“亮点+不足+重构”。(3)共同归纳差异课堂的操作要领。

通过本次课例研究,我们归纳出了操作要领。

第一。关于捕捉差异。操作要点是:站位很重要、观察有侧重、记忆分类别。

第二,关于利用差异。操作要点是:(1)先后不随意,利用差异的常规做法是组织幼儿交流与分享,要选准第一个交流者。第一次找日子后。我先选“结果正确、寻找过程清晰”的幼儿A讲述,他是帮助同伴形成正确概念、有序找日子的好榜样。再从“结果正确、找法不同”的孩子中选第二个交流者幼儿B,最后让“结果错误”的幼儿C来说,因为这个错误在此刻很有价值,它会激发孩子们更强的探究欲望:他错在哪儿?应该如何纠正?追问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让所有的孩子重温了正确找的方法。(2)多少分得清。差异课堂的本质是幼幼互学,互学时一定同时存在说的人和听的人,其中,听的人是全班除说者外的所有人,因此,作为集体教学的组织者,一定要分得清多数与少数,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到听的孩子上,引导他们学习倾听,能听懂有效信息。(3)提升很关键。提升有两层意思:一是结合情境用关键词或句帮助孩子说清楚、听明白要点。二是重要节点中的追问与归纳,比如幼儿A说完后,追问“年历上除了有6月外,还有……”带着幼儿一起归纳:“哦,一年有12个月。”这里的点拨、追问、归纳,具有提升经验、引领价值、指导行为的作用。

5 抓跟进。

至此,我们的课例研究尚未结束,因为一次集体活动,仅是新航程的开始。因此,我们要求每位成员回园后必须翻课,并用录像记录下自己的教学,写翻课感悟,总结完善自身教学行为的点滴经验,进而积累关于好课的实践案例。

解读童心,让成员们感受着教育的真爱:差异课堂,让成员们欣赏到生命的精彩。我有理由相信:工作室的成员们正在积聚着成长的能量。

上一篇:真、实、精 下一篇:和爷爷奶奶们的交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