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柴桥项氏宗祠保护修缮研究

时间:2022-07-14 02:02:28

宁波柴桥项氏宗祠保护修缮研究

摘?要: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遵守最大程度保护文物建筑的真实性、最低限度干预的原则,是对于文物建筑及其环境修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工程实际中对于不同的类型和问题的处理把握,需要深入地调查研究,详实的基础资料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是作好修缮设计方案的基础。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研究

项氏宗祠,位于北仑区柴桥街道后所村城南项家,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项氏宗祠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堂号惇叙堂,坐北朝南,总占地490平方米,保留正厅建筑面积198.5平方米。2009年6月25日被北仑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仑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年久失修、后期改动较大等原因,维修工作存在很大问题和不确定性。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文物建筑的价值,主要作了以下方面的研究:

1?建筑形制

项氏宗祠,现保留正厅,其余建筑为后期建设。正厅面阔五间,为歇山顶一层平屋。明间和次间内侧梁架为抬梁式,四柱七檩;次间外侧和梢间内侧梁架为穿斗式,七柱七檩;梢间为四柱披屋,由梢间内侧前、后金柱分别向外侧各设一双步梁,内侧前、后檐柱分别向外侧各设一弯梁,四角飞檐起翘,构造较为独特。

2?价值评估

2.1?历史、人文价值

后所村为“千户所军”安营扎寨之地,最早称为后所城。明洪武年间,倭寇剽掠东南沿海,朱元璋命大将汤和濒海筑城,以防备倭寇。清顺治十八年(1661),后所城迁移到睡龙宫山南麓平地(今后所村所在地)。后所村姓氏众多,包括项氏在内的多数人家均为“千户所军”后裔。项氏始祖项信禄,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温州平阳迁入。现保存有清康熙己卯年(1699)的“锡畴令范”木匾一块。项氏宗祠对于研究当地项氏家族发源及地方宗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2.2?艺术、科学价值

项氏宗祠总体格局完整,结构布局合理,保留相对完整,地方特色浓郁,此歇山顶结构做法在整个宁波地区保留的宗祠类传统建筑中属于唯一孤例。对于研究宁波乃至浙东地区的传统宗祠建筑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实例,是重要的历史遗存。

3?现状主要问题及残损情况

项氏宗祠,由于长年来受风雨侵蚀,年久失修,以及后期使用者的改建,房屋的部分结构或构件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腐朽等现象。经勘察,主要有以下问题:

3.1?正厅

现状主要残损情况:

(1)地面:室内地面现后浇水泥地。

(2)墙体:现墙体大部分为后期改动,后开门窗洞,后做门窗。

(3)装修:现门窗全部为后做。

(4)柱梁结构:主体梁架结构清晰,缺失面板和部分枋,靠墙柱子部分腐烂严重。

(5)屋面:屋面瓦垄不齐,瓦件碎裂约30%,出檐椽子腐烂严重,椽子腐烂约40%,封檐板残损严重。

3.2?天井

前后天井及两侧过道地面,现为后浇水泥地,标高抬高。

前天井东西两侧后搭工棚。

西边后搭建砖房。

东北角后搭厕所。

3.3?排水

现排水系统杂物堆积,排水不通畅。

3.4?消防

现建筑内没有消防设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3.5?配电

现建筑内电线老化,电线布置零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修缮指导思想与原则

4.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遵守最大程度保护文物建筑的真实性、最低限度干预的原则,依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充分研究项氏宗祠的历史,深入分析其建筑特色,进行全面的现场勘察和调研,充分体现原古建筑的建筑特色和风貌特征,更好地反映其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消除各种隐患,对后期改动构件的修复等必须是在对现场留存痕迹进行考证、对比,并加以论证的基础上加以实施。维修时尽量使用原构件,以延续真实的历史信息。新加材质应采用原材质,同规格,同尺寸。

4.2?针对建筑的现状和残损情况,根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本工程的性质为修缮工程,属于文物保护工程三级。

5?修缮主要内容及措施

5.1?地面工程

建筑室内凿除地面现后浇水泥地,采用老石板铺装,老阶沿石四周围合。

5.2?构架工程

柱梁结构,经过初步判断靠墙体部分柱子和梁架腐烂霉变,但具体数量还需等揭瓦后再作仔细勘察,特别是对梁与柱、檩条和柱的连接处要进行全面勘察,腐烂严重的木柱、檩条、梁架等要按规定调换或墩接。根据残留痕迹,缺失的面板和枋要复原。

一般采用通用做法:

(1)大木作。大木构架各部分选材标准必须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70-96)表4.0.3和《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5-2003)的相关规定。a、所用木材含水率应低于18%,并按规范要求对构件进行防火、防虫、防腐处理。b、柱子等需更换、墩接、修补的,均应采用同原料优质木材;当柱根槽朽严重,自柱地面向上未超过1/4时,采用墩接方法,一般采用半榫墩接和抄手榫墩接;凡朽烂超过1/4的必须更换。c、构件榫卯等应符合《营造法原》及其他相关标准要求,做法调整应与设计方协商。

(2)小木作。有关要求同上,施工中应注意遵循老保留构件尺寸及工艺特点。

(3)需复原及改造之处,分别参照原有榫卯结构及构造形式予以恢复;尽量多利用老构件,局部残损可采用嵌补等方法;新做构件应严格参照原老构件进行复制,保持建筑原有风格特征。

5.3?装修工程

门窗现全部为后做,应根据残留痕迹和同时期老门窗做法,进行复原制作。根据判断两梢间前后设格扇推窗,其余没有窗户。新作门窗所用木材含水率应低于12%,以免日久变形走样。

5.4?墙体砌筑工程

建筑外墙需重新砌筑,底部为老石板,腰枋上龙骨砖砌筑,内外两面刷传统麻刀灰。室内梢间分隔墙采用龙骨砖砌筑,内外两面刷传统麻刀灰。

上一篇:论房屋建筑工程的防渗漏施工技术 下一篇: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防潮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