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板栗新品种

时间:2022-07-14 12:36:34

摘 要: ‘燕奎’为实生选优获得的早熟丰产型燕山板栗新品种。该品种平均每苞含坚果2.52 粒,平均单果质量8.13 g。坚果综合品质优良,深褐色,油亮,果肉黄色,口感细糯,风味香甜。该品种适应性和抗逆性强,耐贮运,河北省燕山地区9月上旬成熟。

关键词: 板栗; 新品种; ‘燕奎’

中图分类号:S6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980?穴2013?雪02-0328-02

目前,板栗早熟品种正逐渐受到市场欢迎,但生产上仍以中晚熟品种居多[1],优质早熟新品种寥寥无几[2],这已成为新阶段制约板栗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早熟型板栗新品种选育工作,在对燕山板栗种质资源调查、搜集的基础上,经过超过10 a筛选评价,选育出优质、丰产、早熟型板栗新品种‘燕奎’。

1 选育经过

‘燕奎’是从实生燕山板栗种质资源中选出的优质早熟型新品种,母树为河北省迁西县汉儿庄乡杨家峪村1株80 a栗树。1973年课题组在燕山板栗栽培区进行资源普查时,发现该优株具有早熟、丰产、品质优良等特性,遂原地评价其主要结果性状3 a,之后于1976年采集母树接穗引种入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板栗选育圃,之后连续8 a进行了该优株主要农艺性状的系统评价研究。1989年开始以河北主栽板栗品种(‘燕山短枝’、‘燕山早丰’)为对照,在省内外进行了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栽。通过多年来对该品种植物学性状、生长结果习性、坚果性状、丰产性、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与评价,证明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稳定,坚果品质优良,成熟期早,耐贮运,腐烂率低,丰产稳产性强。2005年12月21日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燕奎’(良种编号:冀 S-SV-CM -001-2005)。

2 主要性状

2.1 植物学特征

‘燕奎’树体高度中等,树冠松散,树姿开张,树干灰褐色;枝条较粗壮,皮色黄褐色,无茸毛,皮孔小而不规则,密度稀疏,1 a 新梢长37.00 cm,粗0.64 cm,节间长1.58 cm,果前梢长5.85 cm;叶片披针形,浓绿色,背面稀疏灰白色星状毛,叶姿边缘上翻,锯齿深度深,刺针方向外向;叶柄黄绿色,长2.2 cm;每果枝平均着生雄花序11.4条,花形下垂,长16.54 cm,雌花着生均匀,每果枝平均着生2.01个。

2.2 生长结果习性

‘燕奎’结果母枝较粗壮,次年平均抽生结果新梢2.13条,每果枝平均着生刺苞1.85个。幼树生长势旺,早果性强,结果后生长势缓和,丰产稳产性强。板栗实生砧木嫁接,翌年采用拉枝、刻芽技术,2 a 生株产0.4~0.8 kg,产量可达1 000 kg·hm-2,3 a 生株产0.5~1.0 kg,产量可达1 500 kg·hm-2,嫁接后第4年既进入盛果期。在同等管理条件下,成龄大树干周、冠幅、树高均明显大于燕山短枝和燕山早丰(表1)。

2.3 坚果经济性状

‘燕奎’刺苞椭圆形,苞皮厚度中等,平均苞质量51.63 g,每苞内平均含坚果2.52粒,出实率平均为39.68%;刺束中密,偏硬,斜生,黄绿色,长1.29 cm;坚果大小整齐,椭圆形,深褐色,有光泽,平均单果质量8.13 g;坚果底座大小中等,接线月牙形,内果皮易剥离,平均含水量53.80 %,可溶性糖含量20.48 %,淀粉47.32 %,蛋白质6.54 %;果肉黄色,口感糯性,质地细腻,风味香甜。

2.4 丰产稳产性

丰产稳产性强,无明显大小年现象。在河北昌黎县试点,栽植密度 2 m×3 m 条件下,3 a 生幼树平均株产0.86 kg,4 a 生平均株产1.35 kg,3 a、4 a 生幼树产量平均为1844.55 kg·hm-2,比对照品种‘燕山短枝’产量1658.30 kg·hm-2高10.09%。在河北迁西县试点,栽植密度 2 m×3 m 条件下,3 a 生平均株产0.91 kg,4 a 生平均株产1.44 kg,嫁接4 a 后进入丰产期,产量可达4000.70 kg·hm-2,比对照品种‘燕山短枝’产量增产8.94%。

2.5 物候期

在河北省燕山板栗产区,4月20日萌芽,4月29日展叶,雄花序5月19日开始出现,6月11日进入雄花盛花期;新梢停长期6月12日,果实成熟期9月9日,落叶期11月5日。

2.6 适应性和抗逆性

区域栽培试验表明,丰产、品质优良、成熟期早等主要农艺性状稳定一致,未发现栗胴枯病和栗透翅蛾等主要病害虫的严重危害,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在干旱缺水的片麻岩山地、土壤贫瘠的河滩沙地均能正常生长结果。坚果耐贮运,腐烂率低。

3 品种ISSR分子鉴定

从‘燕奎’和其他几个板栗品种(包括燕山板栗和非燕山板栗)植株上采集幼嫩叶片,应用韩继成等[3] ISSR 分子标记技术,选用引物ISSR 18(5’-TCTCTCTCTCTCTCTCC-3’)、ISSR 27(5’-CTTCACTTCACTTCA-3’)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扩增的特异性条带中,‘燕奎’在500、1 500、2 500、3 000 bp 等4 处出现特异条带,说明其与供试板栗品种在DNA 水平上存在差异(图1),具备成为新品种的遗传基础。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栽植密度

本品种适宜pH=5.6~7.0 的干旱片麻岩山地及河滩沙地栽植。根据地形地貌、土壤肥力和对早期产量的要求,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土壤条件好,株行距可按 4 m×4 m~4 m×6 m定植,土壤条件差,株行距可按3 m×4 m定植,8~10 a后可间伐稀植。授粉树配置以‘2399’、‘燕山短枝’和‘燕山早丰’为佳[7]。

4.2 整形修剪

树形宜选用自然开心形,干高0.5~0.7 m,留主枝4~5 个,交错排列,保持下密上稀。冬剪时幼树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保留结果母枝8~12 条,成龄大树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保留结果母枝20~25 条。在结果枝组的修剪方法上,选留中庸枝为结果母枝,粗壮枝可在基部以上3 cm处短截,待其隐芽抽生新梢培养成翌年结果枝,以达到轮替更新控冠效果。注意嫁接5 a 内幼树期的管理,春季拉枝、刻芽和夏季新梢摘心是关键,并及时疏除徒长枝。

4.3 肥水管理

基肥在果实采收后立即施入,施入量按每年每生产1.0 kg 栗果施入15.0 kg 优质基肥计算;在萌芽前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施用量可按每生产1.0 kg 栗果施入0.2 kg肥料计算,施肥后及时浇水。

4.4 病虫害防治

病害较轻。虫害需主要防治桃蛀螟和板栗红蜘蛛,可用栽植寄主植物(玉米、向日葵)并适时焚烧的方法进行无公害防治。(本文彩照见封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LIU Qing-xiang, KONG De-jun, WANG Guang-peng. A new chestnut variety ‘Tima zhenzhu’[J].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2004, 31(5): 698.

刘庆香,孔德军,王广鹏. 板栗新品种‘替码珍珠’[J]. 园艺学报,2004, 31(5): 698.

[2] MING Gui-dong, TIAN Shou-le, SHEN Guang-ning, XU Lin, LIU Xu, LIU Jia-fen, WANG Tao. A new early ripening chestnut cultivar ‘Dongyue Zaofeng’[J].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2010, 37(4): 677-678.

明桂冬,田寿乐,沈广宁,许林,柳絮,刘加芬,王涛. 早熟板栗新品种‘东岳早丰’[J]. 园艺学报,2010,37(4): 677-678.

[3] HAN Ji-cheng, LIU Qing-xiang, WANG Guang-peng, ZHANG Xin-zhong, KONG De-jun. Optimization of Chestnut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reaction system and its ecotypes in Hebei province[J].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8,12(4): 64-65, 68.

韩继成, 刘庆香, 王广鹏, 张新忠, 孔德军. 板栗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河北省板栗生态型的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08, 12(4): 64-65, 68.

上一篇:葡萄病毒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下一篇:查坦,幽遥的北极驯鹿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