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与监管

时间:2022-07-13 07:43:35

试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与监管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小企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活跃了市场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民间资本的有效利用。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断攀升,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递增。在信贷总量控制措施下,企业流动资金趋紧,市场资金价格大幅提高,不少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融资难”、“用工荒”、“货难卖”等问题,甚至在有的地区例如温州、鄂尔多斯等地多家企业因民间借贷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本文从公司法、经济法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困境,进而探究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和监管问题,最后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促进发展; 完善立法 ;担保监管; 资金扶持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2-0031-03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受到多种宏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依靠外贸经济的企业,普遍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中小企业遭遇到发展瓶颈问题引起了政府、民间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与监管成了一个关乎国民经济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与监管的现状

我国目前针对于中小企业的立法,主要有《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公司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镇企业法》中也有涉及。[1]其中《中小企业促进法》是中小企业法律中的基本法,对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从我国的法律体系来看,在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监管方面仍存在多方面的缺失和不到位,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立法层面存在救济困境等多重难题

从对中小企业权利保障的角度剖析,《中小企业促进法》存在“救济困境”,即是其在法律上的可诉性不够强,对中小企业的保护不够到位。该法没有明文规定如果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出现“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的现象该如何处理。这种规范模式从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角度分析,是缺乏了法律应有的刚性约束,可操作性不够强,这种实际中就可能导致中小企业在社会活动中有时受到不平等对待甚至歧视时,难以寻找到行政救济或者司法救济。[2]

由于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资信度不够高。而恰恰因为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银行作为市场主体中的营利企业,本着规避风险、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原则,会充分考虑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较高,风险较大,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款或者不轻易放款,在客观上会导致难以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3]

(二)信用担保法律体系及其机制尚不健全

从运作机制上分析看,当前,我国信用担保业的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一方面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担保机构的监管还不到位,未联合起财政、工商、工业、银行、税务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多面监管体系,同时,信用担保行业的自律型协会组织仍比较缺失;另一方面省级再担保机构或具有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数量严重不足,在现实中还未形成沟通上下、联动左右的担保业务体系。

(三)资金扶持政策仍不够完善

税收上,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过少,条件过严,不同所有制企业承担不同的税费负担,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甚至达不到对三资企业的优惠水平;金融上,尽管央行和银监会出台了很多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但是,作为商业银行,控制风险、追求利润是其天性,中小企业贷款并不符合其风险控制规则,强行要求商业银行扩大授信规模并不科学。另外,通过中小企业板块募资在扶植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方面作用甚大,但毕竟惠及面有限。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担保等措施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二、国外在中小企业法律保护和监管方面的经验

(一)日本在立法层面的先进经验

从立法层面看,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政策都是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并全面考虑了法规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196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基本法》,是日本关于中小企业保护和监管的引领性、综合性法规,其对于战后日本中小企业所有的中小企业法律来说,具有“母法”地位。[4]上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其他中小企业法律围绕它而展开,通过织好这样的多层次、宽渠道的立法网络,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小企业保护与监管的法律体系,有效促进了广大中小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4]

(二)美国、英国在担保监管方面的先进经验

担保监管对于信用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讲至关重要。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实践活动就证明这一点:只有建立了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运作良好的信用评级机制,信用担保机构才会自觉遵守相关法规政策。[5]例如在美国,投资、顾问、基金、证券、担保等市场机构,只要其所经营的业务与信用担保相关,都要经过信用评级公司定期组织的信用评级的考验。

(三)法国在资金扶持方面的先进经验

法国政府积极从财政税收政策调整上,对中小企业给予特别优惠政策,从而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规模较小的问题。为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扶持,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属于一个大型的集团型金融机构,其主要股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并由政府严格监护下开展相关业务。[6]该银行下设了一家风险担保公司,为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难题。由政府来提供大部分的担保基金,这些担保基金有着较严格的用途管制,例如只针对银行投资进行担保。[7]

三、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和监管对策建议

(一)加快完善立法工作,着力构建科学、完备、有序的中小企业保护和监管法律体系

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依据,围绕本法尽快制定配套的法律和法规,使我国中小企业立法形成一个科学、完备、有序的体系。一是在立法保护方面,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确保中小企业权益;对中小企业融资方法进行规范,多措并举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畅通;构建中小企业信用共享平台,改变银行、担保机构、社会大众等对中小企业的能力的误解,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影响;构建透明化的信息披露制度,促进中小企业规范化运营;创新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和引导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健全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推进风险投资的良性流动和扩张。二是在立法监管方面,尝试构建风险预警制度,由税务、工商部门等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多层面、宽渠道的监控,及时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当中小企业发生经营重大困难申请破产时,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简化相关破产程序,使中小企业能够合法地、顺利地退出市场,降低其破产带来的不良效果和信任危机; 健全完善企业信用记录备案机制,对严重逃债、经济犯罪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员,规定其在法定时间内不得注册新的企业,并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改进和完善现行评级、授信办法及标准

一方面,进一步健全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完善信用担保的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从财政上落实专项资金,充实大型再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同时也要积极吸收民间资本的参与,引导和鼓励民营经济人士独立或联合创办新的担保公司。另一方面,改进和完善现行评级、授信办法及标准。中小企业具有其自身特点,其评级、授信标准应当有别于规上型企业(规模以上的类型企业),不加区别地用规上型企业评估方法和标准来衡量中小企业,必然会导致贷款申办成本过高、效率过低。建议应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信用等级评级标准,使之能更合理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款提供科学的、操作强的评级标准或办法。

(三)多措并举,从政策法规层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扶持

一是在公司法的相关框架下,研究制定因地适宜的促进中小企业注册资本分期缴付机制。例如可探索以下模式:对除法律法规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以外的企业,首期出资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在企业登记后3年内予以缴清,其中投资型企业可自企业设立之日起6年内缴足。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扶持中小企业的起步发展。二是发挥好政府采购等宏观调控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针对现实中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有时受到不平等对待甚至歧视的现象,政府可采取一定的方法,对中小企业给予倾斜照顾,为其参与市场经营活动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三是切实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对于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产业或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以及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通过相关财税政策予以明确。

(四)一手抓管理、一手抓规范,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不法行为

一是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2003年以来,国家逐步放开了民间小额信贷限制,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民间借贷为政府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活跃地方经济,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民间借贷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甚至违法的地方。据调查,温州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老板就是由于民间借贷高额的利息导致企业无法偿还而“跑路”。[8]只有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管理、防范风险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有效遏制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才能保证民间资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是齐抓共管、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非法集资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非法集资举报制度,对发现的跨地区非法集资案件,各地要及时上报,监管部门应配合公安机关及时打击;加大社会对打击非法集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的鉴别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打击非法集资的政策和法律。三是强化对非法集资活动的法律责任追究。对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除了依照《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取缔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等行政处罚外,对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参考文献]

[1]贾平.论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J].河北法学,2008,(10).

[2]何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缺陷与完善[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8).

[3]周显志,杨泽涛.《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J].乡镇企业研究,2004,(3).

[4]周显志,周洁.日本中小企业法治建设的特点及其借鉴[J].东南亚研究,2002,(5).

[5]李玉潭.日美欧中小企业理论与政策[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6]孙晓文.法国、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与扶持措施考察[J].甘肃社会科学,2003,(2).

[7]张圣恩.法国中小企业促进发展概貌[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0,(5).

[8]周新玲.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中州学刊,2005,(4).

Legal Protection and Regulation of SMEs in the “Post-crisis Era”

JIANG Tao

(Zhejiang Provincial Tourism Development & Research Center, Hangzhou, 311231, Zhejiang, 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SMEs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further activating the market economy,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use of private capital. But in the "post-crisis era", China′s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is rising and production costs are increasing. Along with the control measure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credit, corporate liquidity is tightened, the market price of funding increases substantially, so that many SMEs have experienced "financial difficulties", "labor shortage",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sale of goods". In some areas like Wenzhou and Ordos, private lending enterprises have gone into a serious debt crisis.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law and economic law, analyzes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of SMEs, explores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SMEs and regulations, and finally provides a series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SMEs;development;improve the legislative;guarantee and regulation;funding support

上一篇:粉煤灰砖专用砌筑砂浆的探索 下一篇:《淮南子》音乐美学思想特征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