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对电影发展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07-13 07:22:58

Internet对电影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十九世纪初,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一个现象,即当一个物体从人的眼前消失之后,该物体的影像仍然会滞留在人的视网膜上一段时间,这个现象,被称作“象的暂留原理”。普拉多依据这个发现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够使得被印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中的相片通过运动而运动,以此使人视觉上产生画面运动的“错觉”。这项发明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科学实验的阶段。在此基础上,5年之后,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又过了20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进一步发展,成功的运用幻灯,放映了最原始的动画片。

十九世纪末,活动图片在一秒钟之内大约能拍摄40余张,这就是现代电影的老祖宗。1891年,爱迪生影像映出管和摄影装置的专利权提出申请,这是“西洋镜”电影的祖先。爱迪生发明这种电影的想法是,由于它一次只可以提供一个人去“欣赏”,利用人们的好奇心里,便可获得丰厚利益,于是这种电影曾在一段时间之内十分流行。一段时间以后,他又创造了世界最早的摄影棚,更加促进了电影的发展。接近20世纪,伦敦有两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罗的人,把最初的摄影棚改造后,在大庭广众之前举行表演。同时间,在法国有两位名叫路易卢米埃和奥古斯特卢米埃的兄弟,他们将照片映射在布幕上,也因此吸引了许多充满好奇心的观众。放映电影的序幕就此拉开了。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1960年至今,世界电影从突破创新中走向多样化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在电影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并且很大程度的丰富了观众的观影途径,扩展了电影市场的范围。对电影的发展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促进作用。

Internet最早的来源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其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部门,该网络在20世纪中期被投入使用。从1960年开始,ARPA就向美国各个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和一些私有企业提供经费和实验器材支持,以促进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研究。时至今日,Internet已经成为连接着千万节点的巨型网络,超过150多个国家间能互相自由收发E-MAIL,更有近五亿台主机通过它互相连接在一起,用户也剧增到2500多万,每月的电子邮件更达到10亿封之多。同时,Internet的应用软件还渗透到各个领域,从学术研究到娱乐游戏、从学校教育到股票交易、从联网工作共享到在线居家购物等,都有着巨大的飞跃。据统计,目前在Internet域名分布中,商业所占比例最高,约为41%;科教屈居第二,占有约30%分额。而在去年的统计中,商业企业界的增长量提高了75%。因此,“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因特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无论用哪种方式定义,第四媒体始终是以Internet为载体的新兴传媒,这一点毋庸置疑。由于电影与科技的依托关系,使它必然进入Internet这一新兴传媒方式中来。唯有借助更加强大的媒介,电影这种基于传统工业文明产生的表达形式,才可以在网络时代得到更大的生存空间。

Internet对电影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Internet为电影具体内容来展现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影响。Internet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社会生活后,在某种程度上不断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他们在网上交朋、识友,扩大交际圈,甚至与素未谋面的异性碰撞出爱情火花。一般来说电影和小说是最能反映真实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因此以网络生活为题材的电影和小说也就应运而生,同时也有了联姻关系,有时网络小说的畅销使得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极大的成功。比如: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小说,台湾网络作家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小说是首先在网上发表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对年轻人意外的通过网络相识相遇,并展开的一段激烈恋情。这部小说受到无数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由于超高的人气,被电影公司相中,最终改变成了同名电影,这部电影的放映,开启了国内网络小说改编电影之先河。虽然在电影放映后褒贬不一,但却不能否认这是一次有意的尝试。

是以互联网为“运输工具”传播电影。这种结合形式中Internet仅仅作为信息载体和数据库而存在,仅仅只是给使用者们提供了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大量的电影网站不断充实电影的数量和质量,共同铸建起一个庞大的影片库,全天候为各种人群提供各种影片,几乎可以满足一切观众的需求。只要网速足够,观众就能方便快捷地下载或在线观看感兴趣的影片和视频。网络电影的传播已经突破了国家与地域之间的限制,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能点击、观看、传播以及评价所观看的电影。可以说,在互联网上,如果没有了语言的障碍,也就没有了国界与地域界限。比如在中国,我们完全可以点击大洋彼岸的网页,观看美国或韩国制作的网络电影,同时将它的链接在自己的网页上,或在即时对话框中传给对话的远在非洲的朋友,并且在网页上留下自己的评论。这种突破国家地域限制的自由使网络电影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网络电影的传播带来了电影评论的自由参与。一方面,网络电影的评论还突破了评价方式的限制。过去的简单的文字评论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网民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了,网络电影的评论融合着文字、图像、音响、视频剪辑改编等等形形的方式。另一方面,网络电影带来了电影评论的时间、空间的自由,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受地域的限制,你可以将评价在论坛、BLOG,可以投票,还有各种网站、电影公司甚至个人举办专门的网络电影比赛或影评活动。

将internet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发展手段。在互联网被引入电影制作之后,电影被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观影方式,它拥有更加自由的选择性。传统电影与网络电影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只是信息的单一传递,而后者则给观众提供了交流、互动等更多的体验。网络电影情节发展的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或多线性结构,通过网上的多个链接,构建起一个多方位的剧情结构,对同样一件事进行多角度与不同层次的解析,从而揭示出更加深层次的影片内容。观众在欣赏这种电影同时,就像在阅读超文本小说一样,能够根据观众本人的医院选择故事的延伸方向,不同的链接将会引导观众通往不同的结局,人们可以前所未有地参与到电影剧情中去,全方位的享受到internet与电影的相辅相成。电影剧情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去多长时间,观众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不须要按照作者所设定好的路线被动的接受既定的剧情,这就是所谓的“非线性”。可能存在的故事主线和电影结局有许多种,这就是我所提到的“多线性”。

电影行业的业内人士显然对网络电影的前景充满信心,不管以何种方式与internet相结合,internet给电影带来的新的发展优势都是十分明显的。然而更主要的是,网络电影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美学,编剧、导演、演员和表演等这些被我们所熟悉的名词又被重新赋予了新的意义,以虚拟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为基本特征的网络艺术使电影越来越向满足观众个性化需求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是电影在与电视等其他视觉媒体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程度的观众认可度的最佳方式。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电信和internet的多网合一时代的到来,电影与internet的整合与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由此可见,internet电影通常情况下是指专为在网上播放而制作的电影短片,它存在于网络,同普通的电影院电影截然不同。与此同时,又超越这种通常意义上的定义,internet电影特指那些在网上上传的,超越了简单的观赏性,而增加了更多的渗透性与互动性的视屏媒体形式,这是internet电影的目前的发展趋势。在精神层面上分为三个方面:参与性带来个性的伸张、个体性刺激作品的丰富 、自主性引发观赏的热潮。

internet电影的制作者具有不留名性,internet电影的“导演”们不必过分在意创作过程中的束缚,而可以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方式来制作影片,并且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哲学在网络电影中表述出来,用不着过分地在意制作水平的好坏和作品的影响。无论“导演们”是想在网络电影的制作上小试“牛刀”,还是想宣泄自己的情绪,都不受创作条款的束缚。也正因为如此,internet电影作品才更加的丰富多彩。

internet电影的观众同样是不留名的。这样的形式促使人们在这个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不断地“观赏”与“被观赏”,人们摘下“被观赏”的重担,可以轻松愉悦的选择自己想要看的internet电影种类。用不着在意恶评如潮被定性为违反了什么纲目的电影,就放弃观看这不期望已久的影片。这一特性使得internet电影具有其他形式电影不可取代的优越性,能够更好的满足观众自由选择的欲望。

总而言之,internet电影基于网络的流行,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的结语以“乐观的年代”为标题,他认为,“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数字化生存也不例外。……但是不管怎样,数字化生存的确给了我们乐观的理由,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随着internet社会的不断健全与发展,作为新生事物的internet电影,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得更加完善。通过全世界电影人的共同合作和不懈努力,internet电影必将推动一场新的电影文化的革命。

上一篇:无线通信技术在煤矿的发展 下一篇:浅谈民办高校教育改革的三三三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