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妯娌情同姐妹撑起一个家

时间:2022-07-13 07:16:52

这个家,经历了人间沉重的悲伤,也演绎了人间感人的真情故事——

河北鹿泉市铜冶镇的李家原本幸福兴旺,可正值壮年的3个儿子却相继去世,这个家随之变得风雨飘摇。两位年迈体衰的老人,3个妯娌,6个孩子。面对这样一个家,3个妯娌抱团与命运抗争,全都不离开这个家!后来,先后有3个男人走进这个家做了上门女婿,与她们共同撑起了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在3个妯娌和3位异姓兄弟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大家庭渐渐走出困境,过上了幸福生活……

老二意外身亡,二儿媳招婿上门坚守大家庭

在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李庙云和妻子开明宽厚,3个儿子踏实能干:老大李建学在当地一家国企上班,老二李建芳做运输生意,老三李建洲当兵退伍后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兄弟仨相继娶妻生子,大儿媳李文娟温柔,二儿媳闫瑞英直爽,三儿媳张素霞外向,她们虽然性格各异,但关系融洽,亲如姐妹。

然而,厄运在1987年盯上了这个家。这年3月21日,在山西跑运输的31岁李建芳不幸出车祸身亡。

老二的猝然离世,对李家是个沉重的打击,尤其是27岁的闫瑞英。亡夫“头七”后的第二天,她将两个孩子送到公婆那儿,返回家找出剃须刀刀片准备自杀。就在这时,大嫂李文娟闯了进来。原来,闫瑞英去公婆那儿时,细心的婆婆发现她神色不对,便让李文娟赶过来看看。李文娟一把抱住闫瑞英,哭着说:“好妹妹,你可不能犯傻啊!”

看着大嫂浸满泪水的眼睛,闫瑞英幡然意识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要是真这样走了,这个家怎么办?5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怎么办?她扔下刀片和大嫂抱头痛哭。

可闫瑞英毕竟才27岁。过了一段间,开明的李庙云找大儿媳李文娟商量,主张闫瑞英改嫁,两个孩子如果不方便带走,可以留在李家。李文娟找机会将公公的意思转告闫瑞英,可闫瑞英闻言却哭了。她说:“嫂子,我不会离开这个家,不会离开你们的!”闫瑞英还指着屋外一棵梧桐树说:“我离不开这个家,就像这树上的枝桠离不开这棵树一样!”随后,她又坚决地说:“改嫁可以,但我只找上门女婿,他要跟我一起伺候公婆,为他们养老送终!”听到这话,李文娟流泪了,说:“我支持你!这个人一定要愿意融入咱这个大家庭才行!”

后来,热心人纷纷为勤劳善良的闫瑞英介绍对象,但无论对方条件多好,闫瑞英都会将自己的再婚条件放在首位。镇上一个优秀男子本来有意跟闫瑞英结合,但一听让自己“嫁”过去,吓得再也不敢登门。这个条件让不少男子望而却步,闫瑞英为此错过了数次再婚的机会。有人劝她放弃这个条件,可她毫不动摇。

闫瑞英就这样坚守着,直到经人介绍认识了曾做木工的董志英,她再婚的事才有了结果。董志英是个非常踏实的男人,因为家贫,35岁还没有结婚。闫瑞英的坚强善良令他感动,他表示愿意跟闫瑞英一起侍奉老人,努力经营好小家和整个大家庭。就这样,董志英成了李家的上门女婿,替代了李家老二。

董志英没有食言,来到李家后,不但将李庙云夫妇当作亲生父母对待,称呼他们为“爸爸、妈妈”,还将闫瑞英的两个孩子视为己出。

老三老大相继离世后,两妯娌同样坚持招婿维护完整大家庭

1998年9月,厄运又一次降临李家,36岁的老三李建洲也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当时,李建洲的妻子张素霞34岁,两个年幼的儿子最小的只有8个多月。

再次遭受丧子之痛的李庙云老两口大病了一场,张素霞的悲痛更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她和李建洲是青梅竹马的中学同学,两人感情极深。

张素霞的境遇,和当年的二嫂闫瑞英一模一样。闫瑞英对失去爱人的切肤之痛深有体会,便每天叫上大嫂来陪张素霞。李庙云同样不愿意让三儿媳守在李家,建议她改嫁。可张素霞的态度跟二嫂当年一样坚决:“爸,您别费心思了,我是不会离开这个家的!我就是找,也一定要像二嫂那样,再给您找个儿子回来!”

李家三媳妇张素霞要招上门女婿的消息,再次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有个条件较好、有意跟张素霞结合的男人,听到这个条件后就退缩了。不少人摇头叹息说:“唉,现在黄花闺女想找上门女婿都难哪!”

两个儿媳的做法,令李庙云夫妇非常感动,他们对儿媳们除了疼爱,也更多了一份尊重。

不久,通过热心人的介绍,新乐县一个叫丁国振的男人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李家。丁国振真诚地对张素霞说:“我很佩服你,也佩服这个家的所有人,我愿意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

就这样,丁国振和张素霞结合了,成了李家的“老三”。他接手了摩托车修理店,除了修理摩托车,还扩大经营范围,卖起了摩托车和电动车。平时,丁国振尽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李庙云夫妇对这个新儿子十分满意。

仅过了两年,不幸第三次降临李家。2000年8月,46岁的老大李建学因患食道癌撒手人寰,留下了与他同龄的妻子李文娟和一双正在上学的儿女。

三度白发人送黑发人,李庙云老两口的悲痛之情难以言表,他们的眼泪都快流干了。三妯娌在悲伤之余,更加明白,她们的肩上不仅担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任,更有重振家园的责任。作为长媳的李文娟觉得,身为长子的丈夫不在了,自己义不容辞地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她默默擦干眼泪,贴心安慰公婆:“爸,妈,你们要节哀保重。以后我们姐妹仨就是你们的女儿,我们一定会让你们安度晚年!”

在外人看来,李文娟已经46岁,再婚肯定会比当年两个弟媳难度大,她应该放宽条件才是,可是她的再婚条件跟两个弟媳完全一样。公婆劝她找个合适的人做伴,不要讲什么条件了,但李文娟说:“我是这个家的一员,两个弟妹比我条件好都不走,我作为老大就更不会走了!”她的话让公婆感动得直抹眼泪。

2003年年底,李文娟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好男人张敬业。张敬业是河北献县人,在铜冶镇的一个工厂上班,妻子几年前去世,他独自带着年幼的女儿生活。面对李文娟招婿上门的条件,他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对家里的老人好,也会对别人好。我带着女儿来这样的人家,就是迈进了幸福的大门!”与李文娟结婚后,张敬业就成了李家的“老大”。

家和万事兴,三妯娌和3个异姓兄弟同心创佳话

因为命运的安排,张敬业、董志英和丁国振这3个半路上门的女婿成了异姓的兄弟,他们在老人面前是孝顺的儿子,在孩子们面前是慈爱的父亲。至此,曾濒临破碎的李家,重新完整起来,温暖起来。

2004年春节,是李家十几年来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春节。全家十几口人聚在一起,举杯庆贺新春,热热闹闹。李庙云夫妇在欢乐祥和的家庭氛围中,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他们心里满是对3个异姓儿子和3个如同亲女儿般儿媳的感激之情。

为了增强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让这个大家庭时时充满快乐,三妯娌和三兄弟商量,制定了一个“快乐方案”:家里所有人,每一天都要乐呵呵地过;家庭成员谁过生日了,大家要聚餐庆祝;哪家的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大家要搞一个小型聚会庆贺……

在李家,大伙儿是抱团过日子。平时,3个小家庭谁家遇到困难,其他两家都会倾力相助,不分彼此。3家的7个孩子也都非常争气、团结。李文娟的儿子李向科在天津大学念大三,他一旦得知弟弟妹妹中谁的成绩跟不上,就打电话鼓励,并通过QQ视频给他们补课。

2004年5月,李向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天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这是家里出的第一个研究生,一家人高兴地为他举办了庆祝宴。在李向科的带动和影响下,李家第三代的几个孩子学习都非常努力。2004年夏,李文娟的女儿李向华、闫瑞英的儿子李向辉,同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北大学。

2005年7月,张素霞的大儿子李向阳考上了河北农业大学。次年,张素霞的小儿子李向波考上了河北科技大学。然而,他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却决定放弃学业,到店里帮父母经营生意。原因是他心疼整天操劳的母亲和继父,不想给家里带来经济负担。张素霞夫妇不同意,希望他好好上学。李向波自信地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除了上大学,我照样也能找到好出路。我会把咱家店里的生意做红火!”果然,李向波到店里后,以全新的经营方式,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在3个异姓儿子和3个儿媳的尽心赡养与精心照料下,李庙云老两口度过了幸福的晚年。李庙云的老伴和李庙云分别于2006年、2008年安详离世。两位老人走了,但这个大家庭并没有失去凝聚力。三妯娌和三兄弟像老人在世时一样互敬互爱,3家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成功成才。

李家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2008年,李家的3个小家同时被铜冶镇政府授予“道德模范家庭”称号;2009年,李文娟、闫瑞英、张素霞三妯娌当选“感动河北”人物;2010年,三妯娌被评为石家庄市首届道德模范;2011年,三妯娌当选第三届“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此时,3家的7个第三代,有6人已成家,而且有了各自的孩子,每一个小家庭同样过得红红火火。

2012年3月底,李文娟、闫瑞英、张素霞三妯娌,带着各自的夫婿,去北京参加《向幸福出发》节目。在舞台上,她们深情地演唱了《家和万事兴》这首歌,借这首歌诠释对幸福的理解,表达对3位上门夫婿的感恩。2012年9月,三妯娌当选“中华新二十四孝人物”,她们的孝悌之风不但传给了下一代,还影响了无数人。

如今,李家三妯娌在操持着各自的家庭,她们依旧和睦相处,情同姐妹。

上一篇:大学生能要求父母付学费吗等 下一篇:一串故事见证恩爱夫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