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暖?变冷?给个理由先

时间:2022-07-13 06:18:05

全球变暖,如今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了。不过,让人有点尴尬的是,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刚开过,北半球就应声集体遭遇几十年难遇的极寒严冬。用英国《泰晤士报》的话来说,“芝加哥人躲避着能冻死人的严寒,巴黎阳光普照但冷得像西伯利亚,意大利冰雪覆盖……”

于是,关于到底是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的质疑和争论再起。变暖论的维护者认为,恰恰是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法国《世界报》则用北大西洋“涛动”和厄尔尼诺现象解释今年北半球的严寒,并认为这种低温没有什么特别;法国气象机构还预测,总的来看今年第一季度法国将比往年“更加温暖”。而一直被压制的“变冷论”者趁机宣布,地球的又一个冰河期即将到来。许多人举出了2008年冬中国南方的冰雪和伊拉克十年来下第一场雪的例子。凑趣的是,动物学家最近也宣称,研究发现,在暴风雪中冻死的北极熊数量是因为冰盖融化而淹死的北极熊的四倍!

平心而论,将所有极端气候归因于全球变暖固然有些牵强,但仅凭今冬的严寒就匆忙得出“冰河期将来”的结论更不靠谱。气候变化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未来的大事,到底是变暖还是变冷,总得给出一个让所有人信服的合乎逻辑的理由,才能让有关国家为全人类利益承担义务。而至少迄今为止,“全球变暖论”还无法说服所有的科学家。主流的科学机构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认为,目前直到2100年或更远,如温室效应得不到控制,全球气温态势图像曲棍球杆,一路上行。而俄罗斯气候专家米哈伊尔•鲁金就指出:“如果审视数千年气候历史的话,可以看到目前正在发生的气候变化是周期性的。”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气候学家竺可桢就研究了过去五千年中国的温度变化,他发现从五千年前的仰韶到三千年前的殷墟时代是中国的“温暖期”,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此后周期性摆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 年、1200 年和1700年分别出现最低温度,摆动的幅度为1℃~2℃。

俗话说,登高望远。视线放得更长远一些,有利于我们看清事物本质。例如,现在很难有人相信,仅仅三四十年前,“全球变冷说”曾流行一时,1947年~1976年的全球性寒冷天气曾使许多气象学家惊呼“小冰期”的到来。1973 年日本气象厅更是预言,21 世纪地球将进入“全球变冷”时代。但自上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气温不但没有继续下降,反而出现了回升。如今,对于持续30多年的变暖,普遍的看法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了“温室效应”。不过究竟是不是这个原因,科学界争论也很激烈。例如,科学家通过对南极和格陵兰岛3000米深处采集到的冰芯进行研究发现,全球升温早在工业革命前已经开始了,温室效应就无法解释人类工业革命大量产生二氧化碳前地球曾经变暖的事实。而俄罗斯著名天文学家阿卜杜萨马托夫指出,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强度增加,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微不足道。去年12月8日,20个国家的140名科学家联名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写了公开信,质疑“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

不难发现,“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减排”,这个从现象到行动的逻辑链条现在看来也并不是那么无懈可击。不过,在西方国家,气候变暖已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科学问题演变成了政治问题。就连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也承认,“气候变化是一个被政治家操弄的科学问题,他们坚持的只是政治原则而非科学精神”。原因很简单,从变暖和低碳减排,这个逻辑中蕴含着巨大的利益。从低政治角度看,“低碳经济”下早就产生了一批新能源、新产品的大公司,他们的利益与减排紧紧联系在一起,而碳排放交易制度则让投机者看到了各种机会。而在高政治层面,在气候变暖问题上态度最积极的欧盟在新能源研发领域领先,可以借机重新确立世界领导地位,更何况减排还能限制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步伐。因此,在气候变暖问题上,政治与利益远远超越了气候与科学本身。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人类不需要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开发绿色新能源并没有错。只要看看人类活动导致森林毁灭、江湖断流、空气污浊、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现象就能知道,地球确实不堪重负,过度消费导致资源环境恶化的发展模式不可取。不看到这一切,只拿全球变暖做文章就显得有点本末倒置。而借变暖说事,试图限制别人发展权就更加令人厌恶。事实上,哥本哈根大会被许多人讥讽为一个“秀场”并不是没有道理!

上一篇:2010,我的梦想 下一篇:政府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