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7-13 04:16:22

大众传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作者针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大众传媒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包括大众传媒的概念和分类,并且对大众传媒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高中历史 大众传媒

1、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众传媒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书刊、报纸、电影、电视、广播、录音、录像带、光盘、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构成的大众传媒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当前的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大众传媒广泛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刚好迎合了新课改的要求[1]。

2、大众传媒的概念

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的,受到时间和空间上地限制。当新闻传播工具出现后,新闻传播开始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这就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在大众传播的发展过程中,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电脑与互联网的运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们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大众传播的新时代,使得大众传播的辐射范围迅速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深[2]。

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现在,人类文化在经过口语传媒文化和印刷传媒文化两个阶段之后,己进入大众传媒文化阶段。大众传媒文化的产生是传媒文化发展史的伟大变革,其实体是大众传媒。所谓大众传播媒介,也称大众文化传媒,是指有组织的传播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向广大受众进行信息符号的复制和传播时所凭借的传播手段、工具、途径和渠道。

3、大众传媒的分类

当代大众传播媒介有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等;电子媒介有电影、电视、广播、磁带、光盘、国际互联网络等。

(1)报刊: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报纸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2)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新闻传播工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

(3)电视:利用电子设备传送活动图像的技术,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

(4)互联网: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链接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人们常把网络媒介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

除上述四项之外,还有众多传播载体传递社会信息,充当教育媒介,在此就不再逐一论述了。

4、大众传媒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4.1大众传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就我国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情况而言,“我教你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主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模式更是不符合教学的发展趋势。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要求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老师不应该在课堂中唱独角戏。大众传媒凭借其广泛性和多兀性的特征刚好迎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一方面,从大众传媒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来说,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可以离开课堂,以信息和舆论的形式,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受众在行为方式和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将传媒直接引入课堂的教学环节之中,作为一种情景诱导的教学工具,大众传媒会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这种应用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单向传播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平等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育改革,实现教育最优化带来新的契机,从而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4.2大众传媒在高中历史课外学习和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大众传媒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对历史教学的影响贯穿于课堂内外。历史的沉淀是厚重的,教科书提供给学生的只能是历史的框架而无法展现历史广阔的外延。45分钟的课堂时间无法全面地呈现历史的整体性和鲜活性特征。大众传媒凭借其丰富多元的形式,以其无所不在的影响,时时处处感染着受众,弥补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限性和狭隘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赏影视作品、浏览网页的体验即是大众传媒寓教娱乐的过程,其中相关的历史知识在无形之中便转化成了观众的史学积累。

另外,历史是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借鉴,历史教学担负着传承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的重要责任。社会发展需要全面地展现历史,深入地研究历史。本轮课程改革不仅注重大历史的描绘,同样注重各地区的特色史学教育。每个地区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回忆,都存在有别十他地的特殊之处。所以乡土教学方兴未艾,校本教材的开发接踵而至。历史教学工作者除了奔走于图书馆、档案馆查找地方志之外,反映某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的报纸、书刊、杂志,作为一种历史资料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近代以来,广播影视技术的发展为当代社会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图片、音像资料更是很好的史料素材。纷繁复杂的史料素材如何收集、整理,得益于计算机数字化的应用便可实现由繁化简,由难变易。

可见,大众传媒的历史教育功能可以弥补历史课堂教学的空白和不足之处,二者有效地结合方能相得益彰。

5、结论

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大众传媒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符合现代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由之路。在一些学校,多媒体设备、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等已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给历史学科的大众传媒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改变了以往教师靠粉笔一一板书的单向线性传授模式。历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各项传媒信息有机整合,学生的主体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众传媒用动态的演示活化历史、再现历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延长记忆、存储时间;抬升认知水平。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大众传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一定会口臻完善,发挥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建国.《文化选择与传媒进步一试论传媒与文化的关系》,新闻界,2008 (6).

[2]萧璐.《略论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新闻界,2003 (1).

上一篇:教学反思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下一篇:如何把学生的错误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