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重组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3 04:01:16

探析重组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家庭,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每个人自出生以来接受的第一个教育。由于其自身特殊性,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家庭教育本来就是个复杂的工程,难度系数比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离婚率逐渐上升,家庭重组现象普遍增多,重组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成为亟不可待的问题。

重组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在整个教育问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要研究重组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首先从子女的心理出发,本文就重组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表现、原因以及对策进行了细分,在思考之际,从重组家庭子女自身、家庭方面、学校方面和整个社会剖析,树立重组家庭子女的自信心,培育健康的行为、营造一个“爱”的大环境是处理重组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落脚点。

关键字:重组家庭 教育问题 教育对策

C9131

一、重组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表现

1.自卑与冲动两面性

重组家庭的子女处于失去父母一方爱的痛苦中,长期无法自拔,不愿与人交流,在公众场合涩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内心恐惧别人的不赞同,不满意。不善与人交流,说话谨慎小心,持有一种怀疑别人和自我否定的态度。这是典型的自卑心理,长此以往会对他们的内心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或者留下阴影。

但是,重组家庭的子女也存在冲动的一面,遇事偏激,执拗,由于长期缺失父爱或母爱,对其任之放纵或者顺从的教育方式,造成良好教育的缺失,他们常常表现出凡事不在乎,“乐观”的心态,“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长此以往,就形成人们眼中的“问题学生”,对他们心灵造成一定的扭曲。

2.感恩与攻击双重性

重组家庭子女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成长,接触到新的亲戚朋友,相处过程中也会存在两面性影响,对他们好的人,他们记在心里,心存感恩,而且遇到什么事也只会找对他们好的人帮助或者反过来λ们帮助,慢慢地久而久之融进这个圈子,和他们打成一片,相处的很惬意,觉得人际关系很和睦,感受到生活中很温暖。也有一些和他们相处不是很融洽的人,他们的心里根深蒂固,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以“回报”他们。这种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酿成不可估量的错误,甚至毁了他们一生,

3.逃避与期望同存性

重组家庭的子女也有亲情,既想和继父母亲近,又害怕亲近是对亲生父母的不尊重、背叛。这种心理造成有意避开继父母的爱。甚至有的继父母也有自己的子女,害怕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对他们的爱和亲情视之不见,甚至有的离异子女认为正是由于继父母,亲父母才会离婚,所以对其继父母有仇恨的心理,不愿接受继父母的一切,觉得一切都是为了迎合他们,所以常常对于继父母就是“不接触最好”这种心理,对继父母总是一副逃避状态,不亲近,给人一种距离感,感觉像就不熟悉的陌生人。

但是当他们看到朋友一家子幸福的在一起时,有表现出一种羡慕的心情,很期望得到继父母的爱护和关心,和他们在一起,又感到这是一个完整的“家”。他们有这种逃避和期望感。

二、重组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原因

1.自身原因

其一,重组家庭的子女经过家庭变故以后,其心理产生脆弱感和抵触感,与人之间存在距离感,不愿过多的与人接触、交流,也不愿接纳任何人进入其家庭,对于继父母产生排斥,甚至有的离婚的家庭子女,往往把继父母看成是离婚的根源,一种仇视心理来对待他们;

其二,重组家庭的子女有着与之年龄相仿的玩伴,但是他们承担了过多的背负,来自于自身和家庭两方面,一方面,他们觉得只有自己足够努力,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他们专注于正常人认为没有任何意义的目标上,造成自己面对巨大的压力,心理上承受更多的负荷。另一方面,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分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对子女寄予的期望很大,造成孩子背负的压力也很大。

其三,重组家庭的子女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亲父母有着思念之情,在他们心里有了一个人的地位,其他人是代替不了的。再者如果过多的和继父母接触,产生感情,也觉得是对亲父母的一种背叛。这双重的心理使得他们长期处于戒备之中,造成一定的危害。

2.外在因素

从学校方面而言,教育者应该关注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因材施教。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教育者并未了解真实情况,戴“有色”眼镜看人,使得重组家庭子女的心灵受到伤害,在同学面前低人一等,内心产生孤僻和自卑感。有的重组家庭子女在犯错误时,有的教育者甚至贬低重组家庭的人格,把他们的错误会归因于家庭因素,在众多人面前提及,这样造成重组家庭子女受到双重伤害。同学之间的看法也各有不同,有的同学自身带有一种优越感,对重组家庭子女一种鄙夷、嘲笑、瞧不上的态度;也有部分同学表示一种关心和同情,给予帮助。

从社会方面来看,有的单位对于重组家庭的子女有“歧视”,害怕他们到单位后,由于家庭问题而影响工作;有的人找对象,对重组家庭的子女有意见,认为跟着他们会受到委屈,甚至偏心对待,处理家庭关系很累;有的人做朋友,也嫌弃重组家庭的子女,觉得他们是对自己有利可图,想占自己的便宜,对他们总是抱着一副“面上的朋友”而不深交。

三、重组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

1.家庭方面

其一,对于重组家庭,子女的心和继父母的心应当相融合,子女的教育与继父母的教育共同发展,同时,亲父母和继父母共同承担责任,致力于子女的家庭教育。从子女心理出发,挖掘他们内心所想,传授于经验和感悟,继父母应该给与他们亲生父母的爱,一视同仁,而亲生父母也应该给子女讲些继父母的不容易和对他们的爱和呵护,让他们慢慢理解懂得接受感化,不要对他们产生误解,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其二,尊重子女的想法和观念,维护子女的自尊和塑造自我形象相结合,中国式家庭父母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喜欢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对于重组家庭的子女而言,本来他们就比较多愁善感,如果再加以比较的话,只会错失他们的兴趣点和自信心,因此,子女的心和继父母的心牢牢结合,另一方面,维护子女的自尊和塑造自我形象相结合。

其三,鼓励子女多和同学、他人交流,鼓起生活的勇气,培养子女独立的意识和人格,多参与社会活动,在集体中受益,排解心情的不畅和郁闷,也给子女多树立榜样,同时,继父母也和其他家长多交流,多走动,向他们取取经,学学经验,这样,子女慢慢也会和其他孩子熟悉,就会感受到其他人的温暖,也不会有那种“低人一等”的感受。

2.学校方面

第一,加强对重组家庭子女的关心和爱护。

多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塑造正确的行为准则,以“学生榜样”来带动重组家庭子女的兴趣点和行动。对于重组家庭子女的优秀表现,应给予肯定与表扬,多多鼓励,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即使他们有过错之处,应该谨慎指出缺点,以耐心和爱心来感化他们,对于其不良行为应坚决制止,耐心帮助他们纠正和克服缺点。对于“儿童节”或者其他节日,利用手机短信发送短信祝福,使他们感到和其他孩子有着同等待遇,没有任何差别,心理很平衡,感觉得到尊重和信任。

第二,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建立相应的部门机构,不仅要做到重组家庭子女的信息归档,妥善管理,更要做到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对症下药,找出问题的根节点,如果是子女和继父母关系不和,受到了不尊重、委屈或者不信任,学校辅导部门应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就子女目前的现状和心理状态与家长进行沟通,同时,希望继父母和子女能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与发展。

第三,组织活动,增进感情

学校多组织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让重组家庭的子女多在集体中生活,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他人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孤独和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发现他们的亮点,找出长处,因材施教,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从而增强他们的快乐感和幸福感,从内心真正树立自信心。

第四,加强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发展

尽力多组织“亲子活动”,加强继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培养彼此的默契度,营造一个温馨的小家庭。例如运动会可以组织继父母和子女之间合作完成,开家长会(继父母作代表)或者家长沙龙,将子女教育和自身教育相结合,跟上子女的步伐,能够深入了解子女内心,以提供更大的动力支持。

3.社会方面

第一,整个社会中大力呼吁关注“问题学生”。从全民意识上高度重视,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并没有被抛弃和被嘲笑,相应的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关怀。在社会中宣传掀起“互爱互助”的浪潮,将重组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提到议程上来,让更多的重组家庭子女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在社会中能够尊重,能够得到保障。

第二,建立重组家庭问题咨询机构,或者开设电话,建立微信群,能够有问题直接咨询或者给出建议。设立投信箱,有的问题比较隐晦,可以匿名写遇到的问题,咨询机构会针对这一问题,相应的做出决策,并呼吁整个社会防范类似问题的发生,以绝后患。

第三,邀请一些知名心理学专家、或者讲师开展讲座,进行传授经验,解疑答惑,现场指导。对于“问题学生”的疑难进行深度剖析,从理性思维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给予子女和父母明确性的建议。

第四,开设一档关于“组合家庭”综艺节目或者出版成书籍,有专业的老师给予指导。

第五,对于“重组家庭”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专项开展暑期夏令营或者其他活动,加强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总之,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连续性教育,促使重组家庭子女能够抵制社会中不良的诱惑,让他们自身在全面教育中得到发展与满足,加强他们的自信心,落实他们责任感意识,让他们在爱的长河中快乐成长,教育是全方位的,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为重组家庭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陪同他们走过适应期,为他们指引前行的方向,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高中建主编.当代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04.

[2]赵庆杰.家庭与伦理[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11

[3]申继亮.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09.

[4]张远煌主编.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W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4.

[5]胡俊丽.离异单亲家庭初中生心理复原力及其相关研究[C].河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0.05

上一篇:为幼小衔接期的孩子搭建快乐的成长阶梯 下一篇: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浅议初级日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