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合作学习”的观察与思考

时间:2022-07-13 03:32:04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合作学习”的观察与思考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尤其是“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是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合作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威力,创造活跃而高效的课堂呢?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 探究 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虚有其表,形同虚设

先看一则教学片段: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先提了一个问题:“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接着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随着一声指令,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闹哄哄一片。学生们有的站起来,有的争得面红耳赤,看起来讨论得很热烈。几分钟后,教师说“停”,全班学生马上安静下来。然后老师要求几个学生汇报合作结果。一节课下来这种象征性的 “合作学习”共进行了三次,每一次都是匆忙收场。这样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来很热闹,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其实都是一些假象,没有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二) 合作学习被滥用,华而不实

合作学习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而是要因“材”施教。简单的问题,大多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如果还要合作学习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养成学生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习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总会有些学生懒得动脑,总想依靠别人,长此以往,会造成他们学习上的惰性。所以,教师不能为了教学的花样而节节安排合作学习。

(三)忽略自我探究,喧宾夺主

教学实践中我还发现,如果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习数学,独立思考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打好自我探究的基础才能使合作交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记得参加工作不久,我在给学生上“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在出示了组合图形并给出组合图形的概念后,就立刻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办法,结果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和同伴讨论,而是在静静思考……现在想来,那次是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

二、合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威力,创造活跃而高效的课堂呢?关键在于深刻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准确把握它的实质,进而科学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人数太少,就不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思维。有些动手操作的实际问题需要小组3至4人一起合作才能完成。但是,如果合作人数太多,意见又不能及时统一,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浪费时间。所以合作学习的人数3至5人最好。

2.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要多元化。男生勇敢、思维开阔、动手操作能力强。女生则心细,合作能力强。在合作小组的分配中,适当注重男女的比重,可以使男女生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一个小组内要有学习好的学生,也要有后进生,这样才能互助学习,全面进步。

3.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合作环节,做到适时恰当,不可滥用或流于形式。

(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学生的合作学习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做到以下四点。

1.会听。学会与人交谈时认真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轻易插嘴。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

2.会说。仅仅会听是不够的,在合作学习中还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说,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擅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3.会辩论。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时适当的辩论就显得十分必要。要以理服人,避免无意义的争辩,避免出现过激语言。如果辩论失败,要坦然面对,胜利了也不可洋洋自得。

4.会总结。合作学习最后需要汇报小组的学习结果,每个组员都要做好代表整个小组表明观点的准备。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时,我让每组同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元、角、分,理解10分=1角、10角=1元的换算关系,并创设情境,组建一个简单的“小小商店”,(小组内)让学生通过买东西、卖东西、付钱、找钱来体验和感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四)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比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如果把32份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时,份数多而且每个小扇形又很小,一个人很难完成。但是如果分成小组一起来做,不仅拼得快,而且拼得准确。在小组的合作下,学生漂亮地完成任务,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三、教师引导、自我探究、合作学习有机结合

自然界的万物是相互作用,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教学活动也应如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时刻牢记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往往会陷入迷茫或误入歧途。独立思考、自我探究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自我探究,头脑当中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谈得上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引导、自我探究、合作学习,三者应该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才能发挥出它们巨大的威力,创造出活跃而高效的课堂教学。

《吕氏春秋》曰:“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会学生合作探究的本领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步地探索。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恰当地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合作探究成为新时代学生的必备良技。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新标准、新评价编写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商务印书馆.

[2] 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张双棣等译注.吕氏春秋.中华书局.

(责编 闫祥)

上一篇: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小学英语课堂 下一篇:巧用课前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