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论述如何提高统计工作中数据质量

时间:2022-07-13 03:16:48

详细论述如何提高统计工作中数据质量

摘 要: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统计信息的可利用性。统计数据质量低下将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决策,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实现统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全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质量

1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其中,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决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目的。

2 目前我国统计工作中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统计数据失真

这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 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 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统计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内在因素, 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各级统计管理部门在统计执法过程中力度不够,对统计过程缺少制约与监督, 对统计数据缺乏校验与复查的有力措施。

2.2 数据处理手段发展不平衡,数据出现逻辑性错误

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数据处理手段出现从基层的手工操作到省、国家一级政府统计数据处理的高度信息化。就地域而言,占全国70%以上的地方统计数据处理是手工操作或半手工操作,速度慢、效率低,可靠性差,这与统计的及时性要求不相符合,统计所反映的当前经济现象的真实性难以确定。

2.3 统计工作中拼凑数据

这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同一数据。这种东拼西凑的数据,虽然分别有事实根据,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其性质与数据虚构相同。

3 统计工作中的“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3.1 虽然我国的统计工作已经与国际接轨, 但由于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现阶段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统计工作中的统计方法、手段, 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对目前干部考核中一些片面强调GDP 增长的业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长期以来,统计工作中存在着“以数字论英雄”的局面,从而出现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怪现象。许多基层干部出于无奈,不得不故意虚报统计数据,来为自己的“政绩”增光添彩,造成统计工作中数据的不真实现象。

3.2 加大对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

力争使每一位统计参与者, 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都要了解统计工作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错误的统计信息会给国家的经济工作带来深重的灾难, 努力提高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得到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支持。

3.3 完善统计工作中的统计考核指标体系, 以及与此相适

应的统计方法,从而在源头上来遏制问题产生的基本动因必须对我国统计工作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 总结出统计工作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使基层的统计数据质量免受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为我国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4 保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统计部门今后应在加强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从数据采集的圈子中跳出来,重点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对弄虚作假的单位要坚决严肃查处。在立法上,罚款数额应该大幅增加,以威慑统计违法者,逐步建立全社会的统计诚信体系,再辅以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综合考虑每个党政官员们所处的工作环境、自然资源等多种因素,真实、公正地评价每一个人,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遏制住不正之风的存在,根除“数据误差”。

3.5 努力提高统计从业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来带动统计工作的正确发展;并通过统计工作的正确发展,反过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统计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做好统计工作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统计人员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不善于统计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写不出有一定深度关于本企业某一方面对决策层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

4 做好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对策

4.1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应当是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数据质量控制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每进行一步,都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已发生的差错及时进行纠正,做到层层把关,防止差错流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全体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专人负责。

4.2 搞好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

国家统计局在《国家统计制度的总体方案》中提出了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案体系” 指明了抽样调查作为新统计调查体系的主题,精简全面统计报表。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推广抽样调查方法的应用,它避免了对总体单位的逐一调查和较多的中间环节,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各方面对统计数据在调查过程中的干扰,因而使得调查的数据较符合客观实际。

4.3 正确规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

数据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对统计数据精度所提出的要求。满足统计目的精度的统计数据就是准确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首先要做充分的调查,系统地收集市场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反映和实际使用效果的情况; 其次要分析研究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找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攻方向;最后要进行反复论证,考虑到统计工作中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4.4 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质量评估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

可运用抽样调查法推断总量指标的准确性, 它是对全面报表、普查、重点调查的基层统计数据或汇总统计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或误差判断的科学方法; 运用回归分析法检测统计数据的可信度。例如,在对汇总数据的评价中,可利用回归分析,发现矛盾,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并可用计算机建立模型,对各类数据纵横比较,以确定其质量。还可用主次因素排列分析图、因果分析图来分析各种统计数据质量。在多种经济成分的统计数据中,要寻求一种能够多因素同时考虑的方法,不能只局限与一些单一因素的评估方法。例如运用模糊评价法等。要加快成立相对独立的专门从事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的社会终结组织结构, 确保统计数据评估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5 总结

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其表现形式的统计数据的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目前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不论是与社会各界的需求相比,还是与相关国际准则的运作要求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完善基层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一项长远的任务,倡导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更加重视统计数据的质量,抵制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使我们的统计工作能更好的地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

上一篇:黄芪颗粒治疗小儿多汗症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那些拉风又追风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