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13 02:44:01

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当前国家正在大力规范和整顿建筑市场,各地区纷纷响应,然而根本上并没有扭转较为混乱的市场秩序;结合目前社会背景及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的相关制度,本文主要就当前招标投标市场现状及原因进行汇总分析,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现状,对策

Abstract: The current state is to standardize and rectify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the region has response, but ultimately did not reverse the more chaotic market order; combined with the related system of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bidding area at pres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bidding market status and the reasons were analyzed, puts forward relevant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Engineering, bidding,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23.2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经历了从行政主管部门指令性分配任务到施工企业进入建筑市场承揽工程的过程;直到现在施工企业完全投入到有形建筑市场,充分竞争、积极参与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整个建筑市场,逐步规范、透明、公平、公正,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国家和纳税人的根本利益;但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有悖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情况,从而剥夺了潜在投标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滋养空间,使建筑市场处于非良性竞争状态,严重危害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招标投标问题现状列举、背后原因探析、改进措施几方面进行分别进行论述。

一、目前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用制度的漏洞,尽量避免招标如:建设工程招标人和相关部门为了自身利益,设法规避招标;

2.利用职权便利,采用“明招暗定”的虚假招标 建筑工程业主或相关人员与投标人、招标机构相互串通、搞“明招暗定”。

2.1排斥有竞争的潜在投标人在一些工程项目上业主用不合理的苛刻条件限制、排斥某些潜在的投标人,致使其不能参加投标。如:为意向投标人量体裁衣,提高潜在投标人资格门槛,从其业绩、人员、大型特种机械设备有无、特定行政区域的业绩等方面操作;在资审过程中,对潜在投标人刁难、提出各中不合理的要求,利用资格审查文件中含糊的词汇找无关紧要的漏洞;或故意在招标文件条款中提供苛刻条件,让潜在投标人知难而退。

2.2已经内定的中标企业,利用围标、串标的方式,串通多家企业组成临时联盟,制造公开招标的假象,从而达到高价中标的目的。

3.企业之间相互串标、围标、假借资质参与投标

投标企业之间串标、围标。从而在一定时间段内瓜分区域蛋糕。具体投标项目操作过程中,相互勾结,互相串通,以各种手段介入招标投标各环节,以此达到高价中标的目的。

4.评标程序过于形式化,评委专业水平、职业道德不够

行政上约束不严,评标质量上大多部是交差、走过场。专家库的申报、资格审查和考核不严,导致入选专家在业务和职业操守上良莠不齐。在实际运作中评标委员会并没有很好实现其预定功能。

5.招投标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各相关部门监督执行力不到位

我国对招投标中相关参与部门职能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

5.1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为招标投标活动提供服务;不得与行政监督部门存在隶属关系,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5.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招标投标工作;

5.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招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5.4监察机关应该依法对与招投标活动有关的监察对象实施监察。

5.5招标人的各环节行、被委托的招标机构的各环节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5.6对于潜在投标人的行为的各环节行为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但在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够,招投标交易中心、监督部门、财政部门的专业人员少,投入的精力远没有达到以项目为单位的具体控制。但是各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编制少,对工程建设涉及项目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很难实现,从而监督工作不够有力。

二、招投标问题背后的原因探析

造成问题的主要成因有很多方面,归结起来有以下两点:

1、违规代成低本与高额利润的反差。在招投标过程中,,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投标人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公关,从而各项制度某种意义上无法实施。

2、监管机构制度上主观能动性较低,即低水平监管与高隐藏交易的反差。场内结果是场外交易的体现,大都是在有形市场外私底下达成交易,很难被抓住把柄。

3、目前招投标市场的发展及措施

总结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并不断修改、完善配套的行政法规措施,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充实完善有关规定,进一步筑牢工程建设领域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屏障,维护招标投标活动的正常秩序,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反腐败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阳光透明、廉洁运行。

①招投标整套管理体系需整顿,统一规则、完善制度;清理非法涉及与招投标法相抵触的文件,取消招投标各环节人为因素,严格监管、提高效率。

当前,招投标市场多头管理的现状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议我国相关部门研究一套招标市场的监管办法,改变目前这种多头管理,只管机构不管其他部门的状况。建议国家或省成立专门的招投标管理部门或招投标管理委员会,将多部门对招投标管理的职能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招投标执行条例及相关监管办法,形成一个招投标仲裁制度,确保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

②严格规范招标机构行为

监管及考核机制招投标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策法规性较强的工作,招标活动应有严格的档案管理,将完整的招投标过程资料存档保存。目前,各监管部门对招标机构都有自己的考核办法,但大多偏重于对招标业绩的考核,对业主及招标机构没有进行定期、严格、细致的检查。招投标监管部门应对招标机构进行定期严格的考核,坚决取缔那些不按法律法规开展招投标活动的非正规机构及挂靠型机构,制止其违规招投标行为。

③专家库的监管及考核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专家库设置较为分散,不利于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和监管。省级或地级市为单位,需建立统一的专家库,开发研制统一的专家抽取软件系统,进行网上平台操作,专家信息资源由各招标机构共享,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监管。配套制定出评委专家的相关管理制度,把思想品质好、作风正派、业务素质过硬的专家人员甄选出来进入专家库,并加强对专家进行定期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的培训。加强对评标专家的考核和评价工作,对不称职的人员应从专家库中清除,从而保证评标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对一些敏感的、复杂的、有争议的项目,建议抽取一定比例的异地专家,或开展远程电子评标。

④工程项目评标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

评标过程时间紧项目,对一些复杂项目在评标前多给评标专家一定的时间,使其对所评项目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系统地了解。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为招标人把关、为国家和社会打造更好的项目。

⑤进一步加强监督促进检察

发改、监察及主管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招标行为进行检察或抽查,加大处罚力度;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在项目立项或备案时予以明确;对项目业主单位适时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和指导。

⑥强化健全相关制度

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制度,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域、行业保护行为进一步完善建设市场,其核心是交易中心同政府职能部门分开,明确建筑市场的服务责任。加大进场交易的规范力度。所有工程项目一律纳入有形建筑市场交易。治理建筑市场的混乱,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并且还可以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域和行业保护现象,减少陪标现象。建设单位可以在交易中心找到好的施工单位,施工企业凭实力增加了中标机会,外地企业不再受地方保护的困扰。有形市场的完善必将进一步打破行业的垄断和地方的壁垒,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三、结束语

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市场经济行为,西方国家经过长时间的运行才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我国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许多不完善、不配套的地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施行,招投标市场行为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招投标活动必将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仪民 李颖 浅议建设工程招投标评标办法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上一篇:膜分离技术在工业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Auto CAD的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缩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