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洋过海来看你――寻山茶记

时间:2022-07-13 12:21:10

定题会上,我选择了一种对我而言陌生、颇具神秘色彩的花卉作为我硕士期间的研究对象:华东山茶。定题35天后,我踏上了去寻找山茶的旅程,我知道,这次我要飘洋过海了。

出来之前我甚至没有见过露地栽植的茶花,更不要提野生的。我担心这样的匆匆,能否找到想要的,之后能否顺利地开展课题。两个月中,两次往返北京与华东之间,从浙江到江西,宁波――舟山――富阳――象山――奉化――温州――瑞安――玉山――抚州――南昌,一连串美丽的名字,伴随着我寻找山茶花的美好愿望,将永远隽刻在我的记忆中。因为这两次出差,带给我的反思和思考太多。

朱家尖岛,天晴日美

朱家尖岛靠近外海的东南山坡,生境极端恶劣。海风特别大,岩石,灌丛低矮,甚至呈垫状。野生山茶零星地生长在灌丛中、石缝间,自然形成卵圆形树冠。向导指着远处说:“那叶子反射银色光亮的全是红山茶。”呵,好大一片!我又是惊叹又是开心,却发现大多数的花朵都藏在叶腋下,并不明显,而从灌木型山茶作优势种的群丛走进去是那么的不容易。坡度且不说,层间木本植物菝契的茎干上尽是倒勾刺,不小心就挂了彩,然而还是值得的。

这是一种让人愉快的红色,和海蓝、云白、绿叶、金蕊配合得天衣无缝,花瓣饱满、精神,是一种没有修饰也不需修饰的美。5~7枚花瓣基部连生,开过了就整朵落下,还可以鲜艳很久。由于山茶的花期在冬末春初,林下草本还很少返青,那玫红依旧的整朵花就更加的醒目。

我们又登上大青山――是这里的最高峰了,由于海拔的升高,风明显加大,温度也下降。但是,登高望远,朱家尖岛和海的交界处,金沙和白色的海浪,是我见过最美的蕾丝,山茶就生长在蕾丝之上,山海之间。这样的环境将锻造出怎样的风骨?

普陀山,阴雨连绵不绝

寺庙里绝少用色彩鲜艳的花来装点,茶花是个例外。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内茶花栽植非常普遍。而我们到这里来,是想看野生的山茶大树。

不愧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佛顶山周围,10米以上的山茶大树隐约可见,赞叹之余又让我们心寒:这其实是一片蚊母树林,山茶当然显得形影相吊。顺着石阶往下走,林缘或林下又逐渐出现了已经熟悉的灌木状山茶,我思着刚才的情境:原来它们可以长那么高。

桃花岛,迷人的是山茶

当地人就叫这里“桃花”。只听这名字,人还未进入内心已觉得浪漫而不可言了。其实岛的名字来源于桃花石。这石头从山上开采下来的时候,表面就有黑、褐或者墨绿色桃树形状的天然纹理,岛屿也因此得名。当我们沿着木栈道,看到全岛群峰起伏、岗峦密布、山海景色绝佳,与金庸笔下的描述真有几分神似。

又一次来舟山,我和搭档在“东海神珠”的对面,发现了那片本岛最集中的山茶灌丛,那自然天成的卵圆形树冠具有无可替代的美感。接下来的调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面对大海的山茶,外层的叶片嫩绿中透着红黄,而里面的老叶仍然是油绿色。

桃花岛风景名胜区具有一种和谐的美,同时,这里的人们也似乎更具诗意。返回的路上,我们注意到那些作为道旁地被的大吴风草。旁边的人热心地为我们介绍:“这是山荷花。”我想,是因为那圆形叶片颇似睡莲、荷花之故吧。这名字也不错,那么我们就暂且将它叫做“山荷花”吧。

再进普陀山

第二次到普陀山,天空展开欢颜。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线:善财洞。这是一片几乎没有干扰的树林,山茶仍然作为灌木层的优势种,但是更新小苗众多,是其生境优越的有力体现。天气晴朗,我们能细细地看清那些盘根是怎样地于土壤、石块中崛起,看清楚林下那些形态美丽的蕨类植物和普陀魔芋。这时的山茶正值嫩叶舒展,鹅黄里透着粉红的小叶片,在阳光下如玉石一般温润。

这次的普陀之旅是愉快的。在悠悠的艇上,看着那些往来敬拜的香客,耳边是舒缓的佛教音乐在流淌。我想,如果人们能像信仰宗教那样信仰大自然,去关心、认识进而保护大自然,我们生活的环境一定会更好的。处处都是风景,大地变为花园。

鹤浦镇大沙村,大雨中行进

面对着这里的大山、密林,我的心情是喜悦的,显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但是,从两个有经验的护林员的表情看来,他们似乎不相信我可以坚持爬上这座山,况且雨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我在山脚下采了几颗蛇莓,酸甜的味道很好,然后就冒雨往上爬。很难形容我是在怎样的心情和情境下爬这山的,护林员拿着砍刀在前面开路,我紧随其后,山上石头很多,加上雨天路滑,稍有不慎就是紫色的青色的碰伤。虽然雨水打不进来,但是被防雨服遮着,里面的衣服快被汗湿透了,我却仍然心满意足地享受着这种又湿又热的环境。大山当然给我以回报:雪白清雅的溲疏,花序成圆球形的中华绣线菊,带着雨滴的白色蔷薇,粉嫩含羞的杜鹃,白中透着桔色花眼的野桐,还有淡紫色绚丽的野生紫藤,串串造型奇特的勾儿茶红果……伴随着山茶逐层地展现在我眼前。下山之后,上衣蒸发的热气让我脸上发烧,裤腿却是冰冷的,我是在这种微微的眩晕下回到象山县的,脸上却依然带着笑。

化成洞,寻访世界最古茶花

温州的仙岩有三大景区,其中最古老的山茶位于以洞景怪石为特色的化成洞景区。虽然名为景区,但是化成洞并没有售票点,只要能上去,可谓来者不拒。鉴于那盘山公路的坡度,对小路我们又不熟,于是,准备打车上去。

景区里人工建筑相当多,竹子质的小屋子、电线杆,还有那最常见的坟墓群。沿着一条左右长满芒萁的石阶路,我们慢悠悠地走着,不知道那山茶在哪里,只知道这化成洞的石头果然非同凡响、气势磅礴。早春的华东,很多植物的初生新叶都是可爱的水红和粉红,景区里还种了相当多的杨梅树。一路上不时有标牌在提示我们,化成洞就要到了,世界之最古茶花就要到了。然而,当我们真正接近那棵大树时,仍然惊呆了: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首先是周围在施工,石料和工人令现场非常乱;其次,古山茶长在一个石洞里,只有树冠照得见阳光。顺着台阶走上去看树顶,虽然它有上千朵花,还有密密很多未打开的花苞告诉我们,它就是那个奇迹。但是罩在树外面铁质的笼子和树干上重重的人工修补痕迹,仍然提醒着我们,因为它最古老、最难得,所以它最宝贵,也最容易受到迫害。我围着树走了一圈,把相机镜头伸进笼子的网眼里拍照,又坐在旁边的石头上叹气:一棵树如此兴师动众地被保护,是福是祸?它原本是怎样的动人姿态呢?如今,没人能回答了。

四方尖,只是浙江红山茶

西方尖是广屏县最高峰。在我爬上之前,听说没有女孩上去过,我有点不相信,也就区区1 000米,怎么可能呢?但这的确表达了当地人对那高度的敬畏。车子带我们爬到了相当的程度,剩下的要自己走上去,又是小雨天。没多久,向导就先于我发现了浙江红山茶的踪迹。花比山茶的花要大,最大的区别是雄蕊下部的围合程度。

我被不经意间出现在眼前艳丽的野桃花吸引了,被满山坡的翠绿的毛竹吸引了,被那些蓬勃生长的蒲葵和茶吸引了,于是泥泞的山路也不再厌烦,这是一条原生态的景观线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感受到的。自然之美让我感到满足,而那座山间木结构建筑的出现,则让我惊喜。这是主人家自己设计并建造的房屋,结构之精巧,质地之细腻,都让我由衷地钦佩。我对他家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盛水的缸和竹子做的取水管道,自制的梳妆台漆着红漆,米饭桶的木盖子,下面装着碳火的带靠背的圆凳子,奇特的养蜂装置……我们到他家避雨、烤火,吃江西过年时候才有的美食:炸红薯片。细心的向导向主人说明来意,为我们安排下山后在他家吃饭。

继续爬山,茶花终于在一片火烧迹地集体出现,还是浙江红山茶,并不是我要找的种。当然,很美,植株长到相当的高度,所以拍得到那动人的剪影。花色火红、玫红,在深山的雨天里依然雍容华贵。看得出,当地的向导对这花也非常喜欢,他用手托着那大小相等的花盘称赞了好久。

山里人家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饭,是终生难忘的美味。我们要走的时候,男主人一直严肃的脸上表情复杂,他把自己从山里挖的天麻给了我们很多,又送出了很远,在即将告别的那刻,他竟然脱口而出:“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深居在山里的人,过着精致而寂寞的生活,给我无限感动。

我现在仍然认为,四方尖那一天,是我3月里过的最美的一天。虽然这一天里并没有寻到山茶,但那种在寒流中还能感到的阵阵温情的暖意并不比山茶逊色。■

(责编胡艳)

上一篇:进化猜想 第3期 下一篇:多利羊:克隆的祭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