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 第4期

时间:2022-06-27 01:11:58

在鸟类的王国里,猛禽素以勇猛著称。这不仅因为它们拥有其他鸟类无法企及的利爪、钩嘴以及明察秋毫的视力,而且因为它们掌控着天空,掌握着其他动物的命运。猛禽习惯独来独往,喜欢出其不意地向猎物发起攻击。猛禽威风凛凛的外表与猎物搏击时的骁勇一直令人类敬畏;从古至今,它们也一直被视为勇敢与力量的化身,成为人类最崇拜的动物图腾之一。

猛禽与人类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当人们还用石刀木刺艰难地狩猎时,猛禽就已经自由地在天空翱翔了,它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向猎物发起攻击。这一切令原始人类如此神往,他们对猛禽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们更是发现猛禽能帮助人类消灭鼠害,特别是经过训练以后它们能帮助人类打猎,于是,人与猛禽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追溯历史,人类有关猛禽的记载和传说几乎随处可见。即使是人类已经发明了各种航天器的今天,猛禽依然是世界众多民族喜爱的对象,他们把猛禽视为“神鹰”或是“上帝的使者”。在世界各国的国徽和国旗上,猛禽也是使用最多的鸟类之一。

人们形象地把猛禽誉为“天空的王者”。从科学的角度看,猛禽确实无愧于这一称号――它们身上的每个结构,似乎都是为适应捕猎而存在的。首先,猛禽具有卓越的视力。它们双眼的体积几乎占头部容积的一半,并且具有双重甚至三重调节功能。它们可以在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高空观察到地面猎物的活动情况。其次,它们具有灵敏的听力,尤其是那些夜行性猛禽,能够捕捉到猎物发出的微小声响。猫头鹰的耳孔巨大,并且左右不对称,这样就能更好地接收音波并对发声的动物进行准确定位。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仓鹊仅凭声音就能准确地捉到老鼠。最后,猛禽几乎都是飞行健将,可以凭借上升气流轻松地滑翔数千里。有些猛禽则以速度见长,例如猎隼和游隼,它们都有狭长的双翅,有利于快速俯冲。猛禽甚至可以精确地对飞羽进行调控,从而灵活地控制飞行的速度和方向。而猛禽铁钩般的利嘴和令人生畏的利爪更是制服猎物的绝佳武器。毫不夸张地说,猛禽就是为捕猎而生的。

猛禽处于营养生成锥体的顶级,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控制猎物的数量,维持环境健康和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大多数猛禽都以鼠类为食,因此在保护植被以及农作物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还有许多猛禽种类以动物的尸体为食,及时阻断了传染性疾病在自然界扩散的可能,起着净化环境的“清道夫”作用。猛禽都是肉食性鸟类,必须占据较大的领域才能保证食物供给,所以,猛禽的野外数量通常比较稀少。由于自然种群较少,猛禽更容易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全世界有30多种猛禽已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我国更是将所有猛禽都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自然界中猛禽几乎没有天敌,它们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人类。首先是人们对猛禽的误解。从分类上,猛禽包括隼形目鸟类和鹊形目鸟类,其中形目鸟类就是我们俗称的“猫头鹰”。隼形目猛禽主要在白天活动,而鹊形目猛禽大部分在夜间和晨昏活动,所以经常也被称为“夜猫子”。民间一直有种迷信的说法叫做“夜猫子进宅,好事不来”,这其实是对猫头鹰莫大的误解。因为猫头鹰主要以鼠类为食,所以鼠类经常出没的地方,例如坟地和人类居住区附近自然也是它们喜欢光顾的地方。猫头鹰的鸣管不发达,导致它们的叫声比较单调,一些猫头鹰的叫声在夜间听起来甚至有些阴森。所有这些都容易让人们把它的出现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致使它们蒙受许多不白之冤。

其次是历史遗留的鹰猎传统。鹰猎传统可能起源于人类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比较落后的早期社会,当时人类驯鹰打猎的目的可能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猎物。后来,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鹰猎逐渐演变为一项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并被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所推崇。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提到的“左牵黄、右擎苍”就是当时鹰猎活动的真实写照。然而,让桀骜不驯的猛禽失去斗志却不是件容易事,很多猛禽在被捕捉和驯服的过程中就已经死去了。因此,看似风光的鹰猎实际上对猛禽是一种摧残,驯养的手段也非常残忍和血腥。正是受这种传统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量猛禽遭到非法捕猎和贸易。以猎隼为例,由于阿拉伯国家对它们的大量需求,不少中亚国家的野外猎隼已经被盗猎一空。有资料显示,我国西部地区的猎隼数量在1993年到2003年间也减少了6―8成。

猛禽面临的另外一个威胁是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张是导致猛禽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栖息地丧失一方面会减少猛禽食物资源的供给,另一方面会加剧猛禽之间的竞争,导致猛禽进入更加危险的城市环境。此外,农药和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也使猛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生物放大作用,处于食物链末端的猛禽经常会因为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超标而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导致猛禽的中毒和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讲,猛禽虽然号称是“天空的霸主”,但与其他生物相比,它们对环境变化却更敏感,因此也更脆弱。

我国也是猛禽分布较多的国家,据统计现有猛禽88种,其中隼形目59种,鹊形目29种,占世界猛禽总数的18.8%。我国对猛禽的保护一直比较重视,目前已将所有猛禽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禁止非法捕捉、贩卖和饲养,这在其他受保护动物类群中还不多见。为进一步加大猛禽的保护力度,2001年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了“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这是国内成立的首家专业救助各类伤病猛禽的野生动物救护机构。中心成立至今已救助各类伤病猛禽2000余只,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其中一半以上的个体被重新放归野外。

猛禽是一种环境指示物种,它们的数量及生存状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当地的环境状况。因此,保护猛禽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除了积极保护猛禽的栖息环境,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参与猛禽的保护,例如,向林业执法部门积极举报捕捉和贩卖猛禽的违法行为;向野生动物救护机构及时报告遇到的伤病猛禽;拒绝购买和消费猛禽及其制品等。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营造一个保护猛禽的良好氛围,这些“天空的王者”才能永远在蓝天中翱翔。

责编 窦利红

上一篇:聚焦猎隼 第4期 下一篇:我们离你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