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 第12期

时间:2022-07-13 10:22:35

我的军龄比改革开放长一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我看到30年改革开放,古老的华夏大地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驻守在祖国最偏远边疆的边防连队,官兵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睡觉戴帽子

30年前,边防连队都是土法取暖,总后规定兵舍的温度不得低于零上12度,食堂的温度不低于零上5度。可是由于营房质量差保温不好,达到规定的温度并不容易。最影响屋里温度的是晚上“八点半熄炉子”。也就是到了夜里气温不断下降需要多烧时,反而要把炉子熄灭。为什么?防一氧化碳中毒。那些年,每个冬天都有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故通报。为了防止新的悲剧发生,就硬性规定八点半熄炉子,清炉膛,见炉条。这样夜里室内温度就会不断下降,到了午夜脸盆里的水便结上冰。因为太冷冻得睡不着,战士们就只得戴上皮帽子睡觉。

倒是也有例外的时候,那是1978年1月的一个深夜,我们在梦中突然被紧急集合哨音惊醒,那是防“苏修”的年代,战备观念很强,大家像触电一样从床上弹起来,穿衣服带上武器装具跑出去集合。各班排报告后,连长讲话。他没有下达任务,也没有讲评紧急集合情况,而是批评我们班违犯规定不熄炉子的严重问题。“炉子昨晚上明明是八点半按时熄了呀!”不知是谁在下边嘟囔了一句,被连长听见了,就更生气地批评:“熄了怎么还有人坐在那里烧呢?你们给我查清楚向我汇报”。连长批得没错,回来一看果然炉火正旺。

原来是新兵小于经常提前起床做好事,这天夜里天气特别的冷,他被冻醒了。没有表也不知道几点,就起来把炉子点着了。班务会上小于感到自己委屈,但在大家的帮助下,他还是做了自我批评。受益的是我们大家,这一夜没有再戴帽子睡觉。

面盆穿衣服

上个世纪70年代,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很困难,部队的生活受当时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当时,我们连队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5角出头。到了冬季,由于副食基本是萝卜、白菜、土豆“老三样”。我在连队生活了3年,过了3个春节只吃过一次青菜。其实准确地说应该叫尝到了青菜的味儿。那是1979年秋天,团里给我们连队建了一个塑料大棚,入冬前在棚里栽上了芹菜。可是由于大棚里的温度太低,芹菜生长很慢,到了1980年春节,最长的叶子还不如筷子长。连长、指导员还是决定让大家尝尝鲜。由于芹菜太少,没法单独成菜,就放在土豆丝里一起炒,每个人总算都吃到了几小段。这次过年,我们吃到的东西回味最久,直到今天我还忘不了那芹菜的清香味儿。

伙食调剂主要是讲究面食不重样。可是要蒸好馒头、花卷、包子,发面是第一关,如果面发不起来,那是不可能蒸出好馒头的。可是炊事班里温度低,发面成了一个大难题。炊事员们说,“不愁做饭,就愁发面。”他们把能想到的、能用上的办法都用上了,给面盆“穿衣服”就是其中的一个办法。有一次,我担任厨房值班员,晚饭后和炊事班的几个战士一起发面,在我们以为弄好了时候,炊事班长从外边走进来,当他看到面盆上只盖了一件皮大衣时,就告诉我们,今天外边很冷,要再盖上两件,不然面发不好。第二天早饭,大家吃的是又白又暄的大馒头。

在今天看来不是问题的一些事情,在30年前,都很可能是不好解决的难题。

冬天用冰柜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边防连队生活已是今非昔比。

去年冬天,我到连队检查工作,在情况汇报中连队反映,这几年增加了不少电器,连队的电费不够用了。在研究如何解决时,跟我下来的机关干部提出,有的电器能不能阶段性使用,比如冰箱、冰柜可不可以冬天停了,春天再启动使用。连队干部马上说不行,屋里太热不用冰箱食品无法保鲜。我问连队有没有温度低些可以冷藏的房间?连长说没有很适合的房子,温度都差不多。我非常感慨,多么大的反差啊!30年前,我们的连队很难找到一间暖和的房子,而今的边防连队冬天都找不到一个低温冷藏的房间。

来到连队的副食库,架子上整齐摆放的塑料筐里,青菜非常齐全,有茄子、辣椒、豆角、芹菜、黄瓜、韭菜、蒜薹、菜花、西红柿等10多种新鲜蔬菜,还有各种水果。我原来以为,连队驻地偏远可能缺少水果,来时就给他们带了几箱,没想到连队副食库里放的和我买的差不多。他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水果,只是过年多买了一些。打开冰箱、冰柜,见里面装得满满的,鸡鱼肉蛋应有尽有。我不由得想起了30年前过春节,连队给每个班发一脸盆瓜子,半脸盆花生加糖块,还有半箩筐冻梨,大家都乐不可支。坐在炊事班的床上,给战士们讲起30年前连队过年的故事,讲着讲着,便不由自主地解开了衣扣,屋里很热,我们的心里更热。

特殊的房间

近几年,边防连队都建立了一个特殊的房间,这个房间里的暖气片要比其他房间多好几倍,而且安装方法也有所不同,暖气片不是立挂在墙上,而是平装在离地面一米左右高的铁架子上。一进门有热浪扑面的感觉,室内温度一般都在30度以上。这个房间是连队的烘干室。晾衣杆上满是衣架撑起的战士们的棉衣和洗过的衬衣,暖气平台上是战士的棉鞋和鞋垫。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十几平米的小房间,它的意义和作用可大了。东北的冬天非常寒冷,边防线上的气温多在摄氏零下20度以下,官兵们出去执勤巡逻,都是在风雪中跋涉,穿少了冷,穿多些可以御寒保暖,但走起路来又会出汗,回来后需要晾干。如果不能及时晾干,第二天就得穿着潮湿的棉衣棉鞋出勤。天长日久,不少官兵得了关节炎,落下了腰腿疼的病。自从建起了烘干室,官兵们再也不用穿着潮湿的棉衣棉鞋去巡逻了,官兵们患关节炎和腰腿疼病的人数大大减少。小小烘干室,服务于战斗力,体现着以人为本。

从30年前的冬天,边防连队官兵在零上13度至零下3度的营房里苦熬,到今天边防一线的官兵在零上20度至30度的营房里幸福地生活和工作,30年改革开放,处在祖国版图末梢的边防连队兵舍20度的温差,能够在一个很小的侧面,很有说服力地证明伟大祖国的发展与繁荣。

上一篇:知识伴随我成长 下一篇:蓝水海军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