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利用FDI质量评价研究

时间:2022-07-13 10:16:36

辽宁利用FDI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结合辽宁利用FDI质量的情况,建立辽宁利用FDI质量评价体系。运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的视窗分析方法对辽宁及其省辖市利用FDI质量的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基于省内三大区域发展的框架,提出改善利用FDI质量对策。其结果表明,辽宁利用FDI在促进经济发展上效果良好;而各省辖市间利用FDI的效率尽管还有差距,但已有迹象表明三大区域在利用FDI向协调联动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FDI质量;DEA-Malmquist模型;视窗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701090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省份引进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逐年增长。辽宁作为东部沿海开放省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从2006年的599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54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4%,年均增幅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在2010年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后,2011年再创历史新高,实际利用外资额继续保持全国第二位。

辽宁FDI在如此规模的压力下,是否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引进的外资,充分地释放外资红利?如何在保证FDI数量的基础上,提升利用FDI质量,使辽宁经济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过渡,最终实现该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探讨辽宁利用FDI质量的问题十分必要。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

对利用FDI质量的界定,主要在于FDI的投入对东道国的贡献。国外学者Kumar[1]认为,利用FDI质量的内涵是其为东道国带来的收益或正外部性。国内学者傅元海和方齐云[2]将利用FDI质量的内涵定义为东道国利用外资获得的净收益或净贡献。为了进一步划分利用FDI的贡献,本文将利用FDI质量细分为其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以及对经济发展的间接贡献程度。

国内外对利用FDI质量的研究主要有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研究FDI的利用与东道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程惠芳[3]着重就国际直接投资对高收入国家、中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三种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认为FDI 能内生技术溢出和技术进步, 从而成为内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罗珊和黄翠珊[4]重点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认为在行业引资程度较高以及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低的行业中,外商直接投资将对工资溢出产生积极影响。王华等[5]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并认为其受不同技术差距的影响。杨树旺等[6]研究了不同来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认为来源于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和韩国、东盟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有负面影响,来自美国、日本和欧盟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这个趋势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函数模型和面板数据来分析国家间、省际间利用FDI质量。

第二个趋势是针对利用FDI质量的评价方法研究。祖强和仲瑞[7]运用参考文献法建立利用FDI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专家印象法,为各指标设立权重,然后运用该指标体系评价江苏利用FDI质量。叶勇[8]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从FDI利用质量角度,构建了经济因子、技术管理因子、质量因子和制度因子四个层面共13个指标,分时期、行业、地区三个维度全面评估广东利用FDI质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利用模式是数量型而非质量型,FDI在缩小广东地区差距中的作用有限,利用FDI质量整体偏低。

从以上研究现状看,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第一个趋势的研究已经十分全面和深入,但对第二个趋势的研究还不是十分充分,主要体现在:第一,实证分析中多运用因子分析法、层级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等方法,免不了主观权重的设置,使结论缺乏可信性。第二,建立的利用FDI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都是基于国家或个别省份的宏观视角,没有对省份内部各省辖市进行分析。第三,评价指标的选取缺乏针对性与时效性。

本文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评价指标,只有根据变化了的经济发展阶段而调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要建立一套针对辽宁及各省辖市利用FDI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与Malmquist指数分析,通过比较东北三省以及省内三大发展区域,投入FDI后得到直接效果与间接产出的合理性,评价其利用FDI的直接与间接效果。

二、辽宁利用FDI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力求满足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实用性、目标导向性原则,尤其是一致性原则,即各指标的投入与产出间关系变动的一致性。

根据本文利用FDI质量的界定,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两个层次。其中投入指标统一设定为限额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数、外商直接投资新签协议合同数和实际利用外资额。这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包括外资投资企业与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下同)。以上投入得到的直接产出有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将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数代替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相应获得的限额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与外商投资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应作为直接产出指标。选用工业总产值作为直接评价指标,是由于辽宁FDI的投入主要都用于二三产业,第三产业主要用于房地产行业,而全国各地对房地产的经营状况是比较避讳的。

间接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是要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本文选用的产出评价指标都与利用FDI呈促进关系,以保证不出现负值。从辽宁历年实际利用FDI与地区GDP的比率来看, FDI在促进辽宁经济增长中具有显著性的正效果,故用地区生产总值评价辽宁经济增长情况,用二三产业占比评价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在经济发展中,不但要强调经济增长,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不容忽视,并且由于FDI的投入主要还应用于城镇中,故用城镇人口占比评价辽宁城镇化水平,用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评价城镇居民富裕程度,用百户家庭移动电话评价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质量评价FDI的利用对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影响。建立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的说明、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来源

DEA全称数据包络分析法(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是一种相对效率评价方法,属于运筹学的一个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并很快成为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重要分析工具。本文使用EMS软件与Deap21软件导出DEA结果。

本文采用一种全新的DEA分析方法,在辽宁各省辖市的评价中,采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的视窗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表现在:第一,不需要假设具体的函数形式, 避免函数形式设计出现错误。利用FDI得到的产出是多样的,很难设定固定的函数将所有结果包含在内,而DEA模型将所有投入与产出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不断变化的权重,得出最优的利用效率。第二,对利用FDI质量同时进行静态与动态研究,既可以横向比较同一省份同一年份利用FDI质量的稳定性情况,又可以纵向比较同一个省份不同年份利用FDI质量的变化趋势。第三,这种方法可以对辽宁利用FDI的效率进行分解,找出各省及省辖市利用FDI质量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通过横向观察可以看出,辽宁利用FDI质量从2005年至2011年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其他两省受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利用FDI质量下降的情况下,辽宁依然保持上升的趋势。“十二五”开局第一年,利用FDI的效率突破1,从DEA无效变为DEA有效。通过平均值计算,在东北三省的比较中,辽宁利用FDI质量的排名始终在最后,这与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位不相一致。其中的原因在于,虽然辽宁招商引资的规模大于其他省,但其对FDI的消化吸收能力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其利用FDI质量有待提高,在保证规模的情况下,亟待提高利用FDI质量,转变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

通过纵向观察可以看出,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的综合栏距分别为0311、0443和0770,说明辽宁利用FDI质量变化还算稳定,而三省出现综合栏距的时间都在2008—2009年之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外资投入减少,宏观经济走低,对各省利用FDI的效率有相当大的影响。2009年之后,由于宏观经济复苏,各省利用FDI的直接效率都回到DEA有效水平上。当然三省在经济危机后,转变引进FDI的类型,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也为其效率的提高做了十分大的贡献。

表1仅体现出外商直接投资投入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率,本文再利用EMS软件分析辽宁利用FDI的间接效率,间接效率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横向数据表明,在加入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等指标后,各省利用FDI的间接效率值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吉林的得分与其利用FDI质量的直接评价得分比,有很大幅度的下降,而辽宁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这表明,尽管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近年利用FDI质量较高,但其在加速利用FDI促进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忽略了其对社会环境及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表明其利用FDI的方式还是粗放型增长方式,若想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现阶段必须转变利用FDI的方式,优化引进FDI的质量,对直接评价指标的盲目乐观会导致其经济规模报酬递减。通过纵向观察,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的综合栏距分别为0254、0580和0295,可以看出除了黑龙江,辽宁和吉林利用FDI质量的稳定性增强。

通过比较东北三省利用FDI的直接效率值与间接效率值,能够说明辽宁的FDI在保证规模的情况下,结构是在不断优化的,尤其是近年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配套交通等综合设施的建设,为辽宁带来质的变化。辽宁内部各地区结构和规模是否也是如此呢?本文继续用DEA软件Deap21研究辽宁各省辖市利用FDI质量情况。

(二)基于动态DEA的辽宁利用FDI质量Malmquist指数分析

在分析了辽宁利用FDI的综合效率后,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对该省内部各省辖市利用FDI的直接效率和间接效率进行分析。辽宁在“十一五”期间推行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其中辽宁沿海经济带于2009年被纳入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于2010年成为正式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西北地区在其他两个区域的带动下,也发展迅速。具体区域分布如表4。

通过超效率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大连和丹东一直处于DEA无效状态,且效率值一直降低。锦州和葫芦岛利用FDI质量在2006年达到DEA有效后,一直也处于DEA无效状态,盘锦除了2006年都处于DEA有效状态。作为唯一一个横跨两大发展区域的港口城市,营口利用FDI质量一直都处于DEA有效状态,其利用FDI质量值得借鉴。

第二,在沈阳经济区中,沈阳、锦州和铁岭利用FDI质量上,除了2006年达到DEA有效状态,一直处于DEA无效状态。鞍山和抚顺也一直处于DEA无效状态,本溪和辽阳在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出现DEA无效状态,而在2008年之后都又重新回到DEA有效状态。

第三,在辽西北地区中,值得一提的是阜新和朝阳在“十一五”期末都达到DEA有效状态。为了分析以上效率值产生的原因,用规模可变模型进行效率指数分解。用DEA软件Deap21导出辽宁各省辖市利用FDI的直接效率值分解情况。具体如表4所示。

通过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地区的利用FDI质量DEA无效的原因都是其规模效率过低引起的,尤其是沈阳和大连,2006—2009年,沈阳和大连利用外资总额占辽宁利用外资额的比率分别为880%、879%、807%和743%。从数据中发现,一方面,两市利用FDI的方式仍然是粗放型增长方式,FDI投入的产业大部分是规模报酬递减的,不利于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 外资在两市的比率逐年下降,说明其他省辖市利用FDI比率不断增多。第一,拥有沿海城市的地理优势,盘锦和营口基本上都处于效率有效值上,尤其是营口,营口作为辽宁唯一的既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又是沈阳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的港口城市,其利用FDI质量是相当高的,可以作为同类城市的参照标准。丹东和葫芦岛的效率值不高,主要在于其技术效率太低,不过其仍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因而在技术环节上下功夫,可以得到更大的边际效益。位于沿海经济带的锦州,其利用FDI质量在不断下降,要尽快改变其发展模式。

第二,沈阳经济区的鞍山和抚顺,其效率值过低,抚顺在于其技术效率低,鞍山在于其规模报酬递减。而本溪和辽阳已经达到DEA有效。铁岭在规模报酬递增的背景下,不断增加其技术的利用。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大连和锦州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在五年内分别增长了40%和91%,两市都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其综合效率在降低。大连主要是综合效率中的规模效率低下,这与我们前文分析的逐年降低的效率值以及规模报酬递减是一致的,而锦州是综合效率两方面都在降低。尽管营口在超效率值的业绩上特别突出,但其技术效率低下,影响了其综合效率。丹东和锦州在技术效率方面在不断提高,其综合效率五年之内是降低的。而葫芦岛仍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利用FDI质量最差的城市。

第二,在沈阳经济区中,本溪、辽阳和铁岭五年内其利用FDI的效率值分别增长573%、71%和121%,可以看出其利用FDI的综合效率都呈增长趋势,东部地区释放利用FDI红利的优势在向辽宁中部地区转移。

第三,在辽西北地区的三个城市中,铁岭和朝阳五年内其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增长121%和274%,而这完全得益于其技术效率的高增长,故而也可以解释之前两市尽管利用FDI规模有限,但其效率值高的原因是其在利用FDI方式上多采用高新技术产业。当然,这与其他两大区域的带动以及国家省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

重复上面利用FDI质量直接评价的步骤,分析其间接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从表6可以看出,其效率值都或多或少比单纯促进经济增长的效率提高了,与评价辽宁利用FDI时的情况是一样的,这说明辽宁在“十一五”期间利用FDI的过程中,注重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辽宁的城镇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质量都有所关注,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仅锦州、辽阳、铁岭和葫芦岛利用FDI质量都没有达到DEA有效,其他几市在“十一五”期末达到DEA有效。对其继续进行效率值分解,其结论与效率值一致,因而将其放入附表作为参考。

通过分解各省辖市在五年内的全要素生产率可知,第一,辽宁沿海经济带仅营口效率值有小幅增长,其他各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所下降。大连和葫芦岛主要是其规模报酬递减与技术效率退步而导致的质量不高。丹东不管在其可变还是不变的规模效益下,技术效率都在下降,而盘锦在其不变规模报酬下的技术效率不高。锦州主要在于其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其规模报酬递减。第二,对于沈阳经济区来说,沈阳、鞍山、本溪以及营口均因其高速增长的技术效率而获得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利用FDI质量良好。尽管抚顺的技术效率近几年也在增长,但其增长的速度并没有弥补其综合效率低的状况。辽阳的技术效率处于下降状态,不管在其可变还是不变规模效益下。铁岭的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都在下降,作为两个区域共有的城市,对其利用FDI质量进行改进的边际效益更大。阜新和朝阳的技术效率都存在下降趋势,这与之前的效率值分解存在差异。第三,辽西北地区主要引进的是高技术FDI,故而应该保持这种优势。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运用辽宁2005—2011年以及其14个省辖市2006—2010年面板数据,通过分析辽宁以及各省辖市利用FDI的效率来描述其质量高低,并选取动态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模型视窗分析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从辽宁利用FDI得到的直接工业增加值与利润看,其效率是在逐年增长的,并在2011年末达到DEA有效,但其利用FDI质量总体上并没有在东北三省起到带头作用。究其原因在于其在FDI的消化吸收方式上采取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其规模报酬递减,尽管规模上在东北三省中取胜,却在投入产出比的相对效率上落后了。然而,辽宁利用FDI质量的变化逐年稳定上升,说明该省已经意识到自身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缺陷,开始问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第二,在从直接得到的三种微观产出扩展到六种宏观产出后,辽宁的效率值或多或少得到提高。而直接效率最高的吉林,其间接效率值下降了许多。说明辽宁已经注重优化利用FDI质量,在利用FDI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这与其直接评价结论相一致。

第三,通过对辽宁各省辖市各年份效率值的分解,结合Malmquist指数法,在辽宁三大区域的框架下,分析各省辖市利用FDI的相对效率,同样发现并非利用FDI规模最大的决策单元,即沈阳就是效率最高的决策单元,表明如果存在技术效率低下,或是规模报酬递减等粗放型增长方式,则会阻碍对大规模FDI质量的消化吸收。利用FDI达到DEA有效的城市,从高到低依次为本溪、朝阳、铁岭、锦州、辽阳和大连,利用FDI质量最差的城市是葫芦岛。

第四,在辽宁三大区域的框架下,分析省内各省辖市间接利用FDI质量的相对效率。利用FDI质量达到DEA有效的城市,从高到低依次为沈阳、朝阳、鞍山、本溪和营口,葫芦岛仍是利用FDI质量最差的城市。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利用FDI的规模优势在向中部以及西北部转移,而西北部地区由于引进FDI时间较短,有其他两个区域做参考,更注重吸收高新技术FDI,故而效率较高。而东部地区更注重居民生活环境以及服务配套设施等发展,而逐渐将单纯依靠人口优势的大型制造业向中部地区转移,故而出现在加入城镇化、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等标准后,东部地区各市的效率值均有所提高。

(二)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两方面对策:

首先对于辽宁而言,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唯一一个沿海开放地区,应该发挥其地理环境优势,在利用FDI的数量与质量上保持龙头地位,而不应该盲目追求FDI的数量。为了更好提高该省利用FDI的直接效率,应提高引进FDI的标准,将FDI更多地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过渡。对于辽宁利用FDI间接效率的提高,要引导FDI的利用方向,转移沿海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的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如商业街和信息技术产业等。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外商来辽投资的成本,同时也利于相关产业的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其次对辽宁各省辖市而言,要根据不同的区域找出相应的对策。第一,

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应继续发挥其区位优势,保持稳定的FDI规模,着重调整利用FDI的方式,在引进FDI的过程中,严格筛选和把关,从源头提高利用FDI质量。根据调查,我国的人口红利在2013年左右会消失,但针对辽宁人口情况,预计到2020年该省的人口红利才会消失。故而要抓紧利用其优势,在南部FDI北移的情况下,更要认真筛选,不要陷入规模报酬递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中。

在利用好FDI对工业产值的贡献后,辽宁沿海经济带应该利用其优越的服务配套设施与良好的投资环境,利用FDI大力发展服务业,除了房地产,还有金融和贸易等,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全面发展。

第二,对沈阳经济区,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并形成产业集聚的优势是该区域的首要任务。在利用FDI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注重生产的经济效益;二是注重生产的环境效益。在不影响产出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污染。可以在签订FDI合同时,约定好环境质量标准;或者直接与国外具有先进环境治理技术的企业合作,促进经济循环发展。

第三,对辽西北地区的三个城市来说,应尽快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如交通和水利等,综合配套设施跟上了,城市环境优化好,自然会吸引高质量FDI与高素质人才,并可以尽量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与其他两个区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Kumar , N Globaliz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New Delhi[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1691

[2]傅元海,方齐云湖南对FDI的利用质量状况及对策研究[J]统计研究,2007,24(9):53

[3]程惠芳国际直接投资与开放型内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2,(10):71-78

[4]罗珊,黄翠珊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基于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6):75-82

[5]王华,祝树金,赖明勇技术差距的门槛与FDI技术溢出的非线性——理论模型及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4):3-18

[6]杨树旺,杨树林,魏娜不同来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9):19-26

[7]祖强,仲瑞我国FDI利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究及应用[J]唯实,2010,(10):49-54

[8]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9]孙健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 WINDOW与PANEL TOBIT的分析[EB/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

[10]Charnes, A,Cooper ,W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 429-444

[11]王兵,吴延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5):95-106

[12]徐小鹰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湖北省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效率分析[J]统计观察,2010,(22):88-91

[13]曹子坚,苏新华基于动态DEA的西部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1):35-38

[14]郭继鸣,梁红霞基于DEA方法的利用外资质量的综合评价[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25-28

[15]屈小娥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分解——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8):29-43

[16]马海良,黄德春,姚惠泽中国三大经济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1):38-43

[17]赵伟,马瑞永,何元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5,(7):37-42

[18]杨文举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资本深化与经济增长:基于DEA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 2006,(5):73-96

[19]武玉英,何喜军基于DEA方法的北京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3):117-123

[20]章祥荪,贵斌威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6):111-122

[21]傅元海,王展祥我国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1,(3):74-80

[22]裴长洪, 樊瑛利用外资仍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J]中国工业经济,2008,(3):5-13

[23]包群,陈媛媛,宋立刚外资与东道国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吗?[J]世界经济,2010,(1):3-17

[24]夏李军影响利用外资质量因素的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检验[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25]吴英娟,赵树宽,鞠晓伟基于数量与质量双重内涵的DEA效率评价方法研究[J]吉林大学科学社会学学报,2011,(3):130-136

上一篇:后果评估与程序公正 下一篇:新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