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山区小水窖建设浅议

时间:2022-07-13 09:24:49

弥渡县山区小水窖建设浅议

摘 要:弥渡县山区小水窖建设从1992年开始逐步修建,走出了一条适宜于山区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建设的路子,项目投资规模小、效益好、群众参与积极性高。通过多年的水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山区农业生产水平,该文就弥渡县山区小水窖建设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山区小水窖 建设管理 规模化 浅议

中图分类号:S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c)-0213-02

几年来,弥渡县加强了山区小水窖建设力度,多数山区乡镇修建了大量水窖,建设资金补助的标准也逐年提高,但由于山区与山区间地理条件差异大,水窖建设成本悬殊,水窖建设存在死角,条件差的地区由于工程材料运输困难,建造成本大,致使当地农民无法承担,建设得少,造成了水窖建设极不平衡,数量远远不足。解决这种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在于细化补助资金标准,克服“平均化”思想,把政策用活,使群众得到国家政策的实惠,使工程补助资金发挥最大化、最广泛的效益。

1 弥渡县山区概况

弥渡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全县总面积1523.43平方公里,山多坝少,坝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66%;山区、半山区面积1391.4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34%。

弥渡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河谷区热,坝区暖,半山区、山区凉,高寒山区冷”的特征。

弥渡县91.34%是山区、半山区,且人口居住分散,旱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较差,且水利基础设施少,山区地形复杂,地高水低,修沟取水困难,而且投资大,维护难度高,部分山区水源缺乏,多数靠天耕作,农业生产无保障。通过修建小水窖积蓄雨水,适时进行农业生产是提高山区农业经济的有力措施,山区水窖建设的不足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弥渡是农业县,没有山区的经济发展就没有弥渡的发展,山区水利基础设施的不足,已远远适应不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1-2]。

2 弥渡县山区小水窖建设

2.1 山区小水窖建设情况

弥渡山区水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已经完成水窖60000件,除国家补助外受益群众投劳投资占水窖建设资金的50%~70%。起初的水窖建设只在少数山区进行,群众的积极性不那么高,认识不足,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使用年限不长,经过多年建设实践,大多数群众意识到水窖所起的作用。随着气候变化异常,靠天吃饭已行不通,那家有水窖哪家的庄稼就好,经济收入就好。实践经验让群众建水窖的积极性大增,建造数量和质量都有了飞跃,现在全县已基本实现统一的标准化水窖建设模式,水窖建设有了成熟的经验,大量的水窖建成提高了农业生产抗旱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弥渡山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山区水窖建设优势

弥渡山区水窖工程建设起步早,在建设实践中逐步肯定了水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水窖的大量建成保证了农业生产能随季节适时耕作。

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在山区修建水窖有以下优势:一是小水窖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由于山区山高坡陡、耕地分散,建水利工程受地形影响较大,且工程量大、投入大、见效较慢、受益面积较小,建水窖不受地形限制,占地少、施工方便、投入较少、工期较短、见效快、效益好,在山区尤为适用。二是小水窖可以变无效水为有效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缺乏的山区、半山区耕地较为分散,地势高低较大,不便于引水、聚水。建设水源型的小水窖和配套的管网设施,可以利用管道将分散的水源引到小水窖中蓄存,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山区的小水源。在无水源地区,建设聚雨型的小水窖,可以在雨季聚积雨水,沉淀过滤后入窖,留到干旱季节使用。小水窖能做到让山上的水留在山上用,让雨水、泉水留在窖里用,让去年的水留到今年用,让今年的水留到明年用,把小水攒成大水用,把混水变成清水用。三是小水窖产权明晰,利于管护。小水窖建设坚持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使用的原则,因而群众建设积极性较高,管护情况也较好,不易损坏。四是小水窖是全封闭的蓄水设施,小水窖大部分埋于地下,其日常蒸发量几乎为零,在日照丰富、干旱少雨的地区较为适用。而且,小水窖配有盖子,可以避免蓄水受到污染,满足人畜饮水需求。五是小水窖方便浇灌,省工省时。小水窖建成后,人们可用小水桶、短水管取水,既经济、适用、管用,又深受山区群众的欢迎。小水窖积蓄的水,不仅可以确保烤烟育苗用水、确保适时移栽,又能满足追肥、打药用水,而且还能合理、节约、循环利用有限的水源,在不少地区还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解决了在山高坡陡的山区、半山区,不方便从库塘引水的困难[3]。

2.3 小水窖起大作用

近年来,弥渡以山区、半山区特别是人畜饮水困难地区为重点,以实施小水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兴建小水窖工程。这些小水窖的建成对弥渡山区、半山区应对自然干旱灾害发挥了抗旱保民生的重要作用,收到了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有效解决了山区、半山区农作物的用水问题;二是有效解决了山区无水源地区农村人畜饮水;三是发挥了抗旱应急供水的作用,在自然干旱灾害中发挥了抗旱保人畜供水、抗旱保苗、抗旱保移栽的关键性作用,给干旱情况下的山区人畜饮水和春耕备耕提供了宝贵的用水[4]。

在弥渡常年缺水的山区、半山区,小水窖是一种投入低,却能发挥极大储水功能的小水利工程,一个个小小的水窖,在面对 连旱的危急时刻,起到了抗旱保民生的巨大作用。常年缺水的山区、半山区群众在喝起甘甜的水时,心底涌起的是对党和政府的深深感激,感到无比幸福。

又是一年春来早,在山花盛开的时节,人们开始了新一年的耕作,在刚刚过去的连续严峻干旱形势下,因为有了小水窖,山区、半山区群众心里感觉踏实多了。因为有了小水窖这样的基础设施,广大群众自发地想出了许多节水、合理用水的小窍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在干旱季节能确保每个小水窖基本灌满,保证了山区群众人畜饮水及生产用水安全。

3 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3.1 建设的经验

对于山区水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共同的认识,建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水窖。投资模式为国家补助与受益农户投劳投资相结合,产权明晰,群众受益,管理方便,是山区、半山区农户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的最好办法。

山区农业要发展,不只仅靠传统农业,还要靠发展多种特色经济,而所有发展这些都离不开用水,所以,山区要发展,还是要有充足的水利条件,而能保障这个条件的最好办法就是大力修建小水窖[5]。

3.2 存在问题

(1)水窖建设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条件好的、交通便利的山区发展水窖较多,而其他经济发展落后、运输条件差的山区往往建造水窖成本高,建造的水窖少,经济状况无法改善,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

(2)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经济条件都较差,自立能力差,没有配套的供水管网或集雨条件,不能及时有效收集水源,造成水窖蓄水困难,不能充分发挥水窖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华.小水窖大梦想[J].中国水利报,2013,1(1):1.

[2] 朱学文.小水窖发挥大效益[J].致富天地,2013,1(6):27.

[3] 邬志龙,杨子生.小水窖建设与雨水资源化―― 云南省防旱减灾重要途径之二[J].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12,1(1):274.

[4] 盛东,胡春艳,徐义军,等.浅议山区小水窖工程规划设计与应用[J].湖南水利水电,2012,1(4):24.

[5] 靳永翥,杨胜美.“小水窖”工程的政策绩效评价―― 以修文县为个案[J].铜仁学院学报,2014,16(6):84.

上一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 下一篇: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