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时间:2022-07-13 08:25:41

在化学实验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课标规定化学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要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师讲实验,学生看试验和做验证试验的教学方法,学生必须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教科书把教给学生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作为重点。化学实验教学要求,一改多年验证实验教学之弊端,突显科学探究,科学创新之新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动手机会增多,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新课程结束后,教师组织复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值得教师思考。如果简单重复教材内容,只让学生做做探究性习题,必然使学生产生厌恶,淡化科学探究的兴趣,初步形成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这需要教师在把握好《标准》要求、目标前提下,结合教材重、难点和学生已有能力,对知识重新整合,再现,寻找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如:复习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我们把O2、CO2、H2的制取作为重点。为了体现新意,教师必想新招,以“新”去吸引学生,形成对科学探究的冲动,让他们去设计、去动手、动脑。

一、回归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为了使学生打实基础,教师应将O2、CO2、H2制取的相关知识以精巧的形式再现。没有知识的积沉就不可能有能力的提升,教师设计出下表让学生完成。

(一)反应装置的探究

从而得出反应装置的选择由( )和( )确定。

(二)收集装备的探究

由此得出结论:气体的发生置由( )和( )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由( )和( )确定。

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提出:课本上的收集装置可以改进吗?于是萌发创新的念头,提出用下面装置来收集O2、CO2、H2三种气体。教师让学生讨论、交流、弄清收集的原理,并采用问答式,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①若用A装置收集O2、CO2( )端进气,( )端出气;收集H2( )端进气( )端出气。

②若用B装置收集O2、CO2( )端进气,( )端出气;收集H2( )端进气( )端出气。

③若用C装置收集一定体积的H2或O2( )端进气,右边应增添的仪器是( )。

二、挖掘教材中疑点,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反应原理的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让学生无法明白的问题,教新课时鉴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不可能全盘托出。如:书中用H2O2、制取O2为什么要加MnO2?为什么要用6%的H2O2?产生O2的多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抓住这些令人疑惑的问题进行探究,于是师生共同活动设计出以下方案:

用H2O2、MnO2制取O2

结论:同学们看到现象后,得出结论是:H2O2制O2不加MnO2很难产生O2。MnO2不是H2O2分解唯一的催化剂。

第二组实验气球长大由快到慢顺序是:D、F、E,由此想到什么?原因是产生O2的快慢与H2O2质量分数大小相关。所以课本上用的H2O2标为6%。而用气球代替集气瓶,很有创新,容易被学生接受,也为学生的实验设计创新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制取CO2为什么说要用CaCO3稀HCl?Na2CO3和HCl,块状CaCO3和稀H2SO4反应能制得CO2?

实验室中,选块状CaCO3和稀HCl来制取CO2,反应速率适中,方便操作,不选Na2CO3与HCl是反应太快不便操作,我们能不能控制Na2CO3与HCl的反应速率呢?

用控制注入HCl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的速率,不就解决了这一难题了吗?

教师找来粉末状CaCO3与H2SO4 作用,其结果是仍能较快地获得CO2。学生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和创新学习的快乐。

(三)学生对制取H2的相关问题产生兴趣,会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学生的猜想:金属的活动性是Al>Zn>Fe,而实验的结果确是Zn> Fe>Al,其结论与猜想和教材中所给答案不一致。

学生会猜想:①Al表面有氧化膜阻碍了Al和H2SO4反应。②是酸的浓度不够?③是温度太低?④其他。

学生通过对提出的问题一一探究,明白氧化膜、酸的浓度、温度都会对Al和H2SO4反应的速率造成影响,而真正影响速率的是Al对稀H2SO4相对稳定,若把稀H2SO4改为稀HCl,所得结论就与教材上的一致了。改为HCl后,还发现气球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l>Fe>Zn,也就是说,等质量的Zn、Fe、A1与足量HCl反应所产生H2的多少是Al>Fe>Zn。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气体制取装置的创作

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为生产、生活、学习更好服务的。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彰显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利用生活中的废旧品,创作一个多功能气体制取装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该装置集反应装置、收集装置为一体,而且气球可装固体药品,注射器可装液体药品。关闭导气管推动注射器就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由注入液体药品的快慢控制反应的速率。该装置可制取O2、CO2、H2,特别是导气管的突出部分注入H2O后,形成一个安全装置,H2不通过检纯就可直接点燃,这是一个新的创意。

综合上述,科学探究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春天已到,在素质教育的大花园里可谓百花齐放,给了化学教师施展才能的一个崭新的平台。我们每个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想高招,想新招,为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培养一批具有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渭溪中学)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班主任角色扮演 下一篇:餐桌使用手机规范出炉你能做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