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辨证施护体会

时间:2022-07-13 07:41:38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辨证施护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辨证施护体会。方法 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法;稳定性心绞痛;辨证施护

稳定性心绞痛为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的心脏病。本病属中医“心悸”、“胸痹”范畴,气阴两虚、血瘀阻络是其主要病机,故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研究显示[1],在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效果突出。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给予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成2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0~68岁,平均(51.21±3.52)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2.31±0.43)年;伴有高血压21例,糖尿病10例,血脂异常19例,其他疾病9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3~74岁,平均(54.22±3.12)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3.23±0.53)年;伴有高血压22例,糖尿病11例,血脂异常7例,其他疾病8例。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拟方:黄芪30 g、党参30 g、麦冬20 g、川芎15 g、羌活15 g、当归20 g、红花10 g、怀牛膝20 g、全蝎6 g、水蛭15 g、五灵脂15 g、桃仁9 g、炙甘草6 g,随症加减。上诸药水煎400 ml,1剂/d,早晚分服。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病房管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则给予中医辨证施护,具体如下:①心血瘀阻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致心胸疼痛,入夜尤甚,日久不愈,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施护原则,早晚用温水泡脚[3],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可选择性食用大蒜、羊肉、韭菜等温性食物,加快血液循环,减轻血瘀症状。同时保持病房温度适宜,加强心理护理。②气滞心胸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致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宇胀闷,得嗳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为施护原则。加强心理疏导,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的不良刺激,主动关心患者,必要时给予止痛措施。③痰浊闭阻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可致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以通阳泄浊,豁痰宣痹为施护原则,忌生冷、油腻食物及甜食,饮食不宜过饱,减少脾胃负担。取穴位贴贴于涌泉穴,可通大便,促进血液循环[4]。④寒凝心脉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可致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伴形寒,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以辛温散寒、宣通心阳为施护原则,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饮食忌生冷寒凉食物,可给予温针法或艾条灸。⑤气阴两虚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致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保证充足睡眠,可给与按摩及针灸加强睡眠效果,在饮食上可用山药、桂圆、黄精熬粥,加强益气养阴效果。⑥心肾阴虚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致心痛憋屈,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以滋阴清火、养心和络为辨证施护原则,保持室内凉爽湿润,保持安静,加强心理指导,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宜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养阴,可选择银耳、红枣、莲子等食物。⑦心肾阳虚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可致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神倦怯寒,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以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为施护原则,注意保暖,病房通气换风时要注意增加衣被。汤药宜温热服,忌生冷寒凉食物,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可适当服用干姜、川椒、桂圆、人参、木耳甲鱼等温中助阳,还可选用关元穴等穴位艾灸,以温肾阳、健脾胃。

1.3疗效评定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心电图ST段压低在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或T波变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症状、心电图无改善或加重。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最长持续时间、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与对照组的75.00%相比有明显上升(P

2.2护理成效 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最长持续时间、再住院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益气养阴活血法对于稳定性心绞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成效,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及药物过敏情况,该治疗方案安全可靠。对心绞痛患者运用中医理论采用辨证施护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制宜的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排解不良情绪,保持身心放松,正确认识疾病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知识,防治疾病的复发,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有效提高了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受到患者的极大认可[5]。在临床上将药物治疗与辨证施护紧密结合,灵活多变,可达到未病防病、既病防传的理想效果,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一种理想方案,适于在临床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郑容梅.优质护理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干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7.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3]陈禧,唐青,陶剑芳.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冠心病心绞痛6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5):138-139.

[4]徐翠玲.胸痹心血瘀阻型患者的辨证施护[J].护理学杂志,2010,25(23):67.

[5]毛静远,牛子长,张伯礼.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1,52(6):958-961.编辑/翟辰万

上一篇:特比萘芬短程口服加外用特比萘芬治疗中重度皮... 下一篇: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