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与评价

时间:2022-07-13 07:31:29

一对一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与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一对一陪伴分娩在产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20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例实行一对

一陪伴分娩和对照组100例实行无陪伴分娩的产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有一对一陪伴分娩的产妇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一对一陪伴分娩;产后阴道出血量;临床效果评价

分娩是妊娠满28 w及以上,胎儿及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1]。一对一陪伴分娩是指产妇在临产后,从宫口开大2 cm开始,由一位有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并富有爱心的助产士在产妇身边,对其给予鼓励、安慰、支持与照顾;密切观察产程,指导产程进展,并协助分娩,直到产后2 h返回产休区[2]。我院从2013年8月开始在产房开展一对一陪伴分娩这一服务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剔除在临产前因社会因素及有明显的剖宫产指征而剖宫产者。200例均为初产妇。实验组100例,为2012年1月~12月实行一对一陪伴分娩后,年龄为18~28岁,孕周37~42 w;对照组100例,为2011年1月~12月,其中年龄为18~27岁,孕周37~41 w,两组在年龄、孕周以及健康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工作为重点,按功能性护理的方式排班。而实验组则从产妇宫口开大2 cm开始,由一名经验丰富并有爱心的助产士全程陪伴,及时给予产妇心理情感支持,了解产妇的心理需要,教给产妇呼吸及缓解疼痛技巧,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1.3疗效评价标准 实验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在100~200 mL、201~300 mL、301~400 mL、>400 mL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实验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组件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表示,规定P

2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精神因素对产程的影响 因大多数产妇对分娩这一正常自然的生理过程缺乏理解,出现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感,不良的心理因素严重影响产妇的正常宫缩,使产力出现异常,影响正常分娩[3]。孕妇体内的儿茶酚胺的分泌也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产程进展减慢,停滞,宫缩乏力,进而导致产后出血[4]。我院一对一陪伴分娩的分娩模式,通过助产师贴心的照顾、科学的心理疏导以及正确的指导,使患者能够在助产师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分娩,避免产妇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产力异常而影响正常分娩,从而促进产程进展。

3.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分娩的过程中,所有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产房中孤独冷静的环境以及冰冷的手术器械,都给患者一种孤独恐惧感,一对一陪的分娩模式刚好迎合产妇的这种心理。专业的富有爱心的助产人员全程陪伴身边,在产妇阵痛时表示同情,理解,用语言疏导以分散产妇对阵痛的注意力,同时通过自身所学的按摩技巧轻柔抚摸,按压缓解疼痛。在宫缩间歇亲自喂水喂食,指导产妇采用胸式呼吸,保存体力,合理运用腹压。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助产师对其进行正确指导,能够在各个阶段充分保持体力,同时对患者给予关心、理解与安慰。在整个陪伴过程中,助产人员抱着对产妇高度负责的态度,运用语言,表情,目光,抚触等行为帮助产妇树立信心,最好的发挥其自身的潜能来完成分娩过程[5]。

3.3密切注意胎心变化及产程进展 因一对一陪伴分娩是采取一对一模式,他打破了以往功能性护理模式,更加人性化,使得助产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观察产程,监测胎心音变化,当胎心异常或产程停滞时,及时通知医生,根据情况做出及时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3.4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情况 当胎儿娩出羊水流干后,及时在产妇臀部放置聚血盆,准确测量阴道出血量。因产后2 h内是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阶段,而产后出血多因宫缩乏力引起[6]。产妇情绪波动,如家人缺乏关心,新生儿性别及健康状况等均可影响产妇的情绪,导致产妇情绪低落而引起宫缩乏力。助产人员在产后能认真,细致,连续的观察,定时按压宫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根据产妇的思想因素,及时给予开导,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产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助产人员的关怀,尽快消除低落的情绪,从而减少产后出血。

由训练有素的助产人员,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心理护理来一对一陪伴产妇,为产妇提供心理指导,实际帮助和情感的支持,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阴道出血量,提高产科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顾亚平.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4(1):65-66.

[2]施影.产科全程陪伴的分娩护理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237-238.

[3]和静.导乐式陪伴服务模式对分娩影响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126-127.

[4]王素花.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2):336-337.

[5]乐杰.妇产科学[M].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6]华嘉增.产时保健的新模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5):264.编辑/肖慧

上一篇:泮托拉唑治疗150例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下一篇: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的反应与免疫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