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栽培技术的探讨

时间:2022-03-04 16:43:37

苦竹栽培技术的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竹业在市场经济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位置,餐桌上竹笋已经成为了消费者的一道美味佳肴,尤其苦竹以它的独特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价格在市场已排在竹笋业的前列,还有它的功能多样性,因此,本人提倡在目前我县大力发展撑绿竹业的同时,在低海拔地区以及赤水河流域一带应发展苦竹业作为市场需求的补充。

苦竹,禾本科竹亚科苦竹属,又名伞柄竹,变种有:光箨苦竹,胖苦竹,苦竹隶属于苦竹系列,笋味略苦,风味独特,富含多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经脱苦后可腌制成菜,或深加工成笋干,罐头及其系列产品,是出口创汇的极具特色的商品,苦竹竹秆可以制浆造纸,可作为伞柄,旗杆,亦可制竹器或劈篾作帘用。

一、形态特征

苦竹系复轴混生竹。秆幼时厚被黏性白粉,后变灰色粉状斑,节圆筒形;秆环隆起,稍高于箨环;箨环上留有较狭的木栓质残留物和一圈棕黄色刺毛;每节3-5分枝,与主干成50敖牵惑昵矢镏剩稻草色或具紫色小斑点;箨痘明显或无;箨叶细长披针形,背面有不明显短柔毛。每枝?-4叶,无叶耳与隧毛,叶舌截平,叶片披针形,下面有细绒毛。

二、分布与适生环境

苦竹垂直分布于海拔300―500米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溪流河边及道路旁均有零星分布。在我县的土城、同民、醒民、隆兴、习酒等海拔较低的乡镇(以及赤水河流域)均有分布。苦竹是一种具有较强适应性的竹种,稍耐寒,对气温要求较低,年平均温度在16C左右,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即能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较低,只要土层深厚,结构好,就能生长,且具有较强的耐瘠能力。而我县的平均温度在16C左右,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能较好地适应它的生长。

三、生物学特性

苦竹的地下基为复轴混生型,具有单轴型和合轴型地下基繁殖特点。母竹秆基上的芽既可形成细长的竹鞭,并从鞭上抽笋长新竹,表现出散生竹的特点,母竹秆基芽眼又可以直接萌发成笋,长出成丛的竹秆,表现出丛生竹的特点。苦竹鞭上的笋芽从发育分化到膨大出土,一般从1月开始,至5月止,历时120―150天。出笋一般在4月中下旬,笋基30―40天。同一林分,林缘要比林内出笋早7―10天,苦竹没有大小年现象。

四、栽培技术(移竹造林)

(一)造林季节

苦竹以冬季或早春造林为宜,因为冬季气温较低,空气温度较高,母竹或竹苗生长缓慢或处于休眠状态,这时造林成活率较高。

造林整地

造林整地是苦竹造林重要的一环,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造林质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苦竹成活和新竹生长的环境条件,造林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的秋、冬进行,根据立地条件,可用全面整地,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等。

1、全面整地

全面整地包括清理林地,全面开垦和挖掘种植穴等三个工序。造林地上若有杂草、灌木,全面开垦前必须砍除杂灌并清理林地至干净。

全面开垦就是把造林地全面翻土,深度20―30厘米,并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的树蔸、树根等,挖掘种植穴前,首先要确定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移竹造林密度一般为50―70株/亩,株行距3米?米或3米?米,造林穴长1―0.5米,宽0.5―0.7米,深0.3―0.5米为宜,挖穴时把心土和表土分别放置于穴的两侧,在坡上挖穴时,应注意将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

2、带状整地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最好采用带状整地,整地带的宽度及带间距离一般?--3米。在整地带上,首先清理林地,劈除杂草灌木,然后沿带开垦,翻土深度0.4米左右,在已翻土的带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栽植。

3、块状整地

在30耙陨系亩钙律希全面整地和带状整地都易引起水土流失,可进行块状整地。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点,然后清除周?米左右的杂灌木,确定栽植穴的规格。

(二)造林方法

移竹栽植时首先选择生长健壮的一、二年生母竹,单株或二、三株成丛连鞭带蔸掘起,留来鞭和去鞭各20―25厘米,并适当带土,留三、四节枝条,削去竹梢,然后按3―4米的株行距栽下。

移竹造林包括有母竹的选择、母竹的挖掘、母竹的运输与栽植几部分。

①母竹的选择

母竹质量对造林质量影响很大,优质母竹造林易成活与成林,而劣质母竹不易栽活,即使栽活,也难成林,母竹年龄最好是一、二年生,因为一、二年生母竹所连的竹鞭一般处于壮龄阶段(3―5年生),容易成活和长出新竹。老龄(3年生以上)的竹子不宜作母竹,因为老竹必连老鞭。

②母竹的挖掘

挖竹前应判断竹鞭的走向。挖掘母竹时,先在距竹子30―50厘米处轻轻挖开土层,找到竹鞭,再沿母竹的来鞭和去鞭两侧,按一定长度截断,一般留来鞭30厘米左右,去鞭40―50厘米,挖母竹时不要摇动竹秆,否则容易损伤竹秆和竹鞭的连接处“螺丝钉”,挖出母竹后留枝四、五盘,砍去顶梢,鞭蔸多留宿土。

③母竹的运输与栽植

短距离搬运母竹不必包扎,但必须要防止“螺丝钉”受伤以及宿土震落,远距离运输母竹必须包扎,用稻草或蒲包、麻袋等将鞭根和宿土一起包扎。运输途中要防止损伤母竹,并要覆盖或对母竹枝叶经常喷水。

母竹运到造林地后,应立即栽植。在已经整好的穴上,先将表土垫于穴底(10―15厘米),然后解开母竹放入穴中,使鞭舒展,下部与土密接。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踏实,填土时要防止踏伤鞭根与笋芽。在天气干旱或土壤干燥的地方要先行灌水,再进行覆土,覆土深度要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5厘米,上部培成馒头形,并加盖一层松土,周围开好排水沟,以免积水烂鞭。栽竹时要做到:深挖穴、浅栽竹、下紧拥(土)、上盖松(土)。

(三)抚育管理

1、劈山清杂,林地垦复和施肥

劈山清杂,就是削除林地灌木、杂草等。

一般整地的有效期为3―4年,而竹鞭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肥力及松紧度的影响。因此,造林后3―4年幼林应进行深翻垦复,扩穴改土,深翻的深度应适宜,因为大部分竹鞭分布于10―30厘米的土层中,太深容易伤鞭根,太浅效果不佳。一般深度应在20厘米左右,靠近母竹浅翻,远离母竹可深翻。

新造竹林根系不发达,吸收面不够深广,不能满足竹林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为促进竹林郁闭,提高出笋量和新竹产量,要求郁闭前每两年施肥一次,一般在夏季施肥,施肥应开深沟覆土,有利于诱导竹鞭往深层土壤扩展,避免施于表土,否则会使鞭根向上生长,还会造成雨水淋溶冲刷而降低肥效。新造竹林有条件应施有机肥为最佳,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能;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施氮肥、磷肥为主的复合肥,每株沟放0.25千克左右,这样有利于夏末秋初的孕笋,也可以在出笋前冬末或幼竹长成后的7―8月施肥。

2、留养新竹,调控立竹密度

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挖笋和留竹的数量取决于保留竹林产量的需要,除选留的竹笋外其它的竹笋都可以挖取。选留新竹的时间宜在林分竹笋出土期,过早地留养新竹会减少竹笋产量,因为新竹生长消耗养分多,将会抑制竹笋的萌发和生长,反之,过迟地留养新竹,竹笋的产量增多,但新竹的数量和大小将难以保证。因此,只要保证合理留养新竹,早期笋、中期笋和晚期笋都可以挖除。

3、合理砍伐

合理砍伐是调节和保持林分良好结构的手段。砍伐数量,砍伐竹年龄,伐竹的大小,伐竹的分布等均应按竹林结构确定和进行。砍伐时间应在出笋生长活动最弱的冬季。在竹林生长活动旺盛季节伐竹,将破坏竹林群体。

4、调节地下鞭系统

苦竹的地下鞭系统兼有丛生竹和散生竹的特点,竹林中的每一个鞭――竹系统,由不同年龄的立竹和地下茎组成,构成一个能量流动和代谢系统。必须通过人为的干预调节,破坏竹林过于庞大的鞭--竹系统,培育中、小地下鞭系统,以发挥林分的生产力。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河林场564600)

上一篇:红魔芋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翻译与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