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维素和维生素B1片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

时间:2022-07-13 04:39:20

[摘要] 目的:观察谷维素、维生素B1片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非器质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非器质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治疗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选穴为神门、内关,并口服谷维素和维生素B1片。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并随访其复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副作用,且随访复发少。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谷维素、维生素B1片治疗非器质性心律失常疗效可靠,停药后复发少,可作为临床治疗非器质性心律失常的方法。

[关键词] 心律失常;谷维素;维生素B1片;复方丹参注射液;普罗帕酮

[中图分类号] R9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067-02

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缓慢性与快速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表现为间歇或持续发作。其中非器质性心律失常,如伴有症状明显的频发房性早搏和频发室性早搏、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也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必须应用药物治疗,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现在研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作、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谷维素是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改善内分泌平衡障碍的药物,并且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维生素B1是维持心脏活动正常的必需维生素之一,也是自主神经调节药,两药合用可相互提高疗效。复方丹参注射液由丹参、降香组成,丹参发挥主要的药理作用,其对改善心肌的缺血及对抗心律失常具有较显著的作用。而且穴位注射疗法是一种结合药物、针刺穴位和经络作用的综合疗法。本院2008年1月~2009年9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谷维素、维生素B1片治疗非器质性心律失常,收到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2009年9月本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非器质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主要有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彩超、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查,所有患者心脏结构正常且不伴有急性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上述患者按照自愿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中,女性31例,男性19例,年龄18~60岁,平均(35.4±11.6)岁;其中,房性期前收缩25例,室性期前收缩28例(其中房早合并室早的有18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5例。对照组中,女性30例,男性20例;年龄21~65岁,平均(36.5±12.8)岁;其中,房性期前收缩24例,室性期前收缩30例(其中房早合并室早的有18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发作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病变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普罗帕酮治疗。方法为起始用负荷剂量,每次150 mg,每6小时1次,显效后改为每次100 mg,3次/d,治疗4周。

1.2.2 治疗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加谷维素和维生素B1片治疗。停用抗心律失常的有关药物而用谷维素100 mg/次,3次/d,如服药7 d无效,改为谷维素150 mg/次,3次/d,18岁以下的酌减,1个疗程2~6周;维生素B1片10 mg/次,3次/d;配合穴位(内关、神门)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取穴:一组为双侧神门;另一组为双侧内关。选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2 ml。对所选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左手拇指、食指撑开周围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快速刺入穴位皮下组织,然后上下提插以取得酸胀感为宜,回抽无血后便可将药缓慢注入。出针时速度宜快,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每个穴位注射0.5~1.0 ml,1 d注射一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依次在所选穴位针刺注射,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指标

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率变化情况等,作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等。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复况。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用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早搏完全消失。显效:心悸、胸闷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早搏(或房颤、房扑发作)频率减少≥75%。有效:症状得到控制,偶有发作,自觉症状缓解或消失,早搏(或房颤、房扑发作)频率减少50%~75%。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早搏频率减少≤50%或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者比较,P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恶心、头昏、乏力、心动过缓等副作用。

2.3 复况

所有患者均出院后电话随访6个月,治疗组仅有1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有6例复发。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种类繁杂,不能用一种机制来解释其发生的原因,从根本来说,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变化是其基本的病理机制。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表达或功能异常,将会影响心肌静息电位的稳定和动作电位的时程,动作电位时程变化进而引起心脏不同部位复极离散增大,使心肌的兴奋性(冲动的形成)异常和传导(冲动的传导)异常,从而形成各种心律失常。而非器质性心律失常多数是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引起的。

普罗帕酮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它抑制0相Na+内流,降低0相去极化最大速度,减慢传导与轻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1]。提高阈电位,适于治疗室性、室上性异位搏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2]。

谷维素作用于间脑的自主神经系统与内分泌中枢,能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状。同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能抑制心脏异位起搏点的兴奋,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心肌血供,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维生素B1参与机体能量供应、糖代谢中丙酮酸和2-酮酸和2-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对平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较显著。而且谷维素和维生素B1均为自主神经调节药,两药合用可相互提高疗效。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肝二经。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和降香,有宁心安神、活血化瘀、抗菌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其能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调整心率和心律,提高耐缺氧能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并能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改善微循环[3]。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心神不宁是本病的基本机制。内关为手厥阴包经的络穴,《拦江赋》“胸中之病内关担”、《四总穴歌》“心胸内关应”;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输穴,《大成》“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内关、神门安神定悸。穴位注射疗法是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选用相应的经-穴及药物,将适量的药液注入穴位,通过针刺和药物对疾病和人体的综合效应,进而调整和改善机体功能与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使体内的气血畅通,阴阳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4]。内关穴与心脏存在穴位-脊神经节脏腑的短反射通路,使穴位注射的药效得以放大,小剂量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与大剂量静注等强或更强的药效[5]。也就是说,在穴位注入某种有相对特异性的药物,如该药的性味与此经穴具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即归于此经。此时能显著加强穴注药物的效应,然后以经络为载体,把药物运送到相应区域或部位,从而发挥药物和经穴的双重作用,使药效得到加强,并能更迅速、持久[6]。丹参入心经,因此,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入内关、神门也可使药效得以放大、加强,并能更迅速、持久。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谷维素、维生素B1片治疗功能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本方法是中西医结合,集西药的针对性强和中医的整体调节的优点。用谷维素和维生素B1既能调节营养神经而起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又避免了抗心律失常药的副作用。而且穴位注射疗法是一种结合药物、针刺穴位和经络作用的综合疗法。从而发挥经络、穴位、脏腑、气血、肌肉、体液、内分泌等系统的综合调节效应;也就是从多个环节的作用以改善心肌细胞的内环境、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保护心肌细胞,从而提高抗心律失常的疗效。本方法安全且副作用少、停药后复发少,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综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郭继鸿,徐瑞聪,王立群.顿服心律平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1,10(4):193.

[2]曹建湘,杨侃,王登科,等.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40例临床观察[J].湖南医学,1988,5(3):6.

[3]刘希秀,肖业伟,冯志强,等.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实行心律失常心内膜MAP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1):11-13.

[4]韦麟,潘炳堂,甘荣军,等.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应用近况[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4):39.

[5]陈玉华,王海萍,洪秀瑜,等.穴位注射疗法的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34.

[6]康志强,陈华德.穴位注射作用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2):119-120.

(收稿日期:2010-04-09)

上一篇:依达拉奉治疗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12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