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紫日》为例谈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在影视鉴赏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13 04:18:19

以《紫日》为例谈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在影视鉴赏中的作用

[摘要]在鉴赏影片的过程中,感性思维起到了对影片画面及情节把握的作用,而对影片内涵的体会和领悟以及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获得的美感享受和心灵的净化又需要理性思维的作用。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完成了对影片的鉴赏。

[关键词]影视鉴赏 思维模式 《紫日》

影视鉴赏是人们在欣赏影视艺术时所产生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因此。要完成对影片《紫日》的鉴赏不仅需要鉴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等对影片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有所把握,还应该将对影片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获得一定的美感享受和心灵的净化。在鉴赏过程中,社会生活经验的多少,艺术素养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影视鉴赏的效果。而笔者认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特别是理性思维在影视鉴赏中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由冯晓宁导演的电影《紫日》是他“战争三部曲”的高潮篇,作为“战争三部曲”的收山之作,《紫日》以抗日战争最后阶段苏军进入东北对日作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位被苏军解救的中国劳工(杨玉福)、一位苏军女军官(娜佳)与一个被俘的日本女孩(秋叶子),在激战后进入深山的生死经历。在鉴赏影片的过程中,感性思维起到了对影片画面及情节把握的作用,而对影片内涵的体会和领悟以及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获得的美感享受和心灵的净化又需要理性思维的作用。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完成了对影片的鉴赏。

一、紫日

这部影片片名为“紫日”,而要真正完成对这部影片的鉴赏,真正了解“紫日”的内涵,可以对场景的设造与处理方面来看。

“紫日”第一次出现是三名主角行进的山岗。黄昏的太阳在云霞的映衬下,显出一种浅紫色。秋叶子不由地为这美景打动,由衷地赞美:“多美的太阳啊!你们看太阳,紫色的!”而接下来杨玉福的话值得我们反思“太阳发了紫就是快落山了。”这时,秋叶子沉默的低下了头。在这个场景中我们通过感性思维感受到了唯美的画面和秋叶子脸上露出的单纯和无辜,然而。导演的真正用意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叶子的纯真吗?接下来,鉴赏者会进入到理性思维阶段。结合文章发生的背景,和整部影片的基调。就不难理解这个场景设造的用意和杨玉福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对紫日的一个特写镜头是为秋叶子之死埋下伏笔,紫日虽美,可不久也将隐没,而西下的太阳暗指日本行将没落。

“紫日”第二次出现是在影片即将结束时,秋叶子惨死在正在自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枪声中,愤怒的娜佳和杨玉福拿起冲锋枪冲向他们……广播里传出这样的消息“日本将在东京湾投降”,画面转向八音盒,杨玉福轻轻地把它拿起,望着远处,这时。娜佳说“瞧那太阳,紫色的……”。此时“紫日”又象征着什么,细细地体味,这样的场景代表着世界和平即将来临。当饱受战争苦难的人民,在“紫日”的映衬下纷纷丢下手中的武器,消失在“紫日”的余光里。又说明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样是对太阳的特写,同样是紫色的太阳,通过对太阳感性的把握,加之对主人翁的话的理性思考,作者这两处别具匠心的点睛之笔,会使鉴赏者体会到太阳本是人类共同的生命象征,一旦蒙上战争的阴影,就会变了颜色,只有消灭战争,鲜红的太阳才会重新照耀人间。可见。要实现对影片内涵的领悟,受众既需要感性思维去接受影视画面带给受众的感性形象,又需要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从不同角度把握影片内涵。

二、八音盒

八音盒是影片的一条线索。整个影片从年迈的杨玉福手捧八音盒追忆战争开始,以八音盒被送回大兴安岭结束。对于八音盒。感性思维所把握到的是它可爱的外型:蛋型,呈着红色和服女孩的模样,以及悦耳的声音。但通过理性的逻辑和概括,综观整部影片,其实八音盒就是秋叶子的象征,随秋叶子的出现而出现,随秋叶子的死去而告终。在影片即将结束时有这样一个场景:秋叶子目睹了自己的同胞如何互相残害,甚至连幼童也不放过,她震撼了。她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妇女、儿童、老人被杀死。于是挣脱了杨玉福的阻止向谷里跑去“战争结束了,我们可以回家了,我们又有自由了……”然而,在日本士兵狰狞的笑声里,一声枪响了,秋叶子手中的花散落开去。一身雪白的她倒在了春花烂漫里。八音盒一直往下滚落,直到停倒在枯死的草丛里,最终安息在落叶缤纷的黑土地。八音盒仍在转着,音乐如水般纯净,鉴赏者此时感性聆听到的是婉转悠扬和凄美的旋律,鉴赏者还会在此基础上对旋律有情感上的体悟,这种体悟源自理性思维。音乐的婉转和悠扬象征着秋叶子那种天生的纯真。而凄凉的格调又反映了秋叶子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毒害以及家破人亡的悲惨。可见,感性思维对秋叶子和八音盒感知和把握是鉴赏者理解八音盒在整个影片中的作用的基础,是理性思维展开的前提。鉴赏者只有通过理性思维理解了八音盒的象征意义,才能领会导演的意图更好的把握影片的内涵。

三、人性美

如果从直观上给这部影片定性,应该算是一部战争片。片中厮杀的场面给人的直观感受是战争的残酷和法西斯的毒恶,这是感性思维对影片内涵的把握。实质上,让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不是战争的激烈而是人性的圣洁。是角色间的冲突所折射出来的正义力量,也就是人性的美,这种对人性美的领悟则需要理性思维的作用。

人性美自始至终隐含在整个故事中《紫日》中的三位主角,俱是有缺陷的人物,中国农民杨玉福有掩饰不住的狭隘,俄罗斯女军医娜佳有与生俱来的孤傲,日本的少女战俘在血液里有睥睨他人的遗传,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阻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亲相爱。

片中。当忠厚老实的农民杨玉福举刀对准秋叶子时,他脑子里闪现出被日本兵残杀的同胞和母亲惨死在日军刀下的场面,但他还是不忍伤害一个手无寸铁的敌国女孩,这种“不忍”之心最终战胜了仇恨,在那生死瞬间,得到拯救的是日本少女,更是人类那颗不向野蛮与兽性屈服的良心。良心能够焕发良知,日本少女秋叶子在闻听自己的国家战败投降的消息后,情绪波动,不能自持,她端起枪对着杨玉福和娜佳,但她无力扣动扳机,她的那颗被军国主义意识所熏染的心,终于有了些康复的迹象……其实这种康复源于杨玉福和娜佳的善良对秋叶子那颗被军国主义熏染之心的疗养,也是人性美战胜仇恨和战争的体现。因此,在鉴赏整部影片时,在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过程中,鉴赏者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从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

影视鉴赏,看故事也要看思想,要看透过故事表现出来的思想。而只有将感性思维把握到的影片的故事性和理性思维把握到的影片的思想性相结合,才能在影片的艺术性中体会到影片的深刻的内涵。只有这样鉴赏者与影视作品才能发生共鸣,才算完成了影视鉴赏的审美过程的超越。

上一篇:张爱玲小说《色·戒》的叙事策略与创作心态解读 下一篇:中国电影片名英译之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