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交往实践

时间:2022-07-13 03:15:00

走向交往实践

摘要:“新教育实验”在国内提出后,在民间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这项教育实验也主要源自于民间,这个思想是民间的带有浓厚的草根性质的自发的教育实验。它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带动了众多的省市的大规模的参与,其中多所学校多个实验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本文就新教育实验的主观转向从交往实践方面进行简要的探析。

关键字:新教育实验主体;转向;交往实践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目前就这方面的研究不是特别深入,各省各地的研究者都是在猜想中进行的,目前,国内各地各校各研究区的人员正在将这个梦想付诸实践,将这个“新教育之梦”运用到现实中,把它与实践结合并且进行规整系统,新教育的梦想正在走向一个教育流派。以往很多人对新教育的内涵进行过概括和表述,比如有人提出“新教育应该从实践做起”“新教育是‘心灵教育’的开始”等,这些不过是各个研究者从自己的认识出发进行的阐述,还有不少的媒体甚至说新教育是我们祖国教育的希望。这些认识都是很有道理和依据的。权威人士指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在于教师和学生,是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的热爱教育生活是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新教育主要有六大途径,把新教育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新起点,通过这六大途径最终达到其目的。

一、“新教育”的发展

每一个新事物都是伴随着质疑的,新教育也不例外。新教育是在人们对它的怀疑声中进行产生并发展的,很多人甚至认为新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现象没有理由能够走得更远;有人怀疑新教育有没有体现“新”字。对于这些怀疑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在这些怀疑声中才能真正的接触到实质。当然这并不能组织其作为一个合理现象的存在和发展,我们对新教育进行的实验从草根到正堂,然后又经过讨论回到草根,看着它从开始的“十大理想”发展到“五大观点”,从研究的“四个转变”到“六大行动”、“三个项目”,并且我们欣喜的看到新教育正在逐渐的进入我们的教育生活,不可否认的它正在改变着教师、学生和我们的学校,新教育实质上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体制,它正在谱写一首首教育的赞歌,新教育给它的研究者带来新的能量。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是新教育根本上能够做到的,新教育关注人的主体精神。笔者认为新教育从根本上对教育进行了变革。新教育的“新”就体现在它的主观的变革上面,新教育是适应时代的关注人的本体的教育。

二、教育主体的论述

那既然新教育是对主体的变革,我们就要对主体进行简述。主体的概念是有意识的并且能够自主行动的人,它的存在是有相对的概念的,主体的相对概念就是客体。主体观主要的就是呈现出人在主体这一概念上的立场、理念和原则。它主要是指人们关于主体的基本的认识和观点。在教育上我们成为教育主体,教育主体就是参与教育的人,也就是教育生活中的学生和教师的个体。根据上述的观点教育主体观就是人对于教育的主体即学生和老师的基本的观点,根据上述的论述就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的立场、观点和原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建立的,主要是通过教学的途径进行交往的,这种关系是比较稳定的交往关系,可以用“教师--教学活动--学生”来表示,对这种的教育关系,人们会从不同角度上进行探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认识会造成极其不同的教育主体观。

教育的主体争论由来已久,可以说从教育产生的那天起它就是教育的发展的一条主线。在整个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争论,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这包括近代德国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教师主体观和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观,这是西方教育发展史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在我国的历史上一直强调的观点是“天地君亲师”也就是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光环。我国的教育传统就是教师中心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传授道理解答疑难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解放以后,我国长期以苏联作为模仿对象,教育体制方面受到苏联的思想的影响很大,在这种影响之下,教师的地位和权威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被动的接受“塑造”。是受教育的对象。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各种思想传入我国,教育的研究也就理所当然的影响了我们。杜威等的“民主教育”的思想被接受,并深刻的影响了我国的教育,对传统的教育提出挑战。于是学生中心论就逐渐的占了上峰。很长时间内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不断的强化。其实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主要有两次比较大的教育反思。首先人们探讨的是到底教育主体存在不存在;这次主要的成果是确立了自我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对于主体的定位的反思;学生主体论的观点促使人们渐渐的强化了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认识。学生确立了自己的教育主体的地位。这些讨论和取得的成果主要得益于时代的进步和人们主观意识的觉醒,主要是人类对真理的探索的结果。人们以前对教育的探讨完全的围绕着教育主体的对象进行的,而这次讨论和发展主要是回答到底什么是教育的主体,在明确这一概念后,才真正的有了可以评价的标准。人们对于教育主体的认识更多的是对主体间的、主题和人的等概念的混淆,而误以为主体本身就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不言自明的内容。主体实际上是需要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论述的。

三、新教育试验主体观转向中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在教育发展中教育主体观的转变。在教育的发展史中有过各种不同的论述,像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等等,它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

其次我们应该明确目前我们关于教育主体观的问题的所在。自教育产生以来对教育主体观有过各种不同的论述,基本上都是二元论,在传统教育的认识中没有明确关于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的中介即教学的作用。

再次我们讨论的新教育主体观到底新在哪里?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新教育主体观到底有哪些对传统的突破,新教育主体观内涵中包含着对深刻的交往哲学的认识,包含着实践主体论的思想。人的主体性是一切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来源于交往。那新教育实验得出的观点是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主要是以教学为纽带进行的交往的。

结语:

综上所述,新教育主体观对传统教育的主体问题进行了解答。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教育的主体观。它借助传统教育的关于主体观的种种说法,对教育主体观进行积极的研究,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会以自己的初生的生命力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恒兵, 理解“历史规律”——一项从因果观演变视角的考察 [学位论文], 2009 (02)

[2]. 徐广宇, 论现代大学的文化使命 [学位论文], 2009 (10)

[3]. 石德金, 发展型国家及其超越—— 兼论当代中国的国家转型 [学位论文] 2009 (10)

[4]. 刘猛, 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一个集丛式问题的提出及初步分析 [学位论文], 2010 (01)

宋东民,男 , 内蒙古托克托县 :汉 :1967.10.27 :大专 ,职称:助理实验师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单位地址: 包头师范学院

手机:15332933307

快递地址:包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邮编:014030

上一篇:浅谈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生物教学 下一篇:浅析学院在高校校庆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