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廷雅室书卷香

时间:2022-07-13 12:08:05

清代帝王的文化素养在历代帝王中是比较高的,清代帝王在少年时都受到过较为良好、系统的教育,从小在帝师们四书五经、诗书礼义的谆谆教诲的环境中成长,登上帝位后,多数帝王还保留着政务之余、观览典籍、醉意诗书的闲情雅趣。在清代的皇宫中。有许多宫殿成为清代帝王政务之余、存储图书、取览阅读的场所。像昭仁殿、文渊阁、三希堂等都是宫内著名的藏书及读书之所。

天禄琳琅昭仁殿

这里先说说清宫内廷的昭仁殿。昭仁殿是皇帝读书的地方。清代的帝王中,尤为乾隆皇帝的文化功底最为深厚,乾隆帝继位后,非常重视对于传统的典籍图书的收藏与整理,为了体现盛世景象和文治武功,乾隆继位后,下令大量收集图书,内府藏书蔚为壮观,于乾隆九年(1744年)下令内廷翰林检点内府善本,择其优者移藏于昭仁殿设架庋藏,御笔亲题匾联,匾日:“天禄琳琅”,悬于殿内。联曰:“风奏南薰调玉轸,霞悬东壁灿瑶图”。殿后西室联日“:有秋历览契遐心。”室之北额日:“慎俭德”。联曰:“亦日钦哉贯谟典,允惟难矣作君师”;“琼枝春意足,缥帙古香多”。“天禄”取汉朝天禄阁藏书旧事,“琳琅”乃美玉之称,意谓内府藏书琳琅满目,价值非凡。此即是天禄琳琅藏书名称的由来。

昭仁殿内北侧的大炕上,正中是皇帝的坐褥引枕,背靠一个九屏式嵌玉字座屏风,后面的墙壁上是一组通长的书格。上面摆满了经史典籍,有一种坐拥书城的感觉。另外,这些联匾不但更加突出了昭仁殿的使用功能,同时亦显现了乾隆帝对这里所贮古籍的至爱。乾隆四十年(1775年),又命大臣重新整理,剔除赝刻,编成《天禄琳琅书目前编》十卷,记载了每一部藏书的刊印年代及流传、收藏、鉴别等情况。当时昭仁殿共有宋、金、元、明版藏书429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皇帝认为南宋岳珂所刻的《易》、《书》、《诗》、《礼记》、《春秋》五经十分重要,命诸臣在昭仁殿后室特辟一小室,赐名“五经萃室记”,旁有联日“有秋历览登三辅,旰食惟期协九经”。后嘉庆皇帝亦常临室阅览,并作为《五经萃室观书诗》。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乾清宫失火,延烧昭仁殿,《天禄琳琅》之珍贵藏书被焚为灰烬。同月,嘉庆帝命重辑《天禄琳琅续编》,于次年完成。嘉庆二年(1798年)昭仁殿重建,收贮《天禄琳琅续编》659部,12258册。“五经萃室”亦重新恢复,藏《相台五经》。昭仁殿的藏书中,宋金版本用锦函,元版本用青绢函,明版本用褐色绢函,分架排列,此后,昭仁殿一直成为清宫中专藏宋、辽、金、元、明各代善本书的地方,皇帝可以随时到此览阅,十分方便。

图书荟萃文渊阁

文渊阁亦是宫中著名的藏书楼。文渊阁始建于明代,当时这里用于收藏各地进献给皇宫的珍贵古籍。明宣宗曾在这里与大臣讲论经史。这些藏书在明亡时,被攻占皇宫的李自成军队毁于一炬。清代的文渊阁,重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当时乾隆皇帝组织编纂的《四库全书》正在进行中,乾隆四十七年告成。该全书共三万六千册,修成后的每一册书上,前面钤盖着“文渊阁宝”,后面钤盖着“乾隆御览之宝”。贮藏于文渊阁。另外抄成三套,分别藏于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和盛京文溯阁。

乾隆以后,每年的经筵进讲结束后,皇要在文渊阁赐讲官茶。文渊阁是一座三层楼宇,瓦用青绿色。阁前有一个砖砌的方池,池上建一座石桥,内金水河的水从这里流过。阁东建一座碑亭,树立着乾隆皇帝御制的《文渊阁记》。文渊阁中,高悬着乾隆皇帝题写的匾额“汇流澄鉴”,对联日“荟萃得殊观,象阐先天生一;静深知有本,理赅太极函三。”

为管理和完善文渊阁的四库全书。朝廷从内阁中书和翰林中选定若干人担任校理,校阅藏书,修订错讹,并在每年的三、六、九月曝书。道光年间,进士及第不久的曾国藩被授任为文渊阁直阁校理,道光皇帝每年二月到阁中阅看藏书,曾国藩得以侍从皇帝一同阅看《四库全书》。

文渊阁可谓皇家大型的图书馆。《四库全书》及《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入藏文渊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放置。以经部儒家经典为首共22架和《四库全书总目考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放置一层,并在中间设皇帝宝座,为讲经筵之处。

文渊阁内二层中三问与一层相通,周围设楼板,置书架。放史部书33架。二层为暗层,光线极弱,只能藏书,不利阅览。三层除西尽间为楼梯外,其他五间通连,每间依前后柱位列书架间隔,宽敞明亮。子部书22架、集部书28架存放于此,明间设御榻,备皇帝随时登阁览阅。乾隆皇帝为有如此豪华的藏书规模感到骄傲。曾作寺日:“丙申高阁秩于歌,今喜书成邺架罗……”清宫规定,大臣官员之中如有嗜好古书,勤于学习者,经允许可以到阁中阅览图书,但不得损害书籍,更不许携带书籍出阅。

赏心阅目三希堂

而在清代宫中,最有名的皇帝收藏文玩、赏玩读书的书斋就是三希堂了。三希堂位于养心殿一角,是养心殿前殿南窗最西的一间。它虽名为“堂”,却只有八平方米,而且分为里外间。“三希堂”是乾隆皇帝作为养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显的标志。这一间可谓斗室的小屋,装载了乾隆皇帝数不尽的人文乐趣。这间小小的斗室以清代乾隆皇帝在此收藏晋人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殉《伯远帖》等晋、唐、宋元诸名家法帖,并刊《三希堂法帖》行世而中外闻名。按乾隆帝本义, “三希”有二解,一日“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即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三希”是用以不’解追求、勤奋自勉的;二日“珍稀”,古文“希”同“稀”,“三希”即以上三件稀世珍宝。在当时,这两层含义是并重的。因为三希堂既是“三希”收藏之所,又是乾隆帝读书的书斋。所以收藏“三希”于此,主要是因为此处为每日常来之书斋;而作为书斋,其命名一般是要用以自勉的。三希堂在皇帝日常居住的养心殿,而且与召见军机大臣的“勤政亲贤”(西次间)毗邻,二室窗外均有隔板与庭院隔绝,这既使问对军机时能保密,又使读书时得以安静。另外,召对大臣是“亲贤”,则自已又在贤之上,或“圣”或“天”,说明乾隆帝的自负。

三希堂内的陈设布置很有雅趣,临窗的前沿炕正中置有一小炕桌,炕桌及窗台上放有各类文玩,炕上东部倚墙陈设有靠褥引枕,靠褥上方是一副“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的对联,再上悬有“三希堂”横匾。东侧墙上挂满了色彩鲜艳的瓷制壁瓶。空间虽小,但布置的却比较紧凑,可以想见,乾隆皇帝无数次坐在三希堂临窗的靠褥上,背依着“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的联语,醉赏古来墨宝,闲洒翰墨丹青的场景。

宫中其他读书之所

清代宫中除了这几座藏书读书的宫殿之外,在一些处理政务的宫殿以及一些寝宫便殿里也多陈设有书架书格,上面摆放典籍书册,身居九五之尊的天子既可以正襟危坐,阅览图书,又可以盘坐在炕上,背倚靠褥,展卷闲读(如图雍正皇帝读书像)。

在《弘历是一是二图轴》中,清高宗乾隆帝坐在罗汉床上。悠闲自得地展卷阅读,旁边一小童子正在长方桌前认真地研墨,罗汉床后面背靠乾隆帝自画像山水屏风,两边的桌案高几上摆满了铜鼎彝器、图书文玩,这是一幅典型的清宫内廷的书房布置。今天我们在故宫参观游览,可以看到在皇帝处理政务的养心殿正殿内,在宝座屏风地平后面,是一溜通长的书架,皇帝即在这里召见臣工,处理国家大事,也可以在簿书之余,兴之所至,随时取阅书架上的典籍图册。

清代宫中还有其他一些供皇帝读书的藏书楼或书房,如有以专门藏书屋命名的书房:长春书屋、寻沿书屋、味余书室等。

皇子读书学习的场所毓庆宫内,存储了大量的图书,毓庆宫原是清代嘉庆为皇太子时居所。宫中的味余书室和知不足斋都是他旧日读书之处,“宛委别藏”则是嘉庆年间收藏四库别本的地方。

在御花园内还有一座面阔五间,前檐出廊,上覆琉璃瓦,硬山顶的建筑――“搞藻堂”,里面陈设有通长的书架,它是专门用于存储《四库全书荟要》的皇家小型图书馆。

总体而看,清代内廷的书房位于紫禁城内各处,它们有的是专门存贮图书的特定书楼,有的则是在寝宫便殿内放置的一通溜架格,上面摆放四书五经,典籍图册,帝王们既在里面寝居休憩。又可在此随时取阅,展卷阅读。可以说是无处不闻书卷香了。

上一篇:竹玉千载风骨高洁 下一篇:生命在于雕琢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