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矫正初中生的不良品德

时间:2022-07-12 11:33:18

浅议矫正初中生的不良品德

一提起教育、挽救品德不良的学生,有的老师就会感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这种学生,花再大的气力也是无用,不如让他混毕业算了!”这种感叹不无道理,但有悖于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应满怀深情地去挽救问题学生的心灵,重塑他们的人格。具体方法有如下五步:

1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

品德不良的学生,往往把老师的批评、帮助看成是和自己过不去,因而表现出对抗情绪。他们的错误行为被发觉,或者在同学面前暴露了,他们怕老师批评,怕家长打骂,怕同学嘲笑,因而产生恐惧感,常常表现出紧张、忧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对于这种学生,教师不但不能歧视,相反应怀着崇高的责任感,满腔热情、诚心诚意地去帮助:一要想方设法地找到师生之间的共同语言;二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2运用“心理位移”、“心理对比”、“心理期望”的作用,对品德不良的学生进行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教育

品德不良的学生,一般都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他们的道德观念十分模糊,分不清是非好坏,甚至完全颠倒善恶美丑。因此,要抓住道德认识这个首要环节进行教育,想方设法清除他们头脑中的“垃圾”。具体做法是:要让他们站在国家、集体和受害者的利益上去认识自己的问题;同时,要运用“心理对比”的作用,请品德优秀的学生现身说法,在他面前形成两种道德观的对比,使其心灵受到颤动,产生“愧疚”感。当他们一旦有了改过的愿望时,就运用“心理期望”的作用,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老师、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使他们意识到,即使有过错误,只要自觉改正,就依然是祖国的花朵,依然会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3运用“归属作用”帮助品德不良的学生改善与集体的关系

品德不良的学生,不是没有自尊心,也不是不要荣誉和威信,而是自尊心荣誉感畸形发展。因为他们曾有不良行为,受到同学的鄙视、讥笑,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他们感到自己在班上没有希望了。于是把自己归属于他们的“坏朋友圈”,从中谋求谅解和个人威信。因此教师要帮他们改善与集体的关系,让他们确认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应当归属于班集体。同时教师要动员班级学生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个人威信。例如,充分利用他们的优点、长处,使他们在班级活动中充当积极分子,在课堂上提问他们能正确回答的问题,设法使他们获得好的分数。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

4帮助品德不良的学生重新学习,建立新的行为习惯,以取代不良的行为习惯

品德不良的学生,都有一段懒散、逃学和放荡不羁的生活经历,身上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气,养成了不同程度的坏习惯,一遇不良诱因,便会反射式地“犯病”。因此,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出现动摇、反复都是可能的、正常的。教师要常抓不懈,要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功夫。要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几十次、上百次地重新训练,使他们确立新的行为习惯。只有不折不扣地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如果忽冷忽热,将会事半功倍。5调整品德不良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加强个别教学与辅导,使其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一般说来,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则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动脑,害怕困难,会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做出违纪的事。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太苛求,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要对他们提出难度低一点,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使他们也能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二是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要经常组织他们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读书的兴趣,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自身的价值。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品德不良的学生身上也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 也有他们的优点。 只有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 运用“心理位移”、“心理对比”、“心理期望”的作用,进行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教育。运用“归属作用”帮助他们改善与集体的关系,从而重新学习,建立新的行为习惯,取代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待这类学生应加强学习目的、动机的教育,和他们一起定下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用校规校纪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战胜自身弱点,健康地成长起来。总之,教育这类学生是一门真正的艺术,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究,一定能跨过这道门槛。

上一篇:微观 第7期 下一篇:拯救善意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