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比谁更会消费

时间:2022-07-12 10:20:14

谁比谁更会消费

中国人真的是有钱了。每次回国前给朋友们带酒,都是在机场的免税店,几百欧元一瓶。买的人很少,大都是中国人。正因为此,近来欧洲各大机场的奢侈品柜台都换上了中国人。

说来国内的朋友都不信,欧洲人或住在欧洲的中国人,每次到中国旅行,都要大包小包地买便宜的中国货,从儿童玩具乐高到阿迪达斯运动服,再到各种山寨版的奢侈品。花钱不多,东西不错。

那么西方青年人的消费观如何呢?

务实,绝对不拼名牌。除了学习工作,他们把金钱和精力花费在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上,外出旅行上。体育锻炼是大部分青年的业余爱好,一年四季,运动不断。加之政府大力提倡,为年轻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俱乐部:足球,游泳,骑马,名目繁多,非常方便。

一般来说,十八二十岁的年轻人都离开父母外出租房单住了,否则会被同辈视为没出息的啃老族。大部分年轻人认为父母的钱跟自己没关系,自己打工养活自己。父母也支持儿女自食其力,整个社会就是这个价值理念。个人的路个人走,由别人代替,就是无聊。

我认识很多正在上学或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都非常勤俭,极能吃苦耐劳。小伙子叶隆,家境很好,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授。叶隆兄妹三个,自幼就每周日到老人院义务照顾老人,十几年如一日,直到大学毕业。刚毕业时,叶隆同时打五份工,超市搬运,餐馆洗碗等。几年下来,他在市区按揭买了一套二手房,里面的清洁装修,全部自己一手操办。

我一个华侨朋友的女儿琳达,出生成长都在比利时。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地板公司工作,做到了主管位子,被公司外派到上海办事处任总经理。上次回国在外滩的一家餐厅里,我们谈起这几年的经历,琳达说上海什么都好,就是物价太贵。不过没关系。她自己经常到七浦路批发市场买便宜货,边说边给我看她刚买的一双廉价的塑料凉鞋。

与西方青年相比,中国青年的消费理念又如何呢?

这些年我住在荷兰,每次回国都发现昔日朋友变化很大。有位好友张彤,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人事部经理,前年回国,他开着一辆崭新的进口丰田去机场接我,去年开着一辆黑色奔驰接我,今年又换了一辆红色宝马。一问之下,贷款买的。张彤的消费观念代表时下相当一部分中国青年的人生观―活在当下,享受人生。这样三年换三辆名车的做法,在欧洲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大富翁才有可能,而张彤才三十出头。

尽管欧洲青年人喜欢美国文化,爱吃麦当劳肯德基,但绝大部分人还是舍不得经常光顾。中午离家,就是买份两三欧元的热炸薯条也不经常。我曾问过几个人,他们说相对于自带面包,“每顿午饭花好几欧元太奢侈了。”我们的饮食文化很发达,但一旦奢靡的饮食之风影响到整个社会,甚至下一代,就成为无奈的鸡肋。

在欧洲,年轻一代请保姆看孩子,或把孩子交给双方老人,是天方夜谭,闻所未闻。自己生了孩子交给别人,不好好尽自己的责任,是法律不允许的,也是为人所不齿的。至于女士动辄美容整容,男士经常足疗桑拿,一般欧洲人绝少体验,就算想体验,也没有这个环境。

游走在东西方之间,住在欧洲的向往中国的便宜货,住在中国的却青睐欧洲的奢侈品。当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眼光看向欧洲人时,欧洲人却在低头看他们自己。这真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特别景观,东西方青年之间不同的消费观截然不同。看来国人一直希望实现的与国际接轨并非那么简单。

(杲罡摘自《中国青年》)

上一篇:售后服务慢怠 下一篇:魔漫相机任晓倩:小应用彰显大智慧